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吾金:上海文化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92 次 更新时间:2003-07-16 16:00

进入专题: 俞吾金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上海申办世博会的成功,上海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我把这个转折称为“从对文化的外延发展的重视转向对文化的内涵发展的重视”。众所周知,“外延”和“内涵”都是逻辑学上的概念,这里是在隐喻的意义上借用这两个概念,前者表示外观和形式,后者表示内容和实质。

所谓“文化的外延发展”,也就是指外观上或器物层面上的文化的发展。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文化的外延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的涌现,如机场、广场、桥梁、火车站、大型商场、银行大厦、住宅楼群、电视塔、大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近年来,人们常说“上海长高了”,指的正是这样的建筑物的不断增加;二是市民生活环境的变化,如马路的拓宽,步行街的建设,违章建筑的拆除,河流的整治,交通的疏导,橱窗的布置,书报亭、电话亭和自动取款机的设立,绿化面积的扩大等;三是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庆典的举行,如国际文化节、国际电视节、上海旅游节、上海服装节、各种文化研讨会、形形色色的评奖活动和庆祝活动等;四是市民行为规范和方式的改变,如“七不”、“五讲四美”等。所有这一切,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城市来说,都是必要的。事实上,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这种文化的外延发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上海这样具有700多年发展史、又有相当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大都市来说,仅仅注重外延文化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的外延发展也会折射出其内在的精神,然而,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文化的支撑,外延文化也会流于浅薄。借用物理学的术语来说,单纯的外延文化的发展还只是一种“表面物理”。

所谓“文化的内涵发展”,主要指城市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市民的文化素质方面的发展。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文化的内涵发展”至少应该具有如下的标志:一是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学术流派、思想家和理论家。

在以往的人文社会科学评奖中,人们也许有充分的理由评选工具书,尤其是词典,使之获得最高的奖项。然而,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让更多具有独创性和思想性的理论学术著作获得最高奖项。无庸讳言,一个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论的城市是不可能高瞻远瞩的。二是应该拥有不同风格的文化沙龙、文化艺术流派、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作品等。显然,对国外的文化艺术作品采取拿来主义的政策还是必要的,但市民更需要的是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性和独创性的文化艺术作品。应当让更多这样的作品来占领舞台和荧屏。与此同时,具有上海传统特色的文化艺术,如沪剧、相声、独脚戏等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扶植和发展。三是教育事业应该获得更大的投入和发展。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成果的杰出人物的产生,不同于造一幢建筑物,一两年就可以完工,它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什么1780-1820年的德国会涌现出一大批伟大人物,如康德、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正是长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是法权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的普遍确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市民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五是富有自己特色的城市精神的形成和市民的普遍认同。

总之,今后上海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建设应该更注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进入专题: 俞吾金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学与文化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27.html
文章来源:新华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