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6 次 更新时间:2024-10-21 19:47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吴文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发展壮大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在内的未来产业,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促成了三次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新质生产力正在我国持续涌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稳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新飞跃的实践硕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谁能够更大程度地释放创新动能,谁就能够更快地促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引领世界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要素数量驱动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进入瓶颈期,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望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也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能够更大程度地释放创新动能,谁就能够更快地促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引领世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

因此,我们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我们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我们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我们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在创新中的能动因素,提升驾驭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新质生产力出现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场景,可促进整体的再平衡

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键优势。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抑制“木桶效应”机制,实现生产力的精准均衡发展,补齐短板,化解掣肘。马克思主义向来注重协调理念。马克思在论述协作的作用时就指出:“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由此可见,在微观生产劳动场景中,协调本身就是生产力的来源。在产业层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生产部类间的有机结构平衡和价值交换协调对于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在原理层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生产关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相协调。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系统观,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生长规律,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协调性的发展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石,新质生产力正是出现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场景,促进整体的再平衡。我们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协调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在时间上协调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我们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层次性提升的统筹协调过程中,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平衡布局新质生产力的生长空间,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加快生产力的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生产生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在批判生产的资本逻辑时曾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的生产力,意味着我们对生产力的理解要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上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跳出主体客体二分法的对立思维框架,进入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境界。绿色的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能更自觉地以规律指导行动,从必然王国逐渐进入自由王国,使人类能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迈向发达的生态文明。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短视做法。我们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处理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时,我们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也就意味着要加快生产力的绿色转型,我们应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支持制造业绿色改造,引导实体经济向更加绿色清洁的方向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在国内范围,更在国际范围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社会主义建设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之精华,必须坚持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是推动我国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机制。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是指在国内范围,更是指在国际范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优生产要素汇合聚变是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拆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藩篱,引导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让资金和技术更自由地流动,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增强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我们正积极推动建设开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生产要素的互动合力,拓宽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空间。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开放型生产建设,推动世界经济互联互通,这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单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更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新质生产力的开放性意味着中国必将更好地发挥世界经济引擎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共享性要求科技进步遵循普惠路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我们常将生产力发展主要视为提升效率的手段,而将公平主要交给分配政策来解决。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视为一个循环互嵌的联系过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享不仅关乎分配,也关乎生产力发展。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发展成果共享将最大程度地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革新。

新质生产力的共享性要求科技进步遵循普惠路径。我们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共享的新质生产力必将促进全民共享更加全面、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8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