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介绍一下,明老师是社会科学院传播研究所的主任。传播学在我国已经有20年历史,早期有为数不多的先驱人物,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硕果仅存的几位了,也是新闻所的资历最老的人了。在传播学界明老师是有很高地位的。我国有两年一次的新闻传播学年会,由新闻所承办,具体来说就是明老师牵头来办。
明安香:大家好,首先感谢清华大学传播系盛情邀请我到清华园和清华学子探讨一些问题。今天要探讨的就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闻媒介的走向和我们的几个对策。今年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中国人在这年里有很多世纪梦。特别今年,中国实现三个“入世”,一是北京申奥成功;二是中国的足球梦得到实现;第三就是加入WTO。在2001年,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能一枝独秀,而且喜庆连连。同时也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世纪”,有人预测到2025年左右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因此不论如何,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但不骄傲,需要自己踏实的努力,才能实现民族振兴。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领域将会出现哪些重大变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我认为目前而言,有三个大的变化。
一是新闻媒介形态变革的加速化。在二十一世纪里由于数字、多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传统新闻媒介在形态上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新闻媒介主要指广播电视报纸书本杂志和电影这六大媒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把它们在近年内将发生的变化都一一展开了,我着重讲几个最重要的传统媒体在二十一世纪中形态的变化。一就是报纸,在二十一世纪里,媒介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一变化就是印刷报纸从全球来看,特别是发达国家里近十年一直在走下坡路。特别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里,报纸的印刷发行量总数在十到十五年内基本逐年下降。在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刷报纸的前景仍然非常好。特别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出现后,报纸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印刷报纸为了应对网络的出现,也必须借重网络技术,办好多媒体网络报纸。但传统报纸的形态变化,根据我在美国调查访问的情况,传统报纸将会向便携式的电子报纸方向发展。 前些年,我到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进行访问讲学时,就同他们一位著名的研究新媒体技术的专家进行过合作,大家可能在华夏出版社出的《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读到。西方的专家正在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发便携式电子报纸。其特点:一、采用高清晰度液晶显示的平板显示器,幅面厚度和杂志相似;二、在版面上还保持报纸的特点。报纸版面有头版、二版,头条、二条等区别,有分栏、板块的概念;三、采取多媒体形式,既有文字,也有声音图像。在报纸上我们只要用鼠标一点,照片就能变成电视直播似的视频镜头;四、智能化,能根据读者要求用声音播报新闻;五、有储存卡,就像信用卡一样,报纸数百页内容都储存在里面,放进平板显示器中就可以显示。显示装置市场价格大约100美元,人们只有买了之后才能看。在街头的相应设备里,只要把储存卡插进去就可以下载当天内容观看。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我带来了关于这个报纸开发的录像带,大家看看。
(放映录相投影)
这个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容量几乎可以无限,同时可以有声音图像有视频,还可以大量节约纸张。由于我们现在进入到了厚报时代,很多报纸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个版,浪费纸张。但这报纸也有个缺点,便携性还没有超过印刷报纸。开发这种报纸,叫做柔性电子报。我在美国访问见了样品,就像香烟里锡纸一样薄而柔软,上面可以显示文字图像,彩色,可以多次卸载装载内容,可折叠。最近两年在菲利普公司IBM公司等都在做的,开发出了电子墨水显示屏,清晰,可折叠。当然这些都在开发之中。我们当初看到的罗杰•菲德勒教授开发的报纸,也希望在五六年中完成。希望这种柔性可折叠的报纸,可以取代现代的传统报纸。 二是电视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有的未来学家认为电视在新技术的未来前景是悲观的,甚至认为会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恐龙”。有人认为,不管提供五百个还是一千个频道,电视都与一个没有频道的世界无缘。在这个世界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去搜寻,增加频道不过是给电视这个僵尸行业做整容而已。我们都知道美国MIT媒体实验室提出未来电视会有五百到一千个频道。一位未来学家仍认为电视将消亡,什么卫星、互动电视都无法挽救。当然很多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我也不完全同意。但可以肯定电视在未来新媒介技术冲击下,将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肯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未来电视将是数字式的。已经很清楚,美国宣布要在2006年所有电视都变成数字电视,清晰度等将是空前的。中国在北京举办奥运前后,数字电视将会普及。二、未来电视将是大屏幕电视。新材料,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长宽比将是16:9,而不是目前的4:3。按人体工学原理,人的视野是120度,目前电视都只有60度视角,未来电视看的时候人的整个视野都将落到电视里去。三、它的高清晰度,现在电视扫描线是625线,未来将是1125线,清晰度要提高四倍。四、多频道,有五百个以上频道。北京现在能收50多个频道,扫一遍还挺累。现在有时50多个频道有三十几个都在演《天龙八部》,这就更烦了。而未来很多频道是专门为受众做个性化服务的,很多频道用来做视频点播。未来的电视从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变,从广播(broadcast)向窄播(narrowcast)转变,向个性化转变。五、智能化,能按观众每个人特殊要求编制特殊电视频道。国外传媒专家开发出一种软件,叫Intelligence video agent,智能视频代理,能自动掌握了解每个观众的收视特性,能根据此到各频道汪洋大海中搜寻,并编制出适合你的频道。例如我早上喜欢看新闻,中午喜欢看球赛,不喜欢看广告,这个代理就能帮你搜寻并编制,把所有广告过滤掉,做出一个“明安香频道”。这对广告商是一个很大威胁。六、多功能,未来电视将实现电视、电脑、电信的综合功能。可以文字处理、电子邮件、上网浏览、视频电话、电子游戏,当然更可以看电视。七、互动性,未来只要电视台愿意把摄像头对准观众,那么观众之间,观众和电视台之间就可以互动,甚至发生新闻事件用数字式摄像机拍摄后通过电视机传给电视台,只要它们愿意播出就可以播放给其他人看。所以电视未来将向这些方面发展。目前有些趋势可以看见。
另外就是网络,虽然它是新兴媒体,但其本身在形态上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流畅互联网,可以在上面流畅播放电视节目,甚至未来还能有味觉和触觉。如果刘艺伟在网上炒菜,一边看,一边你就能闻到香味。当然这种互联网目前还没出现,但宽带新型互联网清华正在研究,就是第二代互联网。带宽将是1~10个G,目前拨号只是36K,而实际用起来只有几K,新互联网要高几千倍。过去要传一天的数据将只要十几秒。而且互联网IP已经接近枯竭,新开发的将是128位的地址方案,将有10亿的平方个IP地址,意味着地球上每一粒砂子,都将有一个网上的家。有的国家不干,例如美国,因为他现在掌握着现有IP74%的地址,而未来的与目前的不兼容,所以美国目前掌握的资源都要改变。新媒介何时取代旧媒介有很多法则,在我写的传播学教学大纲和翻译的《媒介形态变化》中都提到了。这里讲两个,新媒介要想取代旧媒介,第一个法则就是一代法则,一个新媒介,比如刚才讲的平板式便携报纸等,如果能全面取代印刷报纸的优点那当然很好,但即使开发出来也不会马上取代印刷报纸,需要多长时间呢?一代人,大概25到30年时间。因为现在的受众、读者已经形成看印刷媒体的习惯,这是近一千年养成的习惯。要想改掉它必须等到看印刷媒体的人过去了,才能实现。就像圆珠笔钢笔取代毛笔一样。未来印刷报纸也一样,经过新媒介的取代、改进以后,现在的印刷报纸可能不那么容易见到了。另一个法则是我最新发明的,催化剂法则,新媒介要成长壮大的时候必须要有催化剂,什么是催化剂,就是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新媒体优势就显得特别突出了。美国电视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阿波罗登月,很多家庭都赶紧买电视机。互联网也有几次催化剂,第一次是克林顿的莱温斯基丑闻,当时斯塔尔报告要发表,用哪个媒体发呢,用报纸肯定不行,里面色情描写太多,在电视上也不行,几百页文字怎么放,在广播里也不合适。所以最后选择在网上,所以大家都上网看。现在美国上网家庭约占总数一半,现在911事件又是一次网络的催化剂。911事件我正好在参加国家信息管理的一个会,下午做了主题报告,晚上可以放松一下,打开电视一看,美国世贸中心正在冒烟像个大烟囱。我的很多好朋友在美国,给他们打电话也不行、手机也不通,最后网络派上了用场。很多北京人看不到凤凰卫视,其他频道也没有相关报道,着急地一边搜电视,一边上网看新闻动态,这又促进了网络的发展。这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的两个法则,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大问题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这也是我们关心的新世纪世界新闻的一个话题。这个新闻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表现在三大全球网的建立。
一是全球的电视广播网,包括地面电视广播网、有线网和卫星网。全世界到2001年,每四人就有一台电视机,全球电视观众是10多亿人。我们国家电视机有三亿多台,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平均两人一台。全球有67个国家开办了有线电视网,其中欧洲26个,美洲23个,亚洲14个,大洋洲两个,非洲两个。美国的有线电视,覆盖了97%家庭,达到7300多万人。而现在的地球已被卫星电视广播网覆盖,一个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旗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已经进入全球212个国家地区的一亿五千万家庭,并为千万家宾馆饭店提供节目,观众超过十亿,比其他所有有线新闻网的观众还多。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覆盖了全球地区的三分之一,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英国的BBC也通过卫星基本覆盖了五大洲的主要目标,全球用户达到一亿三千五百万,此外还有日本NHK,法国的等等都在覆盖地球。仅仅在中国上空,就有五百多套节目在游荡,等着进入中国。众多新闻集团也都虎视眈眈等待入世后进入中国。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已经覆盖了全球98%的地区,英语频道的CCTV-9也覆盖了美洲、西太平洋、中东和非洲,很遗憾节目已经覆盖但是落不了地,如CCTV-4只能为全球华人收看,进不了西方主流社会,CCTV-9就更是在那里播放没有人收看。
二是电话电信网,包括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这些年,固定电话稳定上升,到99年全球共有九亿台固定电话,我国现在有三亿台,在2001年9月,而去年还是两亿台。虽然移动电话发展很快,固定电话仍在发展,但发展中心在移动电话。国际电信联盟把99年称为移动电话年,目前全球已经达到4亿7千万部移动电话,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部。我国发展最快,现在已经达到1亿3千万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移动电话大国。而且未来发展趋势更快。移动电话在向无缝连接,无线上网,视频显示方向发展。东芝最近开发出一种手机,上面有很大显示屏。
三是国际互联网,现在已经覆盖了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了联合国的180多个国家,被称作信息联合国。现在每昼夜信息流量达到上亿万比特,每月收发的邮件是14亿封,截至2001年8月全球共有一亿两千万主机在网上,用户达到5亿7千3百万。在今年10月的一个论坛上,爱立信总裁说到2007年,中文将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语言,超过英语。
新世纪新闻传播的第三个变化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闻传播机制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从世纪之交开始,美国新闻传播机制已发生转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媒体新闻报道出现了重大转变。根据最新调查表明,在过去十五到二十年间,美国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时间已经减少了70-80%,而近年又进一步减少。在过去十五年中,美国的ABC,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海外记者站从15个减到7个。连以国际报道为主的CNN,也减少了国际新闻和硬新闻,增加了娱乐性质的新闻访谈节目,增加软新闻含量。这是电视的变化,硬新闻变软新闻,新闻变成娱乐性质,主持人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报新闻节目就像侃大山,讲笑话。叫“enterinfor”,由entertainment和 information合成,把新闻当成娱乐搞。美国全国所有日报中,只有282个驻外记者是签署了全职合同的专业记者员工,而美国有150多家驻外日报社。这282个记者又有三分之一是在《华尔街日报》工作,集中报道财经新闻,而不是世界政治、军事、文化等新闻。另外三家就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都各有20个以上记者,它们又占了282人中的三分之一,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分散在其他各家报社。另据调查,在美国报纸所有报道中只有20%国际新闻,在1983年还有40%。第一个原因,美国人头脑中美国老大的思想,认为美国什么事情都是no.1,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什么新闻可看,不感兴趣。我专门问过美国的教授们,媒体老总们,他们也认为美国读者是这样。二是美国受众对丑闻、美国本地新闻很感兴趣。三是美国媒体为迎合受众这种兴趣,更多转向软新闻、娱乐新闻、丑闻等。我在美国正好赶上水门事件二十五周年。当年采访水门事件的记者就评价,二十五年来美国的新闻报道总体上下降了,严肃的新闻越来越少,新闻娱乐化商业化越来越明显。这是美国新闻机制出现重大转变的一个表现。我想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新闻报道会出现新的转机,这个事件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某种程度上也会改变未来整个世界,不论从新闻角度或者其他角度。甚至可以成为各位研究生论文的一个选题的考虑。第二个转折就是美国的新闻自由开始出现明显滑坡和下降。这是我经过20年观察后得出来的不情愿的结论。20年前我发表过一篇长论文研究美国的水门事件和越南事件新闻报道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当时美国的新闻自由。我确实得出结论,美国的新闻自由达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峰。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注意考察和观察美国的新闻自由,应该说经过资产阶级长期的斗争,在争取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至少取得了八个方面的权利,比如说言论自由权,情报自由权等等。
曾经有家报纸报道说克林顿和一个黑人妇女有染,还生有一个私生子,那个黑孩子还很像克林顿……传得像真的一样,就只好做一下DNA检查,结果把黑孩子和克林顿的DNA一对照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克林顿也没有说报纸诽谤我。新闻自由确实有一定高度。当年华盛顿邮报两位年轻记者经过26个月努力,调查水门事件真相,最后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也是最好的例子。两位记者的后台就是华盛顿邮报的老板,他的坚决支持是调查进行到底的动力。尼克松曾多次对记者进行威胁,但老板支持他们。水门事件后新闻界欢欣鼓舞,认为这是美国新闻自由的一大胜利,美国就靠记者就能把总统搞下台去。美国很多方面的人事后都觉得不是味儿,觉得媒体是不是有滥用新闻自由的问题。所以从此之后,就有了不要滥用新闻自由的呼声。所以一方面水门事件让美国新闻自由达到一个高峰,另一方面恰恰是美国新闻自由的一个转折点。我从这时一直观察到现在,我认为一直下滑有三个转折点,我称之为三部曲。
一是美国军队1983年10月25号入侵格林拉达,越战失败后第一次入侵别的国家,当时里根政府为了保证这次入侵绝对的成功,下了严格命令,所有新闻稿都必须由军方审查发布。且记者不许到战场采访报道。早在水门之前肯定新闻界闹翻天了,说违反新闻自由,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但水门事件之后,这种倾向就反过来了。有人甚至认为越南战争的失败新闻界有一定责任。所以入侵格林拉达之后做出的限制,美国媒体一声不吭。
二是1993年海湾战争,新闻封锁比格林拉达又深入一步,只有一个媒体可以现场报道,就是CNN。
三是对南联盟的轰炸,1998年新闻封锁、审查,甚至还限制南联盟境内新闻报道,派军方在北约进入地区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审查,通过才让播放,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对南联盟的电视台进行轰炸。他们仅仅以南联盟电视台宣扬种族歧视等理由,就用导弹把电视大楼给炸掉了。说明什么呢,如果南联盟和北约真是交战国,那么炸电台机构还是合理的,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完全是不宣而战,竟然也把电视台炸了。
这次美国出兵阿富汗之后,美国之音播放了五分钟奥马尔讲话节目,说911事件的出现,美国人要自己找原因,说即使奥马尔、拉登都死了,你们这样继续轰炸,还会有人采取相似行动。当时美国政府就要求美国之音不要播这个节目,美国之音一根筋,说为了客观公正报道,对塔利班的信息也要有一定反映。美国政府说这个节目是美国政府办的,奥马尔的讲话不能播。但台长坚持播出,之后从台长到编辑,相关人都被撤职了。说明美国新闻自由的确有了滑坡。对电子邮件的审查,对电话的监听,现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开。这也是911事件对美国新闻和整个社会机制的改变。这是我多年观察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