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 年7 月在北京顺利举行。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时代坐标意义的重要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未来5 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周密部署,不仅延续了自1978 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是部署改革的光荣传统,而且再次向全党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在第一部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中,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一指导思想不仅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还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应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列入,并从底层逻辑出发揭示了为何改革、改革何为等重要问题,具有科学性、延续性、创新性等鲜明特点。
一、着眼党的指导思想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应该长期高举的思想旗帜,也是全国的指导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有力思想武器,引领全党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这些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比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自然应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过去,党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时,一直把党的指导思想列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只不过其内容会有阶段性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引领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内容博大、体用贯通,是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前行的思想旗帜,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正因为有习近平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才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概括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昭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深刻总结改革经验、立足新的实际,围绕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篇,既是“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被《决定》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这在党中央的重要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目前看,其内涵至少包括 10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指出,要深刻体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为人民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包括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到 2020年底完成全会布置的改革任务;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到 2029年完成全会布置的改革任务等。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指出:“‘六个坚持’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九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凝聚改革共识。习近平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十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致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这 10个方面,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主题、目标、原则、重点、立场、方法等,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必须整体性理解把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一体性贯彻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关键是抓好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从思想理论层面展开的表述。把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付诸实施,关键看实践、主要靠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 60条,其中第 60条专门论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强调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抓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落实领导责任。习近平指出:“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由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推进改革,不要自行其是,更不要一哄而起。各级党委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抓好改革落实的关键在人、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既要挂帅,更要出征,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当看客。要争当行动派和实干家,积极扑下身子抓落实。要瞄准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革的抓手和突破口。
二、着眼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不仅把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战略部署的部分内容纳入进来,还增写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内容。这些着眼全局的战略部署涵盖发展的理念、基调、抓手、布局、重点等,关乎治国理政全局,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性。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015年 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正是基于这一深邃认识,习近平在此次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等维度把握。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为全面深化改革指引了正确方向,指出了新的路径,必须坚持好落实好。
关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叠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续写两大奇迹,中国就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力求稳稳当当,看准了再推开、看准了就大胆干,不犯大错误,更不犯颠覆性错误,还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积极谋求发展与进步。2012年 11月 30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2016年 12月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因为,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人有从不自甘落后的性格。习近平指出,“稳”和“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应该说,稳中求进,基础在稳、关键在进。这一总基调,贯穿整个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自然也要坚持这一总基调,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始终保持清醒沉着。
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及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党的历史表明,思想路线一旦有问题,会影响事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是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等入手,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打破僵化保守观念的束缚,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在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就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即坚持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引领其他各领域改革。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改革的目的,也是改革的动力。正所谓,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正是因为我们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锚定改革目的、抓牢改革重点,才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实现了富起来。新时代,要真正实现强起来,就应继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火车头作用。这几条大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必须一体理解、整体把握。
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明确并得以逐渐拓展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此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并取得明显成效。如何带动和推动总体布局?这就需要抓住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治国理政环节。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相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些战略和党要努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起,被确立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了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目标,以改革、法治、党建为抓手,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胸中有大局、有全局,才能以战略布局推动总体布局。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战略全局,都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的,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宏阔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大局观念和宽广的全局意识。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保持了高度一致,表明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一贯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也反映了党对人民历史地位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也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心使命。正如习近平所说:“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三、着眼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坚持系统观念、提高战略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等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了推动改革开放的一整套科学方法论。《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三个更加注重”,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的最新论述,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关于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多触及的是“硬骨头”和深层次问题,利益交织叠加更加复杂,体制机制联动更加密切。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坚持系统观念,集成化、联动化、精准化推进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要更多地从全局上统筹考虑,不断提高顶层设计和初始谋划能力,先想一步、想深一层,把各种利益冲突摸清楚、想明白,整体施治,从治未病、拔“病根”出发谋划具体改革路径。
关于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牵牛牵鼻子,拎衣拎领子。抓重点带一般、带全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宝贵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样要突出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强调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等。对此,习近平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从改革全局角度出发看的重点。全会指出的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就是要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其他各领域改革。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不同领域也各有其重点。“七个聚焦”分门别类指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党建等各领域改革的重点。比如,在经济方面,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两个层次的改革重点都要注意到,同时具体在抓某领域改革的时候,也要强化抓重点的意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锚定重点抓改革,才能以点带面,更好取得突破以带动改革全局。
关于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实效”。这一方面是要求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突破卡点、破解难点痛点,切实推动改革事业有进展,通过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对改革有好感;另一方面是要求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大力度减少改革“看客”,让大家一起投入改革大潮,争做改革的参与者、贡献者,共同努力推动改革事业。说到底,“更加注重实效”,就是推动改革时,必须坚持既要“好看”又要“好吃”的理念,不能搞花架子、画大饼,要真刀真枪搞改革,切实通过改革解决难题,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着眼改革的底层逻辑和主要功能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既指出了为什么要改革的底层逻辑,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道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功能和努力方向,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持续运行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推进改革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之举。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不断改善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改革恰恰是社会基本矛盾内部相互适应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主动地积极地变革,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把握。
提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范畴,丰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基本矛盾意蕴的具体化展现。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新需求,这种新的要求也自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家治理状况的改善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既体现了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要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始终保持理性和自觉,在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主动在完善国家治理方面有所作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地位功能。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已为历史所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得以成功开创并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破浪前行进而开辟广阔前景。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的中国要想继续取得辉煌,续写两大奇迹,还得靠全面深化改革继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鉴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后要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的制度建设一定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纵观全球,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制度都相对比较完善。当然,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调整、完善各项制度。而中国式现代化,本身也包含着制度现代化,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高度契合,双方彼此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总的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既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又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形成的新经验、新论断上升到改革的指导思想层面,体现出延续性、创新性等鲜明特点,具有极强的理论创新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的思维导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必须长期坚持。自1978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正是在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必须牢牢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教授;冀宇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博士生)
(来源:《党的文献》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