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反思汶川大地震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46 次 更新时间:2008-06-04 09:29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韦森 (进入专栏)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近两周了。这次地震,不仅夺取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给受灾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十多天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凡知道这次地震情形及其破坏性后果的,无不表示震惊、悲痛、同情和哀悼。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走向街头,聚在社区,或直接奔赴救灾现场,纷纷献血、捐钱、捐物,或以其它各种方式支援受灾地区的抗震救灾。天灾已降,哀愕已申,在破坏性地震已过十多天的今天,国人无能诘天问缘由,倒是应该拭泪止哀,理性地反思这次大地震的经济与社会影响的时候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天灾人祸的记载,而对历次大地震的记载,尤为详细。即使在当代,稍上点岁数的人,都会对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记忆犹新。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们讲“天有常道”、“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故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每逢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均会促使朝廷上下君臣反躬“修省”,用当今哲学社会科学的术语说,叫“自我反思”。在科学主义盛行的现代理性社会中,人们已常把传统社会中的一些做法和信念当作为某种迷信而弃之,也随之淡忘了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一些价值和箴规,从而仅把一些自然灾害视作为无法抗拒和难能避免的某种偶发事件。这可以理解。然而,如果大的天灾人祸频繁或连续发生,国人就要有所警醒、反省和反思了。

5.12汶川大地震的的经济影响若何?这是灾后人们首先想到且在当前比较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这次大地震的消息刚传出,就有一些国际国内机构中的经济学家和观察家们对这场大灾难的经济后果和可能影响发表了一些议论,并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估。目前,业界人士较普遍地认为,这次地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区域性的偶发事件,因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影响不会太大。他们所给出的理由是,受地震严重破坏和影响的一些地区,既非中国的主要制造业基地,也不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且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内陆省份,四川这些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4.2%和2.5%,出口比重更是不足0.2%,因而,这次对四川一些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对全国经济影响可能并不大。

当然,这么一次极震级极强的地震灾害,不可能不对整个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譬如,有研究机构就曾发现,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的GDP中有20%来自农业,远远高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四川的农业及大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及7.3%;四川也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其份额占全国生猪产量的11.6%。根据这些数字,一些人担心,这次破坏性极大的地震,会进一步增加中国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从而强化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胀率不断攀升的势头。不过,从实际地理位址上来看,由于受这次地震影响的主要地区位于四川北部相对贫困、且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而不是四川的重要农业产区,因而可以较为放心地估计到,这次大地震对全国农产品价格乃至其它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如果说这次汶川大地震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动态的负面影响可能甚为有限,那么,在2008年初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初露放缓势头的宏观格局中,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反过来可能会对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一些拉动作用,并且,有专家估计,这种拉动作用可能会远远超过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从近来各种媒体所传出的信息中,人们已经知道,在今后数月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央和四川省政府将投入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资金,来重建受灾地区的医院、工厂、学校、商店和民房,并修复或再建通讯、电网、道路等其它基础设施以及水坝和水处理厂。这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当然,这次地震所夺去的数万生命,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来弥补的,且在地震中受伤以及失去家庭和亲人的人的精神损失,也是无法用灾后任何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来弥补的,尽管如此,至少从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增长的因素、态势和未来走向来看,在政府、民间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各方支持下,若有这些巨额资金投入灾后重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未尝不无正面效应。尤其在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已呈放缓态势的宏观背景下,灾后地区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四川乃至全国投资的增长,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减慢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速率。

除上述一些可能的经济影响外,这次地震灾难显然也会给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些始料未及的其它作用。这次汶川大地震,可能已导致8万以上的人蒙难,35万多人受伤,而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可能要用千亿的数字来计算,因而这无疑是一场发生在21世纪初的大国难和人类的巨大悲剧。然而,经过这次巨大和极其悲惨的地震灾害,相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社会发展而言,一件已经显示出来的“祸兮福所倚”是,这次大灾难及其随后的赈灾活动,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不仅使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华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而且事实上已使当今社会中一些人性美德和良善价值扭曲现象得到了某种校正。

纵观1978年以来中国30年的改革史,可以发现,以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轴的30年中国经济改革,已使我们的民族在20和21世纪之交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经济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不到位,与市场运行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和政府体制框架一直未能建立和完善起来,结果政府官员腐败渎职案件屡有发生,且久治不果。再加上在市场化过程中对一些“个人利益追求”价值观的过度宣扬,导致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某种人性中的良善成分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美德被遮蔽起来甚至被扭曲了。这次大地震发生后,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通过相对自由、开放、透明的媒体报道和各界人士的互动,整个中国社会在开始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转变,人性扭曲和良善价值被遮蔽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纠正。实际情况是,地震发生后,各种媒体的透明和即时地报道,使人们看到了真相,了解了实情,从而增强了对政府和媒体本身的信任。结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从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到全世界,从老人、中年、青年到孩童,所有华人都表现出了空前凝聚力和爱心,并超越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各种政治和宗教歧见,同为救灾鲜血、捐钱、捐物和出力。这其中无不彰显了人性中良善和美好的一面,也从而使人们醒悟到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政府、媒体、官员和民众以及受灾当事人明白了一些普世的价值,开始认识到各自当做的事,当行的道。结果,这次大灾难降临,不但使人类的良善本性和良知的得以彰显和弘扬,而且也昭示了人类社会——包括现代信息社会——中当行的一些常理天道和普世价值。单从这一点来看,这次破坏巨大的地震,虽有其极为悲惨和巨大不幸的一面,但客观上也不无好的和促使社会进步的成分。

故此,我们今天仍然活着的人,不仅要为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生命的人感到悲痛,而且要真诚感谢在这次地震中不幸伤亡的人。因为,是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唤醒了人们的良知,促使国人认识到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当走的路和当行的道。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正面影响和和产生的价值,同样是无比珍贵和无法估量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甚久以来,不少学者相信,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人性的复归、美德的弘扬和诚信的构建,只是一些外在的“剩余变量”,或至多只是一些“边际”影响因素。然而,如果对人类社会世界近现代史略有了解,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经济振兴,均与其民族精神形成和光大密不可分。2001年,一位美国政治学和社会学家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ield)曾出版了一部甚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在这部专著中,格林菲尔德曾强调指出,她这本书的中心论点是:民族主义是导致经济活动一再趋向发展的决定因素。她还通过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荷兰、法国、日本和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史实,来论证她的这一核心观点。格林菲尔德的这部著作中的一些见解,虽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但她的研究至少表明,文化精神在一国经济增长中确有其巨大潜在作用的。从格林菲尔德的这一观察问题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这次5.12大地震的可能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恰恰使我们能从这一巨大的不幸和悲惨的事件中看到其“光明”的一面。

国难骤降,举世同悲;灾后反思,尚期儆醒。从上述角度来认识和反思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经济与社会影响,也许更能告慰在这次巨震中蒙难的数万灵魂。

2008-5-23晨谨识于复旦

本文已发表于《投资者报》2008年6月2日,作者授权天益网发布。

进入 韦森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0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