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两个关键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89 次 更新时间:2024-09-25 20:31

进入专题: 教育强国  

熊丙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其关键有二,一是建立与教育强国相匹配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等顽瘴痼疾,扭转办学中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倾向。二是建立与教育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通过强化依法治教,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规范办学基础上,激发学校活力,办出学校个性、特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教育不仅是民生,更具重要战略地位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把教育定位为基本的民生工程,从满足民生需要、社会需求出发,谋划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而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就需要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从民生需要、社会需求角度看待,不能从功利化的角度来理解。在一些人看来,“教育强国”,主要是强化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科技强国”,主要是强化科研人员出科技成果,尤其是论文的要求;“人才强国”,则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让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拥有高学历。这是沿着之前的唯分数、唯论文、唯学历功利思维理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这种片面的功利思维恰恰是需要摒弃的。比如,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学习轻全面发展的问题,就源于功利化的办学倾向。对于这种办学倾向,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治理。包括严禁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高分生、高考状元,要求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学。教育部还在今年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清理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的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知识学习对学生的成长、进步、升学很重要,但办学不能围着升学考试转。将与升学无关的美育、体育、劳育均边缘化、弱化,用学科知识学习挤占美育、体育、劳育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将很难培养出能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让教育摆脱功利化,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切实建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学校和家长摆脱对提高学生分数、升学率的功利追求,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按照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与此同时,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成才选择,淡化教育的分层、分级功能,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弘扬教育家精神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而高校调整专业,主要的依据有三:一是支持国家战略,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二是满足民生需要与社会需求;三是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条件。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以往在设置专业时,考虑的既不是支持国家战略,也不是满足社会需求,而是只考虑“怎么好招生”、如何“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于是,在设置专业时,迎合部分考生上热门专业的需求,一哄而上追逐热门。这带来的问题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开设过多,但部分学校缺乏把热门专业办好、办出特色的条件。随之,热门专业很快转冷。近年来高校撤并最多的专业,就是之前一哄而上开办的热门专业。

另外,社会上还习惯于用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来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认为落实率低的专业,就不好,就应该被淘汰。这也只是从就业角度评价专业好坏,而没有考虑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学校不同的办学定位。我国从2020年起,推进“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由于“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都是基础学科专业,被一些学生、家长认为是冷门专业,这就是对专业的错误理解。推进“强基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招收对基础学科专业感兴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要办好每一所高校,首先就要求每所高校要有自身明确的定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的办学定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这类大学以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评价这些高校的办学质量,不能用简单的就业去向落实率指标。另一类是进行职业教育的高校,这类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类高校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高职高专。评价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是重要指标。

让高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并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除了要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价改革,对不同的高校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外,最为重要的是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从根本上说,现代大学制度,是规范学校办学、激活学校办学活力,以及促进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方面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既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做到应放尽放,又注重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要求推进学校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将教育事务、学术事务交给教师专业共同体负责管理,用好赋予学校和教师的各项自主权,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进入专题: 教育强国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31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