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历史没有跳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47 次 更新时间:2009-02-25 14:35

党国英 (进入专栏)  

经济学前辈马歇尔欣赏的一句话叫做“历史没有跳跃”。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越发体会到这话的不凡意义。

人之为人,是因为人会用概念思考,把概念作为连缀思想的元素。这种思考方式的好处是人容易把认识对象做简化处理,使外部世界更容易把握。

但是,用这种思考方式一不小心就容易夸大不同类型的差别,形成过度跳跃的思维方式。在对社会历史的理解中,最容易发生过度跳跃的思考。人们以为,社会制度有那么几种类型,非此即彼。这种概念上的跳跃,反映到现实理想上,便是对历史跳跃的迷恋。这是一种书斋浪漫主义。

越是聪明人,越有高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越是偏好对事物做类别思考。所以,学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对事物划分类别,在现实理想方面更容易有激进立场。当然,随着学者们的阅历和知识的增加,激进立场也会可能改变,至少在好的学者身上这种可能性更大。

最近读到美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宪法学教授杰米·拉斯金的一篇文章,以为其中的一些资料对我们治愈书斋浪漫主义有好处。

我们一般把美国称为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但拉斯金教授说,美国一直在全世界提倡全民普选制度,自己却没有建立一种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度。全民普选制度有三个原则:基于多数当选、一人一票和每张选票分量均等。美国现在的总统选举制度不大符合这三个原则。

美国在选举总统时,实行了一种“选举团制度”。总统由各州指定的选举人在普选投票后选出。每个选举人可以在选总统时投出一张选举人票。目前,每个州普选投票结束之后,州里指定的选举人会将全部选举人票投给在本州普选中的获胜者。每个州的选举人数量等于州里的国会议员数量,因为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等额的参议员2名,而众议员数量按照人口比例产生,所以,各州的选举人数量有所不同,且总体上与人口比例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违背上述普选三原则的情形。有时候当选总统在普选票数上未占多数,而拥有多数票的候选人却不能当选总统。2000年大选中,戈尔的得票总数超过了布什50万张,结果却是布什当选总统。这种情形的确伤害了美国的选举政治。这个制度早已受到批评,直到现在才有一些州想用变通的办法做改革,而联邦政府还采取保守的态度。

对于美国这个制度,也有人说好。但这个制度违背了基于多数人当选这个最基本的民主选举制度。如果我们想象美国各州之间的人口分布比现在更不平衡,那么,基于少数选票当选总统的情形可能将更司空见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可以有多种办法,而不应该是现在这种办法。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看来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改革。其实,美国民主制度的其他方面也是一个渐进变化过程,而不是依靠一场革命奠定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还在搞民权改革,到现在非洲裔候选人奥巴马能当选总统,才意味着民权维护取得了明显进步。

其实,欧洲的政治变革也一样,实质性的进步也是很缓慢的。在英国,英格兰人对苏格兰人政治歧视维持了很长时间,直到上世纪末,苏格兰议会才恢复建立。2004年,一位澳大利亚籍的苏格兰移民对我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英国的遭遇,还是抑制不住极度伤心。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例如丹麦、意大利等国,直到现在还进行扩大地方权利的改革。

说起欧美政治制度的缓慢变革,是想证明“历史没有跳跃”这个道理,并不是说现在世界各国的制度是半斤八两,没有大的差别。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国家实际上是军人统治,表面上有一部民主宪法,却完全没有民主制度之实。这些国家也会缓慢变化,而不会在短期内把民主宪法的文本变成现实。我们只是希望这种变化稍微能快一些。

写到这里,我想起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一段谈话。他批评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些方面,但也肯定了当时香港总督卫奕信讲过的关于改革要循序渐进的意见,并说卫奕信的“看法比较实际。”邓小平还讨论了普选问题,说普选也要有一个逐步的过渡,要一步一步来。还说他向一位外国客人讲过,内地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他认为当时的条件不成熟。这也是一种渐进改革的思想。

是的,历史没有跳跃。但没有跳跃不等于没有前行。我们需要力戒书斋浪漫主义,决不幻想制度变迁能一蹴而就。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不思进取,立挺着不肯动弹。若硬挺着不动,外力一推就会跌跤。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能步步延续下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0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