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2年6月
地点: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项部长主要是重温了1994年以后财政改革的历程,两个主要内容:产品税改增值税和分税制。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国企改革系列论坛之-----
中国财政的改革和发展
主讲人:项怀成,财政部长
中国财政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时期,2001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6731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22.2%,年增长额为3000亿,这个数额相当于10年前中国财政收入的总量。
1994年后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是财政体制改革。
1979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准备。邓小平阐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只是经济体制的两种形式,计划经济也有市场,从而为以后的改革准备了思想基础。
财政改革强调公平、公开、公正,其内容主要是:1、中央和地方实行规范的分税制;2、企业等实行工商税制:简化规范;3、编制并实现了复式预算。
工商税制的特点:税基宽、税率低、实现容易。目前有20种左右的税种,主要税种有4-5个,占总收入的85%以上,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工商税制改革的内容有:1、取消产品税,推出增值税;2、合并国内企业所得税;3、正式完成个人所得税立法程序;4、推出消费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
产品税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1、不合理,征收混乱;2、不鼓励专业化生产,因为每道程序都要征税。增值税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缺点,那就是造假,不过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发票电子化改革来解决。
分税制改革,调节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93年的经济问题:1、货币投放过大;2、乱投资、乱贷款、乱拆借;3、投资和消费过度增加;4、工业增长快,基础设施限制政策加重。
减免税是改革的误区之一,不应提倡。
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包括社会保障和公务员的工资。公共财产改革道路,财政收入改革已经进行9年,财政支出改革刚刚开始。
林毅夫对改革的三点体会:
1、 改革是成功的,财政权利有中央,到地方,再到双方共享,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是分税制改革的成功,是用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的一次成功;
2、 政策的执行需要调动双方积极性,权利运用的艺术;
3、 观念的改变是困难而重要的。
讲座结束,同学们问项部长的问题:
1、对于国有股减持,财政部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的,有什么指导思想吗?
答:国有股减持,不敢乱说。
2、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如何?
答:财政部门预算改革是十项改革中的一项,始于三年前,已经应用到26个部门。它使得部门运算公开、透明、便于监督,以后会继续深化。
3、教育能否国家化?
答:九年义务是正确的,但是准备不足。城市由国家负担,农村由地方(乡)负责,从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分步走:a.县负责当地教师工资;b.上级财政增加转移支付;c.农村税率改革;d.中央负责法律有障碍,实际没有必要,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