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滨:大选之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62 次 更新时间:2009-06-12 10:44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对华政策  

于滨 (进入专栏)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 第二任布什政府的政策走向立即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对象。连选连任的布什政府如何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布什政府有无决心和诚意解决久议不决的朝鲜核危机?对于险象丛生的台海问题又能有何作为?

悠悠万事,"反恐"唯大

毫无疑问,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首当其冲是伊拉克,近期目标是确保明年元月伊拉克大选顺利进行。然而各种迹象表明,伊拉克的稳定和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美国决策界,目前无论是支持或反对布什对伊拉克政策的人似乎都认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存在可能会是长期的、相当规模的、甚至是不惜代价的。就连美国民主党新星、伊利诺州新当选的美国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日前也宣称,"伊拉克不仅仅是乔治?布什的问题,不仅仅是共和党的问题,也是美国的问题"(11月7日在美国ABC广播公司George Stephanopoulos主持的"This Week" 论坛中的发言)。

伊拉克极度混乱的局势,不仅是对美国能力的巨大挑战,更是对美国信誉(credibility)的严峻考验。如果奥巴马这样公认的温和人物都对伊拉克问题施以铁腕政策,踌躇满志的第二任布什政府更不会心慈手软。布什政府且自认"一贯正确",执政风格倔强,甚至知错不改,以单边和武力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是布什政府二任期间的基本政策取向。如今大选结束不足一周,美军逐发起对伊拉克抵抗运动大本营费卢杰城的总攻击。然而驻伊美军面对广泛的社会不满和打了就跑的抵抗运动,14万大兵仍呈捉襟见肘,防不胜防,伊拉克的血色和平势必旷日持久。

美国大选政治的"去中国化":福兮?祸兮?

有鉴于此,东亚地区和中国(包括台海)问题在短期不会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首选目标。本来,美国2004年白热化选战"免谈"中国问题,大选后也无暇关注中国和台海问题,对于多年来已经习惯于被美国政客和选民敲打、攻击以致妖魔化的中国来说,实在难得。

究其原因,不能排除机遇的效果。9/11事件突然性及其释放的巨大能量,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美关系。其直接效果是迫使对中国耿耿于怀的布什政府改弦易辄。布什入主白宫四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从布什政府的战略竞争对手到反恐的夥伴,令人不禁有昨非而今是之感。

另一方面,所谓中美关系三十年来"最好"的今天,也是中国利用9/11对美实行"战略性靠拢"政策所致。三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以积极、负责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密切与美国的政治、经贸关系,促进社会、人员交往,使相当多的美国决策界人士认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对美国切身利益的好处。

鲍氏北京行的虚虚实实

然而美国大选对中国和台海问题从穷追猛打到不闻不问,不等于中国问题和台海问题从美国政治中完全消逝。中国问题不为美国政客和媒体炒作,仅表明对华、对台问题不是美国对外事务中燃眉之急而已。不仅如此,直到此次大选投票前夕,台海两岸关系仍在继续恶化,不信任感日益加深,且逐步向"军事化"(militarization)过渡。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0月下旬走访北京,表明美方对中国和台海问题调和深度关注。

鲍氏北京行,正值美国大选紧锣密鼓、扑朔迷离之际,他在北京时表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大陆和台湾终将统一。鲍氏从北京放话,不支持台湾独立,与美国大选年中的"去中国化",似乎勾画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某种趋向。

然而鲍氏对台独强烈警告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是稳定台海局势的权宜之计,还是深思熟虑之后运筹帷幄的大战略手笔?是大选最后冲刺之际的布什政府争取国际间支持的努力,还是为重开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六方会谈而被迫做出的交换条件?

鲍氏无意眷恋国务卿一职,已非秘密。新一任国务卿在多大程度上会承袭鲍氏的"临别"一脚,仍在未定之天。

中美关系的几个误区

怎样界定目前的中美、大陆对台政策?如何把握第二任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走向?如何在"夹缝"中保持台海稳定又遏制台独恶性发展?怎样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对此,笔者认为,把握美国未来对华政策走向,至少要认清、走出若干观念和政策层面上的误区。这些误区有美国方面的,也可能来自中国方面。

误区之一:美国大选之年免谈中国问题,利大于弊或有利无弊。此话不错,但不全对。事实上,美国对中国从来保持战略警惕,美国的行政、决策部门和国会的亲台、保守势力从来没有对中国和台海问题掉以轻心。选战中政客无意挑起中国话题,多多少少是基于政客的感觉和迎合民之所好;而美国对华政策和台海政策,更是基于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长远的、核心的利益是维持一个分裂而非统一的、合理而非真正强大的中国。因此,指望布什二任期间对华政策有重大改变或过份善待中国,起码是不现实的。美国政治和决策界多年积聚的亲台、遏华势力和资本决不会自动转向。由此可见,美国与中国保持战略稳定的现实需求,与美国保守、亲台势力的巨大能量之间的互动,是美国对华、对台政策两面性的结构和基础。两股势力之间的消长和对撞,会在美国政治中长期存在下去。

误区之二是美国对华、对台政策制定人士中相当的乐观情绪。不少美方人士都认为,美国目前对北京和台北都交往甚佳。换言之 ,美中和美台关系都处于"最好状态"。

美国因此在三边关系中处于最为有力的支配地位。然而这种"最好状态"犹如一个极不均等的三角形(asymmetrical),一个不均等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大可怀疑的。在实际政策操作层面上,三边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完全取决美国的判断和感觉,而更受制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稳定程度,舍此便无从谈起美中台三角关系的稳定。美国人自我感觉良好,是建立在美国的一厢情愿而导致的扭曲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如今,台海之间虽无战事,但即无有效沟通,更少相互信任,实际上双方都在作最坏的打算。从台海两岸局势的趋向和发展速度来看,如不采取及时、必要措施,美国方面失去对两岸关系的控制只是时间问题。而任何政策失误都可导致十倍百倍于目前伊拉克问题所带来的冲击。

误区之三: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中国。此误区可能中国人有,也是一些美国人士所担心中国方面对美国的全球态势和对台海地区的干预能力产生怀疑以至误判。其实,台湾海峡和伊拉克对美国海外干预所需要的军事手段的需求不同。伊拉克牵制的多为美国的地面部队。而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军事干预基本上依赖美国海、空军力量。原因是美国未来对中国使用武力的目的和手段是对中国的战略目标实施精确和快速打击,而对中国领土没有兴趣。换言之,不管美国在伊拉克卷入多深、时间多长,美国对远东地区军事投送和干预的能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近年来美国在关岛逐步增加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海空巡航导弹发射平台(B-52战略轰炸机和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调整驻日、韩美军,进驻距离台湾最近的日本下地岛,均有针对台湾海峡地区不测风云的战略、战术意图。

误区之四: 中美关系好、坏都到不了那去。对于七十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来说,此言虽然不是金科玉律,亦八九不离十。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先硬后软,美国大选年的"去中国化",鲍威尔10月的北京之行,似乎都是验证。然而中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海关系,中美关系近期的积极走向,并未改变台湾滑向独立的内在动力、社会基础、以及难以抑制的激情。美国和中国所必须面对的是推进台湾独立的极端势力,这一势力的精英人士在岛内情绪化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往往采取非理性行为,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说陈水扁可以为连选连任可以甘愿受"苦肉记"(枪击事件),在两岸关系上也不能排除台湾方面不择手段、制造事端、甚至采取某种恐怖行为而后嫁祸与大陆的可能。况且,美国的亲台势力根深蒂固,军事-工业界集团已入主白宫、有呼风唤雨之力,已经是事实上的美台军事同盟,如此等等,都是可能导致台海和中美关系恶化和危机的原因。

如果这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的话,美国方面所一贯坚持的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美国不武力干涉的所谓战略模糊和均衡政策,可能很难真正奏效。真正的冲突,可能在美国方面还未弄清楚谁打了第一枪的时候,海峡两岸可能已经到了自由落体的地步了。由此不能排除台湾问题在走向最终缓解之前再度恶化、激化、以至走向危机或诉诸武力的可能。为此,中美双方必须着手建立某种针对台湾海峡的危机处理和协调机制,以备2008年以前可能出现的突发、危机事件。

美国朝野和众多智库人士,似乎对台湾急独派的非理智行为的现实和未来可能的冲击,已经有所警觉并开始形成某种共识。鲍氏本人北京之行时实话实说,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美方对台湾急独派的深度忧虑。然而鲍威尔的北京言行能否形成政策主流,从根本上遏制台独势力和行为的恶性发展,还要拭目以待。如果中美双方无法遏制台湾滑向独立的趋向,如果双方在危机和突发事件中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未来的台海之战恐怕是一场三方都不希望发生、但又无法制止的冲突。

误区之五:时间在大陆一边。推迟以至排除台海危机符合大陆的利益。然而大陆和台湾急独派的时间观念是截然相反的。大陆对未来越有耐心,台湾急独派越有紧迫感。如今,台独派的政治、知识精英大都有某种时不我待、为修宪建国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时间不一定在大陆一边的另一个变数是台湾方面为"反制"大陆而不懈余力获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努力。今年以来台湾方面不时放风要攻击三峡大坝和上海北京等经济政治和人口中心,不能不令人怀疑台湾是否在秘密获取核打击能力。近来台湾内部有意无意争论台湾当局正在秘密或是否需要研制核武器的问题。对此,美国方面是否仍然会象1987年那样断然制止台湾的核武器开发计划,目前仍是个问号。然而美国对台湾核武器计划的政策,至少由于两个因素而大打折扣。一是美国鹰派和亲台的保守势力一段时间以来事实上是在纵容台湾发展核武器,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二是美国的防止扩散政策已经逐步向"双重标准"倾斜,即美方对某些盟国或潜在盟友(以色列、日本等)的核武器计划采取默认甚至鼓励政策,而对"邪恶国家"或潜在对手的核能力则欲致死地而后快。据美国方面的信息,台湾仍然保持当年自行研发核武器的全部蓝图和数据,数月之内即可造出核武器。台湾实际上处于"核门槛"边缘,引而不发而已。由此,台海两岸错综复杂、日益紧张的关系,又平添了一个"核变数"。如果有朝一日台湾不仅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分离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打击大陆政治、经济和人口中心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平台,台海关系势必陷入更为险恶的境地。

原载于英国BBC中文网站: 2004年11月17日

进入 于滨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对华政策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95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