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资本主义的未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92 次 更新时间:2024-11-02 23:42

进入专题: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王建 (进入专栏)  

改革以来,我们始终面临一个矛盾。搞了市场化的改革,那么政府、党就得接近市场,否则的话你怎么实现市场化呢?这个市场化是靠资本力量推动的。但是我们党和政府又不愿意站到劳动者的对立面。我们就用了一个跛腿前行的办法。但这种情况能不能长时间维持呢?这次新全球化当中,出现了一场金融风暴。因为发达国家在救市行动当中,采取了很多国有化的办法,让人们觉得中国今天走的道路,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模式,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引入市场经济,可能就有生命力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全球金融风暴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思考清楚了,我们可能就能看清楚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什么,我们就能确定它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还是继续往前走,或者酝酿着很强大的力量带着我们继续向它那边靠。“天不变,道亦不变”,每个事物都有一种属于其自己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要变了,就不是这个事物了。我以为今天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的本性是没有变的。这种过剩是因为生产力要发展,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导致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生产力要突破生产关系,要求生产关系适应自己,给自己开拓道路,马克思主义所证明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列宁所谓的帝国主义时代,生产过剩始终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问题。

列宁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为了争夺殖民地,解决过剩问题,资本主义确实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但是战争的方式带来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毁灭。故而资本主义呼唤制度改良,凯恩斯代表的财政资本主义就脱颖而出。用国家权力,用财政负债,来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这样给资本的生产开拓了一个新边界。在这种改良之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工人被吸收到中产阶级之中,消费市场扩大了。资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又可以满足它的利润需求。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的生产能力再继续扩大,也就是国内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利润又饱和了。因为财政资本主义可以给它提供的国内的消费空间就这么大。 70年代演变成了滞胀,只有通货膨胀,而没有实际的需求增长,这个问题又出来了。所以从70年代到8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一个困境当中运行。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了,开启了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新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然后是军事资本主义,然后是财政资本主义,到现在我把它叫做虚拟资本主义,也可以叫做金融资本主义。所谓金融资本主义,就是通过金融创新,创造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生产过剩的机制。

金融资本主义,或者说虚拟资本主义,它是一个历史进步,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将国家负债变成了一种企业和居民的全体负债,显然这个负债能力要大于国家的负债能力,从而它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需求。

那么我们顺着这个历史的维度来推演,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发展空间?当然有发展空间了。这个空间就在于现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还没有转移完。产业没有转移完,它的资本就会继续推动产业资本外移,然后就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不断发展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不断可以向它提供贸易逆差的机会。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逆差扩大,拿到了外汇以后,就有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的要求,这个机制是不断放大的。这个过程没有完。

人们常说在发达国家,在超市里面,90%都是“中国制造”,但那只是一般消费品,资本物品的制造,主要还在资本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里面,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是重工业,这个大头没有动,这个大头还要继续在新全球化推动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这个前提出发,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向海外投资,这个过程就没有结束。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就有继续推动全球化或者是推动全球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力量。现在这波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不是说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我认为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17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