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平: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2 次 更新时间:2024-10-08 16:09

进入专题: 教育家精神  

程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赋予了师范院校新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师范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认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要求,准确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牢牢把握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点,着力在教育“均衡化”和“高质量”两个方面发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担当作为。

师范院校需承担新的责任和使命

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主阵地,在提升我国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意见》也进一步指出,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这是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新征程须有新担当,师范院校要主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坚持出人才,大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老师标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四有”好老师标准是新时代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与能力;教育家精神则是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教师更高层次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更为深刻地阐释了人民教师的时代精神和人格特质。师范院校要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积极探索将教育家精神和“四有”好老师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为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坚持出成果,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师范院校具有联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天然使命,要积极发挥资源和学科优势,参与教育重大政策决策、重要改革试点和关键资源供给,做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先锋队。同时,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师范院校要更加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对强国建设的支撑。

着力解决教育“均衡化”问题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础教育教师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其中最大的短板就在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解决好教育“均衡化”问题。

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聚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持续抓好定向师范生培养。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做好定向就业师范生招录工作,培育新时代教育行业的“逆行者”,不断为中国基层县镇乡村带去振兴的“火种”。二是优化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师范院校要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探索师范生培养新模式,为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和基础教育生态出新招。例如,近年来北师大实施的“强师工程”,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探索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基础教育生态优化的全流程改革举措,引领教育人才的“孔雀西南飞”。三是奋力打造师范教育发展共同体,师范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推动建立师范院校协作发展共同体,构建层次清晰、体系完备,兼具国际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师范院校联盟,助力实现“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目标。同时,深入落实“国优计划”,不断拓宽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边界范畴,推动更多“双一流”高校参与到教师教育中,构建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携手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生态。

着力解决教育“高质量”问题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意见》指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这是广大师范院校必须持之以恒推进的重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师范院校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勇担教育强国重要使命,就要大力培养和培训高水平教师。聚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师范院校应深入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推进教师素养通识必修课建设,积极筹建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四有”好老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矩阵。二是完善学科结构。师范院校应补齐学科建设的短板,布局新工科,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信息素养;构建新时代人文社科的学科新体系,对人口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交叉性的有组织研究;建设跨学科体系,基于“学科+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建立跨学科教师教育平台,为培养具备深厚学科背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科学、STEM等学科教师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教育发展到新阶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院校应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拔尖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选拔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师资和平台,培养学术优、专业优、技能优,基础好、品质好、视野好即“三优三好”的未来“教育家型教师”,塑造未来引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雁”。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广大师范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扎实推进《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进入专题: 教育家精神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56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