李水山:重温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的民族政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1 次 更新时间:2009-09-12 23:03

进入专题: 民族工作  

李水山  

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是非常科学而有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很多思想、观点至今没有过时,还能正确指导今后的工作。老同志们常说,遇到国内棘手难题,还是要找“毛选”找答案。

周恩来有独特的经历、人文思想和高尚品格,他也影响了毛泽东和全国人民。他留学多国,在建国初期,担任过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此后又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广泛接触过世界各国人民和学者、政要,熟知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礼节和内心诉求,这对他深入了解、关心和正确指导国内少数民族政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关于汉族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也要学习和尊重当地语言、文化、习俗的思想,使民族自治区域内的各民族和谐工作与生活;

——他筹建东方歌舞团的初衷和国内外效果,既改善国家外交,给国内外各民族人民带来了新鲜文化、多元文明、和谐沟通、安抚、快乐和幸福,极大地改善了内地、边疆和周边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他关于积极创作与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文化、教育的思想,影视剧中的主角演员尽可能用故事中的本民族演员,至少少数民族题材启用少数民族演员,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沟通和团结;

——他非常关心少数民族的新闻广播出版和教育事业,在他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新中国先后成立了中央到地方的民族大学和中小学,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报社、广播电台和出版社、文化馆,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理解和领会了党的各项政策,看懂了共和国的文学名著和影视曲艺,创作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了少数民族文物古迹和非物质遗产;

——他十分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并关心和培养他们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务和专业工作,包括歌唱家、科学家、运动员、飞行员和中高级干部等。

在他那慈祥的人文情怀感召下,多少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脱颖而出,人民群众感激涕零,这与只注重依靠极少数上层人物代言的做法是截然不同。少数民族的干部、人才要出自少数民族群众并能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包括民族政策,自觉反映本民族的权益和呼声,得到他们的拥护,才是成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只注重集中培养极少数精神贵族,回到本民族地区既不能代表和反应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实际困难和切身利益,有可能掩盖和激化各种矛盾。

在民族地区的工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这方面需要重温和学习周总理的人文关怀、高风亮节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包括处理问题中的细节。他的胸怀和人格,使过去的敌人也心服口服,包括原日军和国民党战犯。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人性化、人文情怀、换位思考,出自诚挚、平等和谦虚精神、胸怀和境界的细节处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和精神文明。他的批评从自我批评开始,对他人的批评也很温和,批评的口吻经常是“说说清楚”。

毛泽东是党和国家领袖,出现问题时,他从自我批评开始,先批评“自己”、“长子”、“老大”的大家风范、高风亮节与宽容情怀,使“小兄弟”、“小妹妹”们也深感内疚和惭愧,主动检省、纠正自己的过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强调民族工作一两年要检查一次,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那时包括乡村的基层干部对党的民族政策是了如指掌、准确把握,贯彻得也很好,因此,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注重民族工作细节,连民族称呼、文件、招牌、标识也都严格要求,防范多数族群、“强者”和有话语权的人的放肆、过激和居高临下言行,不管是有益或无意。

文革时期,身为中央候补委员的一位民族干部披着军大衣到本民族地区农村视察,见到农村少数民族老人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汉语(尽管他会说当地民族语言)慢条斯理地谈话,还找人翻译,大家都莫名其妙地观望。此事后来被传开后,让很多老人联想起日伪统治时期的往事。在多数公开场合用普通话,大家都能听懂,但在多数人为当地少数民族农民或老人、语言也不通的情况下,用当地语言谈话和交流,而不必看谁脸色,这样的细节也许很多人不会太在意,但是这种事情被传开后的影响极大。至今,有的领导干部或学者公开讲多数民族是“主体民族”,而少数民族是“边缘民族”,主张加快同化和融合过程,如果这是出自领导干部、大学者和多数民族的口中笔下,也会深度伤及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这与费孝通先生的人文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电影《回民支队》中的郭政委是汉族干部,警卫员也是汉族战士,他照顾身体不好的政委,送来有猪肉的炒菜,被政委狠狠批评一顿,这件事虽小,但深深打动了全国的少数民族观众和人民群众。大家说,郭政委多好啊!

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是政策性极强且有很深的学问,更是最真实而具体的身边社会生活与实践,需要真诚、认真、平等、和谐、高尚、务实的人格、情操、修养、宽容心胸和人文关怀,并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是在我国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和脊梁。

    进入专题: 民族工作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2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