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只有学术管理才能终结“学术恩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18 次 更新时间:2011-05-10 23:10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熊丙奇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肖传国案的两位当事人,最近再次新闻焦点。4月25日,出狱后的肖传国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的肖氏手术正名。为予以反驳,28日,13名曾接受过“肖氏反射弧”手术的患者进京召开患方信息通报会,称做完该手术后,患者病情加重或根本未获得缓解。北京华欢律师事务所彭剑律师称,5月份将帮助30名患者家庭打官司,起诉肖传国等人。(京华时报4月29日)

方舟子则“后院失火”。《法治周末》最近刊登文章指出,方舟子妻子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其硕士论文约31000字,共有159个自然段,其中146个自然段(约28000字)含有来自他人的文字,但只有70个自然段标明了出处的“注释”。对此,方舟子微博上称《法治周末》执行总编郭国松是在“公报私仇”。随后两人在微博上引发一场口水战。(法制晚报4月28日)

作为知名的“打假斗士”,方舟子先生家人被质疑,让一些人对方先生的打假价值产生怀疑,也有些幸灾乐祸;而他批评《法治周末》的质疑,是“公报私仇”,让不少人抓住了“尾巴”。在笔者看来,家人被质疑和打假的价值,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在一起,而方先生认为对方是“公报私仇”,却把学术不端争议引向他自己不希望的“个人恩怨”局面,降低了学术打假的价值,因为众所周知,对于学术打假,动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证据和事实——如果不强调证据和事实,却怀疑对方的动机,那么,所有被质疑者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反击方舟子的质疑,是出于“个人恩怨”。学术不端的争议,就变为了掐架,而不是为维护学术作为社会公器的崇高价值。

事实上,肖传国此前对方舟子对其学术成果和学术不端的质疑,就一直归为“个人恩怨”,这也导致正常的学术不端质疑,最后演变为锤子相向的刑事案件。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管是肖传国先生,还是方舟子先生,他们都有多年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也知道国际学术的规范以及学术不端处理的基本程序,可为何却都将学术不端争议,导向学术江湖的恩怨情仇呢?

这就要看他们身处的学术环境了。从方舟子先生质疑肖传国,到肖传国案发,舆论曾反复呼吁当事人所在的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启动调查程序,给质疑一个说法,但直到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根本就没有启动对肖传国的学术调查。去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曾根据法院的终审判决,对肖传国作出处理,解除肖传国在学校担任的行政职务,即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以及聘任的教师职务,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学术评价和学术处理——司法处理和学术处理是不同的两个领域,如果能有独立的学术调查,表明肖传国没有学术不端,那么,司法处理不应影响其学术研究,而如果独立的学术调查,表明肖传国有学术不端,则应该按照学术规则,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肖传国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还是没有一个说法。而且,在协和医院的决定中,肖传国虽被免去泌尿外科主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主编的职务,但还是医院的员工,只是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和待岗察看一年处理。由于没有学术调查,这让其学术不端的争议继续,眼下肖传国开发布会为自己“正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可以预见的是,他的“正名”,只会引来又一场混战。

对于方舟子妻子论文被质疑涉嫌抄袭,如果有健全的学术管理体系,授予其学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媒体报道的第一时间——舆论的公开报道,就是学术不端检举——宣布立即启动调查,那么,当事的双方会明白,这不是“口水战”就能解决的问题,被质疑不等于就有问题。可遗憾的是,一如其他学术机构,在面对学术不端质疑时的反映迟钝和不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没有对此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质疑者往往就成为弱者,似乎一被质疑就有问题,只有靠自己来证明清白,进而也与质疑者“结下梁子”,但其实,论文、成果被质疑是正常的,有没有问题,需由独立的调查来鉴定。

其实,方舟子能成为“打假斗士”,正是我国学术管理的这种现实所“制造”。由于学术管理、评价缺位,学术争议和打假,总被理解为利益争斗,而非学术价值判断,他的打假,具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由此得罪了不少人。方先生应该明白,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且,从学术不端的处理来说,“打假者”只是举报者、线索提供者,而不是判官,个人打假的价值,不仅在于揭露学术不端事件,更应该推动学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后者才能给整体学术发展一个健康的环境。

因此,面对对自己家人的质疑,更适当的办法,应该是提请当年授予硕士学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调查,这是洗脱质疑、证明清白的最好办法,也是进行学术不端处理的正确路径。当然,由于对国内学术界的失望,方先生可能不相信中国社会科学院会做出公正的调查,但无论如何,将学术不端争议努力纳入正常的调查、处理程序,这是推进学术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如果方先生能努力推进这一过程公开、公正的实现,其意义或超过此前任何一起学术打假事件。因为只有学术管理,才能终结学术个人恩怨,才能避免学术打假,变为学术打架。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62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