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审美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04 次 更新时间:2000-07-07 11:28

进入专题: 日本   审美观  

滕军   北大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滕军女士曾留学于日本,现为北大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日本文化史。她的讲座通过其对几组幻灯片的解释来隐含日本人的审美观、宗教观及茶道。其幻灯片以庭院布置包括植被、灯笼、窗户和寺院等建筑为主,夹杂一些反映日本风景和农业文化的。

樱花在日本被称为国花,开放时先开花,而后长叶,而且非常突然,一夜春风过后,满枝樱花非常漂亮。从冲绳岛到北海道日本国土的第一区域都生长春樱花树,而且其被称为“日本人精神”的象征为什么呢?因为樱花开得突然,落得也非常迅速,真正如昙花一现,有一种瞬间的美丽。

日本的哲学家不善于思考思辩的东西,其宇旨是拥抱大自然并与 之融为一体,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很少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斗争,即使元朝时、蒙古军队曾两次远征日本,但却以失败而告终,另外,中国的人伦思想也没有在日本扎下根,因此其哲学中人与大自然同一的意味很浓。

在日本,莲花是不可以送人的,因为日本是一个佛教比较盛行的国家,莲花和佛教联系紧密。佛教又往往同人死之后办丧事相关联,因此送莲花,画莲花在日本是不礼貌,不吉祥的。

日本的庭院中石灯笼比较容易看见,因为日本的私家庭院很多依山背水而建,而且一般无围墙,为了划分自己庭院的界限,其将石灯笼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这一点很像中国农村中土地之间的“边界石”。除庭院之外,日本寺院中的石灯笼也很常见,其形状各异,因为形状的不同而产生的石灯笼的种类就达一百多种。日本秀美的山水是同其多雨的气候所分不开的,西伯利亚寒流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前进时,路过日本列岛,由于日本中部是一条使长的山脉,因而给日本带来丰富的降雨。

佛教大约于公元5世纪传入日本,于7世纪兴盛,佛教在被日本接受的时代,日本的文化发展水平很低,因此当外面一种缜密、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进入日本时,很容易被日本所接受。日本的佛教相比印度,中国佛教来说安简化许多,其不太洋重思维,而是偏重于实践,成为表现思想的武器。日本京都约有1300个寺院,京都有一个元山公园,其中的一个灯笼的上下是两块不对称的自然石。日本的美学跟西方、日本相比起来是不对称的。西欧的庭院讲究对称,非常人工化,很多设置都是经过计算的几何形状,中国的美学则一定程度上对之实现了突破,如颐和园的中万寿山、昆明湖虽然是人工做的,但其非常仿自然,而日本的美学则完全打破了对称的限制,讲究一种不对称的美,因为日本人相信,大自然本身已非常之美,不需加任何人工的雕饰。日本的另一个美是实用之美,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美是日本人生活的原则。

在日本人心目中,任何却是有生命的,对于支撑房屋的柱子,其不在上面刷漆,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的海风雨水气候使之然,另一方面也如日本人的泛灵观相关联。当一个没有刷漆的柱子在经过时间的冲洗之后会出现颜色的变化,因而日本人称之为“像时间在其上面滑过,体验其枯噪之美”。日本人的屋内很少挂画,因为其墙壁是可以摘下来的,缺乏挂画的建筑条件。榻榻米如一种草席,大约5公分厚,坚硬而且整体感很强,因为其是一块一块的,可以轮换。在日本人的思想中信奉“轮回”,其认为世界并不是从落后到先进的直线,这中直线发展思想是一种西方思想。日本的佛教中认为世界是圆的,经历一种无——有——无的循环,出发点必然在经进一圈循环之后回到原来的位置,称之为“一劫”。人生活在一劫的某一点,比起生求说,死更重要,而且死是不可怕的因为只肿死才是真正的归劫之处。

日本人的审美观要求美必须求源于生科学研究而且服务于生活,其并不去刻意追求让人欣赏的美。例如对绳子的打结、日本人对于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目的的绳子打的结是不同的,专门表现不同绳结的日语就有很多种,如打头巾、包装礼品、送丧礼、送婚礼其打的是不同的绳结。

因为日本的天皇定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从其产生以来从未发生过异姓革命,在日本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将军,外戚专权的时期,但没有人去否定天皇的专权,没有人去代替天皇而自立,因此天皇有一种安定的感觉,其权威已存在于每个日本人的心目中,并不需要刻意去显示。这表现在日本的建筑中就是天皇的住所很朴实和善,不象中国皇家居处的庄严和厚重。

日本有一座很著名的寺院,“金阁寺”,这是一休小和尚与当时的掌权将军斗智之处,其1951年曾被重修。金阁寺实际上是日本和明朝对外贸易的产物。1402年,明朝 于日本倭寇对浙江、福建、山东的修害,而和日本的宗权者签约进行看守贸易。此后,日本从明朝获得大量的艺术品,每次当一批艺术品被运回到日本,将军则将其陈列在金阁寺的第一层,并邀请各大臣寄加宴会。另外,日本还有“银阁寺”,是更后的一位将军修建的,其形式是仿金阁寺的,金阁寺和银阁寺因为分别是依和山和南山的,因此分别被称为北山文化、南山文化。

日本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非常强烈。中国人去保护自然环境是因为人的生存已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而不得不去保护之,而日本人的自然情结则源于对大自然的思想和挚爱。其对大自然的爱是因为日本人的土地非常肥沃,而且气候多雨,非常适于耕作;对大自然的畏惧则是因为日本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台风、地震很多,日本人的神灵观是一种泛灵观,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因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

日本人抽签时,假设分为A—E五级,A代表大吉,E代表大凶,B代表小吉,则大多日本人更宁愿抽到B而不是A,因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大吉过后肯定是不吉,而且他们不愿意几件好事同时分享,而是宁愿慢慢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一点,同日本人更偏爱于暗,更钟情于秋天似乎有某种一致性。

    进入专题: 日本   审美观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