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自然与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56 次 更新时间:2000-07-07 10:59

进入专题: 自然   文化  

弗朗索瓦·莫罗教授   维克林纳教授高翔博士  

一、莫罗教授和他对园林的理解:

在对中国和西方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提到欧洲的精神历史,这是欧洲值得骄傲的,讲的自然,总脱不了园林艺术,欧洲的精神历史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是不屈服于自然,有两种自然,一种是地球,也就是我们生存的自然;另一种是超直匠自然,通常解释是天,人是不能参与其中,犹太基督教加入了原罪,上帝把人逐出伊甸园,惩罚人类靠自己的汗水养活自己,自然是惩罚的手段,工具,代表巨大的痛苦,还有一些宗教,如中世纪的纯洁派,他们声称物质世界不是上帝创造,而是撒旦,信奉纯洁派的人的义务、执著是对肉身进行反省、思考,唯一的办法就是禁欲。20世纪法国一位艺术学家在描写中世纪的一本书中指出了一直影响,孕育西方世界的左右的恐惧,并指出了许许多多的方面,自然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开垦自然,砍伐掉森林来种植庄稼,比封建贵族更甚,专制君主更加注重自然的功能,要开发自然,当时的庄园主都兴建城堡,用来保护牧畜,监视农奴,是和外部世界隔离的,和未加开发的自然隔离的,中世纪的园林把自然规划为自己的,是封闭的小世界。在当时的风雅文学、艺术中,可以看到是

一个隐蔽的小世界,是整个大自然世界的缩影,是对物质世界的重建,让人对外部世界感到茫然,例如《玫瑰传奇》,这里提出了一个空想的范式,孤立、封闭导致幸福,中世纪园林的 牧神 花神是对 伊甸园的不断演绎,在伊甸园里的凶恶,野兽都找不到,里面有兔子,还有一些幻想出来的动物,如独角兽,不会引起恐惧,花园里面也得到了合理利用,后来,这些城堡还是炮火打开,证明了城堡并非坚固,既然安全不能来自于封闭,那么就必须向外扩展,从保守的空间向开放的空间发展,在扩展中,城堡是是中心,周围是园林,城堡周围的壕沟成了河,文艺复兴时,城堡在法国中部得到了完美体现,这种建筑在自来于意大利,这标志着现代园林的建立,封建领主就成了土地所有者。园林的设计一开始就忽视了自然,它们最初的创意来自于雕刻上的花纹,用这些来装饰园林,当时从植物中提取色彩,植物的作用只是展示色彩和形状,一些药草也只强调功用。园林作为装饰,而不注意工艺是文艺复兴时的特征,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时代重新确定了实用主义,由完全装饰转变为实用价值的园林,如当时凡尔赛官中为路易十四建的本吉园。

法式园林是专制王权的集中代表,艺术和政治关链的倾向体现于当时法国的所有艺术,当时的艺术家注重模仿、美化睚然,而非真实自然是观念,艺术中的自然的模仿。在艺术世界中,最高处的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创作与模仿,在这些艺术中,如果包含了人”,对“人”的模仿是最重要表现手法,而纯自然的模仿是很小部分,他们的自然是人主观意想的自然。当时园艺家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通过园林设计来表现天主教法国的优越性,来表现、歌颂伟大的“太阳王”,这也是路易十四不允许别人,即使在园艺方面和它抗衡的原因,这些园林是为君主权服务的,表现群主政权的伟大,如当时莫里哀的战剧,当时园林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和运动不定的水联系在一起,当时传来的意大利园林设计中都有水,把水加入园林也是为了表现“世界之王”的情绪,要在各种要表,无论土地、水中都表现王权,甚至地下世界里也要强调独立性,如当时路易十四修造的一个山洞,后来路易十四又亲自摧毁了山洞,因为巴洛克风格已奄奄一息,对称平衡造成主流,凡尔赛宫是这种对称,平衡的杰作,中间是城堡,周围是园林,园林有树有水,持续到远方,对称、平衡表现得淋淳尽致。这张图是凡尔赛的一张设计图,但没有付诸实施,我们可能清楚地看到右下角是传统的凡尔赛宫,非常规矩、对称,发展出来的一部分希望仿效自然,是一种人工的、假的自然,巴黎附近还有一座花园,是严峻的保护者为他修建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文明和自然的对立,人们想要仿效自然,而且好像是按自然来布置花园,而我们在花园里看到的完全是人工的,这是文化对自然的一种矛盾,以这张图结束演讲。

二、维克林纳教授:百科全书中园林篇的自然观,文明观百科全书是十八世纪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的,里面附有大量插图,是用法语编的,其17卷正文11卷插图,其问世过程也很复杂。全书思想民多元化,编 员众多,有达朗、贝尔、狄生罗、卢梭、布拉望、伏尔泰等,达朗、贝尔在前言中强调重要有两个目标,第一应逐步阐述人类所有既得知识及其沿革,第二作为权威字典,应对人类所有实践活动赖以依存、发展的基本原理作出解释,所以就有两个任务,第一是创立知识理论,第二是实践论。全书是对某一时代所有知识的吉的一种努力,出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是和当时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斗争的,他唤起了公众舆论对时代变迁的意识,对那些社会、宗教、政治派的拥护者来说,他无异于是的传统的,他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引导了人们对科学的研究、应用、全书反映了人类对贸易、自由、工业的信心,对科学的积极性,对经济进步和开明君主的信仰,多少带有点反政府的色彩。

狄生罗鸟的一篇花园的文章,对花园进行分类,第一种它产式花园,第二种是严格意义上的花园,第三种是果园,第四种是植物园,第一篇通常和为别墅的附建筑,有五个必备条件:选地、良好的土质,充足的水源,美妙的风景,便利的交通,花园要注意事项。艺术要服从于自然;园林覆盖面不要和很大;不能让人一览无余;视觉感受要比实际大。我们看这两篇文章是由不同人写的,这也是对我的观念和其罗先生观念的一个印证,如果要全面阐述,要全面参考百科全书,这里我只举了园 林来作为说明,即使在这些文章里,也有大量余地去深入,限于时间关系,我的演讲到此为止。

三、高翔博士:中国十八世纪知识界的自然、环境观关于十八世纪的历史,对中世的描述是专制的、停滞的,但据现今研究并非如此,至少在知识界并非如此,出现了很多变化,我即将讲到的中国十八世纪的环境现就是一例,中国历来强调无人感应,关怀人类行为相互感应,无人感受最初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调君权神授,其二是强调上天通过最高惩罚人君的行为、到十八世纪,情况发生变化,知识界把天由神变为自然,洪荒去在《天地舞》中就体现了这种思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知识界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植树对自然生态的作用,当时很注重柳树和案树的种植,有一次学者曾列举了种树的八大好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防治风沙和沙漠化,到植柳树、草对治理黄河有很大好处,并且这一主张得到推行。从这些可以看到中国十八世纪知识界的自然观和环境观。

四、孟华才她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理解

在她的演讲中,通过对中西园林交流的思想卢碰撞的研究来说明中国式天人观,她选的一个文本是当时担任乾隆的宫廷画师,法国传教士的一封信,《中国御园写照》,运用这封信对中国园明圆的描述,并结合中国雷锋林的聚景,盆景,杨景等手法来研究盎克鲁中国式花园,中国式园林的宇宙观、空间观。

天人合一便是中国式的宇宙哲学观,天人相通,天人相类是张岱年先生对无人舍一的解释,自然与文化不是对立的,中国雷锋林代表的就是这种人对自然的亲近。双重融合的园林境界,园林景观与宇宙的融合,审美者与园林,宇宙的融合。“收天地无尽之 于一园之为,一塘之王”,在有限的天地为内量增加空间形态的变化,运用“曲有奥”,的手法来表现人和自然的融合。

运用《中国御园写照》的描述来映证,这种表现手法,映证中国人的自然观。

    进入专题: 自然   文化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3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