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我们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一个法治反腐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大多是中美学界[1]和实务界[2]的一流学者、专家。会上,与会者对中国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治腐对策(政务信息公开、舆论监督、公众参与、完善行政程序、规制改革、官员晋升制度改革、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以及反腐败的政治、社会、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和深入的讨论,发表了很多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会上,我们还收到了4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尽,具体和深层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法治反腐的许多既具理论性,又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使会议的这些成果发挥更实际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法治反腐制度建设,我们将这次研讨会的速记稿和论文[3]予以整理,编辑成现在这样一本可供广大读者阅读的文集出版。
在本文集正式付梓之前,笔者作为这次会议的中方组织者之一,本应该以“前言”或“序”的形式就这次会议召开的动因和本文集的主要内容向读者做个简要说明。但这段时间由于一直忙于各种杂事,故没有能写出这样一个“前言”或“序”。所幸的是本人在这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很简短的致词,并有速记员将之记录了下来,笔者特将之移置于此,权且为“序”。
我的致辞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这次会,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怎么开这个会。
我们为什么开这个会呢?有三个理由:
第一,我们之所以召开这样大型的专题研讨会专门研讨反腐败,是因为腐败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损害、灾难和痛苦,今天老百姓对腐败的痛恨、不满、愤怒已经达到了不能不引起我们政界和学界重视的程度。对此,新闻界给我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我这里有一大堆剪报,有官员受贿后批准药商制造假药劣药造成老百姓死亡的案件,有官员拿了开发商好处后许可其建造豆腐渣工程造成大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案件,有官员利用公款和受贿款为自己建造数座豪华别墅和供养数名情妇的案件,等等。对此,我们这些研究公法的学者不能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即使我们的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研究产生这些消极现象的原因和消除这些消极现象的途径和对策。
第二,近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反腐败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同时对反腐败的战略和策略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例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反腐败三个“更加注重”的方针: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而不是一味地惩治,一味地“严打”。但对于如何治本,如何预防,如何进行制度建设,尚无详尽具体的方案。我们这些研究公法的学者对此不能不有所研究,不能不适当地发出我们可能发出的的声音。
第三,我们北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的职责就是研究公法,反腐败法制当然是公法的范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在座的各位则都是学界和实务界的精英。精英应该有精英的良心和责任感。我们看着腐败如此猖獗,看着腐败如此损害我们国家的利益,损害我们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我们老百姓的权益,我们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不能。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多是搞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探讨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公权力腐败问题、提出治理的对策。我们这些人就是吃这碗饭的,我们不能吃了饭不干事,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应该开这个会,我们必须开好这个会,并且开出成效来。
我致词的第二个问题是探讨怎么开好这个会。我认为我们要开好这个会必须创新。怎么创新呢?我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可以进行三个创新:研讨的思路创新、研讨的内容创新、研讨的方法创新。
第一,研讨的思路创新。我们这次研讨会邀请的学者不仅只是搞宪法与行政法的,而且邀请了搞法理的,搞刑法的,搞其他部门法的;不仅只是法学界的,而且有社会学界的,政治学界的,经济学界的。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目的在于从多方位,多层面研究防腐、反腐的思路、途径。我们邀请的专家大多是一流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刚才蒲杰夫教授介绍了外方与会者,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都是重量级的。
第二,研讨的内容创新。我们这次研讨的问题有实有虚,反腐败的政治、社会、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等问题是比较虚的问题,而腐败原因和治腐对策研究是比较实的问题。虚实结合,有利于我们既探寻腐败和产生腐败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规律,又找出根治中国目前腐败的具体对策,具体的制度,具体的方法。所以,我们这次研讨会除请了专家以外,也请了这么多的实际部门领导,还请了反腐志士郭光允,当年他以顽强的毅力,不怕打击报复,硬是把原河北省省委书记的腐败问题揭露出来,最终把他拉下了台。所以,我们这个研讨会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会议,研究纯学术问题,我们还要研究制度的实际运作。
第三,研讨的方法创新,我们邀请大家与会,大家向会议提交了论文。但我们不希望大家念自己的大作,不希望大家发表长篇大论。各位的论文我们在会下阅读。会上我们每个人每次发言只限5 分钟,其他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可以辩论,可以交锋。我们希望我们请来的每一位专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家都能为会议的主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会议也会开得生动活泼,开得更有成效。
以上是我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同时也作为本文集的序。
姜明安
于北京八里庄
2008年7月30日
【注释】
[1] 参会学者有中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
[2] 参会的实务界人士有来自中国人大、政协、国务院法制办、高法、高检、预防腐败局的领导、专家以及美国有关实务部门的官员和律师等。
[3] 美方的论文因尚未翻译暂未收入,待以后有条件再另行编译出版;中方与会者提交的论文也因文集篇幅的限制未能全部收入。对未能收入文集的论文的作者,我们特在此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