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渴望教改不知多少年了,盼久了也就麻木了。如今教育部门一纸征求意见书似乎点燃了尘封在我们心中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期盼。
我记起了10年前的一个黄昏,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向我讲述了他那在国内幼稚园6岁的小侄女天真的发问:“叔叔,送礼就能当班长吗?”他感叹地说:“环境污染似乎还可治理,孩子的心灵从小就被污染了又如何得了?”谁来拯救我们的孩子的灵魂?谁来拯救中国人的未来?眼看教育技术越来越“洋化”,教育“环境”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教育“潜规则”越来越盛行,高分低能素质低下“考试族”越来越多,除了那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主儿不认之外,谁不着急。
在朋友们中间,对教改不抱希望的悲观者不在少数。痛感教育行政化和官僚化不改,教育没有希望。“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我脑海里不时浮现“我们坐在美茵河畔哭泣”的一幅西洋画,那时候四处流浪的犹太人虽没有“祖国”,但他们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想想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祖国,有许多号称世界第一的物质产品,又是孔夫子的故乡,有重教育的传统——从前家家都挂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在何处?我们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精神产品?有什么能让国人崇敬而又自豪的一流大师?
教育改革,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体制改革。正如毛泽东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纲举才能目张”。抓教育体制改革就是抓住了教改和发展的“牛鼻子”。否则,教育现代化无从谈起。要知道,教育的现代化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转变为与民主法治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像当年搞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搞教育体制改革。比如,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有目标,要组织各界人士共同制订改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通过10年或者20年的努力,将行政控制型的教育体制转变为社会法人型的教育体制。又如,像搞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通过逐步分权和放权的方式,扩大公营学校的“自主权”,同时大力提倡和举办民营民办学校,条件成熟时,将教育的“主管部门”转变为教育行业的管理部门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谋定而后动,但要早起步,走小步,走快步。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当年搞经济体制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大胆地改革现有的教育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真正“放开搞活”。
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今天,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对于“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现在不改,更待何时?我们期待教育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