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工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20 次 更新时间:2001-02-23 14:15

进入专题: 李伯谦   考古   其他  

李伯谦/李学勤  

嘉宾:李伯谦(北大考古中心)/李学勤(社科院)

5000年,一个美丽的传说

迄今为止, 关于三代纪年的说法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少学者为了研究一个特定的年代,便可耗尽其毕生心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早已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想到过,它会成为其为一个问题。

正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闻,使人陡然发现,它居然确实是一个问题。

资深历史学家李学勤这样解释:5000年历史的说法来自《史记》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称,5000年历史说确实是模糊的,因为古书的记载往往互相矛盾,很不可靠。历史要成为新式,必须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率先对5000年文明史的说法进行质疑,始于20世纪初。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一语震惊学界:“东周以前无史。”古书中关于夏商的记载只能当做神话与故事来读。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更是在其名著《古史辩》中称,他以《说文解字》训“禹”为“虫”做根据,得出禹是“蜥蜴之类”的“虫”。

夏商周的存在获得证据,要归功于20世纪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大发展。甲骨文的发现与殷墟的发掘,使商朝的存在不再令人怀疑。而尽管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然而二里头和河南龙山等夏代遗址的发掘,也印证了夏朝的存在。

中国社科院考古系教授殷玮璋称,这些考古发现使文明5000年的说法站住了脚,甚至可以推进到6000年。然而,因为无法提供确切的年代学标尺,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还不是一段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李学勤说,夏上周断代工程就是要给这段历史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最重要的,是给它一个标尺。

沉默的历史见证:甲骨文

如果没有甲骨文,今人要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隧道,回溯历史的源头,难度无疑将大大增加。这些在100多年前一直被人们当做药材的东西,自从被独具慧眼的清朝官员王懿容发现后,在中国文明史上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位西方甲骨学专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来描述甲骨文的制造过程:商王武丁某一天突然牙疼不止。他怀疑是死去的父王在作怪,便请来占卜师问个究竟。占卜的器具是正面磨得精光、反面却凿了很多小孔的龟甲。占卜者手持一条烧得通红的火棍,一边念叨一边刺入孔中。“啪”的一声,一个兆纹显现在龟甲上。占卜师说:“吉。”武丁如释重负,高兴地让人把结果刻在甲骨上。这就是“卜辞”。

自从20年代殷墟发掘以来,在短短十年时间里,考古学家们获得了十几万片甲骨。那些甲骨上的文字,成为等待后人来解读的沉默的语言。

正是这些卜辞留下了我们认识这位武丁王的线索。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甲骨上,流下了一个神秘的记载:那时,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竟然先后有5次关于月食的记录。借助现代天文历法推算,学者们已经能够准确推算出在那几百年时间里发生的一次次月食的准确时间。再结合相关史料,武丁王的年代自然清晰起来。

天文演算与碳14据北大重离子物理研究所郭于虞教授介绍,由于现代天文学的大发展,依据天象推算可以得出很准确的年代。然而,它的缺点是,因为天象都有周期,所以它是多解的,也就是一种天象发生的时间可以有几个。

所以它还需要借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手段,那便是来自宇宙的射线:碳14。

碳的原子量是12,但是,有一种原子量为14的碳是放射性同位素。高空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形成了碳14。碳14与氧结合同样产生二氧化碳,被生物吸收而进入动植物体内。当生物死亡后,体中的碳14便开始衰变,含量逐渐减少。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便可以得出生物的绝对年龄。

碳14的测验范围可达到距今5万年。然而,它的精度误差以前在国内达60年甚至百年以上。这对于要求提供精确标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另一位首席科学家仇士华为首的核物理学家们,借助各种手段,使精度误差达到了24年。于是,天文历法的准确推算,在有了碳14提供的年代范围规范后,得出惟一结论的可能性大

武王伐纣:一个典型文本

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度的故事,早已为国人津津乐道。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励精图治,率兵车300乘、近卫军3000人、甲上45000人,东出伐商。双方在牧野一场大战。结果纣王兵败,被迫自焚而死。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显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然而,甚至连这个模糊概念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迄今为止,关于武王克商这一年代的说法至少有44种之多。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时间跨度达112年。

据彭林教授称,这一年之所以引起如此重视,缘于它是商周的分界、周朝的开始。关于这一年代的国际学术论文,曾经编了一本厚达100多万字的集子。它无疑是夏商周年代学中最大的一个焦点。 国外的不同观点: 2000年11月11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仅仅3日后,《六月时报》发表了美国汉学家倪得卫的一段话:“各国学者将把这份报告撕成碎片。”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的出现,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日本历史考古弄巧成拙

早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刚刚立项的时候,一位日本汉学家便给彭林教授写来一封信。

在信中,这位汉学家善意地规劝:你们搞夏商周断代工程无非是要拉长历史,激起所谓的民族自豪感。但我以日本的历史劝你们,日本也曾做过这种事,后来发现,日本为之付出了代价。

彭林给这位日本汉学家回信说,你研究确定的武王伐纣年代是公元前1118年。如果我们要拉长历史,只会比你得出的结论更长。可我们得出的结论却是公元前1046年,比你的还要短,这叫什么民族主义?

的确,夏商周断代工程面临的争议除了学术上的外,主要是来自国外的“中国要搞民族主义”的指责。

对此,专家们认为有些无聊。有专家反问,难道只有外国人来研究中国历史,才不叫民族主义?

专家们反驳的例子是有关“三焰食日”的记载。在甲骨文中,曾有学者说有四个字叫“三焰食日”。这4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关于日珥、关于日食见水星三项世界纪录,曾长期为学界承认。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一开始便将这4个字的真实性排除了。

这一排除,等于排除了三项世界纪录。专家认为,这显示了工程对科学的尊重。

据知,工程1996年立项时,有学者曾想赶在1999年50年国庆时完成年表制定。由于碳14测量的改进工作一时未达到预定的精度,影响了工程进度。是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说:“夏商周工程不赶时间,不要献礼。”

对这一切,下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朱学文一言概之:5000年文明是普通中国人的一个信念;夏商周断代工程证明了一点:信念也是需要走向科学的。

    进入专题: 李伯谦   考古   其他  

本文责编:王文佳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学与文化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65.html
文章来源:凤凰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