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乐松:不要抽象面对生活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42 次 更新时间:2024-07-12 14:34

进入专题: 毕业典礼演讲  

程乐松  

 

尊敬的张尊超先生、刘黄女士、关成华学长、韩水法老师,以及各位在座的老师、同学们,还有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座的、我的老师和同事们,以及部分毕业生们都知道,我是做道教研究的,做道教研究的好处就是对于此类典礼性的活动很熟悉,因为这种仪式性活动总是由程式化步骤和标准化的表述构成。而这些标准化的表述中就包括了系主任的致辞。对我这种长期研究仪式的人而言,标准化的语句是最没有难度的,而且由于不断重复带来的愧疚感也不会太多。

然而,我们的生活是经不起审视和反思的,在细细玩味原本写好的“毕业快乐”“实现人生价值”“奔向心中热爱 努力勇敢生活”“不离哲思 保持锐利”等语句时,我自己都有些恍惚。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实现人生价值、也不敢说找到了心中的热爱,而且在过往的、很长的日常生活里,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去锐利地思考,我都不敢论证哲学到底会给你们带去什么、哲学门下的读书写字的生涯能除了让你可以在个人历史和社会学意义上声称自己是哲学门下人之外,还能给你们的人生留下什么。

撇开这些迷惑,我首先要祝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虽然我知道,老师们照例都会觉得在座的恐怕是带过的、最差的一拨,但我仍然会告诉老师们,按照你们的表达惯性中非常普通的技巧,更差的一定还在路上。等你们见到未来的他们的时候,你们就会将这一拨最差的酿成美好的回忆,用于训斥未来的那一拨。对于家长们而言,你们心里虽然有数,在朋友和邻居眼中无所不能的、你们家的北大生,到底有多么不靠谱,但又总碍于面子不愿意公开吐槽。我不得不告诉你们的是,作为家长,这些由于不愿意吐槽而憋闷在心里、不断酝酿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是你们在其他人面前沾沾自喜地不自觉炫耀要付出的代价。孩子们毕业了,并不代表他们长大了,所以家长们还要努力奋斗,争取更大的成功。所以在我看来,真正需要鼓励和祝福的,不是毕业生们,而是老师和家长们。

对于在座的毕业生,我唯一能确认的事情就是即将毕业的你们,大抵上在情绪体验上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可以被解释为很多不同的内容,刚才各位老师都解释过了。但最底色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在学习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之间出现的一个短暂的秩序性真空——现在不用按时上课、不用焦虑考试,也没有被职业性的压力和生活世界的烦扰困住。毕业是一种在校园与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以告别的姿态为自己争取一种短暂的、轻松的体验。这一刻的快乐,至少当下的你们值得拥有。

这样的气氛中,我认为任何严肃的话题都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显得存在某种程度的情商缺陷。因为逃开焦虑的短暂时光,老师们又开始叨叨沉重的话题,体现了哲学的典型症状——不太会做人!但作为一个曾经的毕业生、当下的职业教师,我很担心,你们在毕业季获得的那些意涵不清甚至不负责任的祝福,会给你们的灵魂和心灵带来关于未来生活的、不切实际的预期。我们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值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然而到底哪种是美好?何为幸福?所谓人生价值和美好的未来是抽象的。抽象的意味,一方面是内涵模糊,另一方面又可能有一种均质化的风险。似乎大家对于美好的生活有具体而微的共识,幸福有一个标准的长相。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祝福的态度,而对幸福的均质化定义和标准化认知会带来持续的困扰、反复的内耗和无尽的烦恼。在我看来,我们努力生活的价值就是将这些抽象和真诚的愿望具体化和具象化,我们不要抽象或集体性地面对生活,每一个人的感受才是他自己是否幸福的唯一标准。

我知道我们身处一个只属于加速度的时代,我们不断见证着新科技的诞生,被裹挟到一些完全未知且自己无法控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评估的趋势之中,无能为力。时代的不断加速让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的无力感和恐慌之中,忙碌成为我们唯一的救赎。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和恐慌,我们也逼迫自己不断加速、将所有眼中的机会——靠谱和不靠谱的、可能和不可能的——抓在手里,气喘吁吁、不堪重负的生活成为我们唯一的安全感源头,我们就像过热的CPU一样,温度很高、盲目热情。我们以此应对恐慌,也以此逃开自己的内心,避免以平静的态度与自己相对,审视自己的内心。

加速的日常,因此散发着一种恐怖的气息,它用流于平庸的诅咒和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平常的生活和平静的时光之上,让我们失去了平和的心态和面向自身、朝向内心的勇气。

我想,那种让你要敢于坚持自己、敢于挑战流俗的鼓励,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毕竟生活是最真实的。然而,我们却需要珍惜每一个劝你上进、让你勇敢、并且将自己的生命经历分享给你、让你获得生命动力的人,但千万不要将这种劝告和期待当做你的能力,不要将抽象而美好的祝愿当做应该发生的事实。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不断加速的生活、始终急迫的脚步,虽然以一种看似很快的速度逃过了时间、逃开了内心,却无法避免在精神世界中慢慢酝酿和发酵的、对抽象美好生活那种预期不断产生的失望情绪。岁月唯一可能熬煎出来的,就是对平常的认可和接纳。时光流淌之后,心灵可能深刻理解平常与平庸之间的差异,进而放弃对平庸的恐惧,拥抱来自内心的平和,这不是我们的成长,而是我们在咬牙坚持之后与自己的和解。

我当然希望在座的你们都勇敢、阳光地坚持自己,自信且顺利地开创自己的天地,成为那种抽象幸福的具体展开,活出幸福和美好来,让世界看到。然而,我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有节制的悲观。因此,我更愿意把我心中最诚挚的祝福转化为你们面对平常生活、琐碎日常、平淡人生的心灵准备。这并不能激励你们加快脚步,甚至产生人生的冲刺,却可以让你们放下恐慌,欣赏时光里平常却珍贵的点滴。这样,至少我们过完这一生的时候,不至于连回忆和感慨都没有。

我想要告诉大家,不要混淆平庸与平常,不要惧怕日常,不要怕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更不要被这种恐惧绑架和裹挟,放任一种持续的自我否定,使自己始终逃避内心的加速度,始终逃避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面对着那种负面的情绪,消磨十分宝贵的生命、消灭源自内心的快乐。

哲学总是在方法与知识、职业和志趣之间错位地存在着,它被某些学者视为某种可以独占的规范性知识,成就了他们的职业价值。然而,哲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法带来的世界理解,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持续的反思热情,最终成为某种有乐趣的自我消遣。我们不要轻谈对哲学的热爱,更不要宣称对未来的预期,哲学门和她所在的这个园子、以及你们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未来的时光中才会慢慢通过回忆涌现出来的。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哲学门是一个温暖的、有代际传递的集体,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间,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在不经意间听到一门新的课,感悟到新的人生,发现新的价值。刚刚张尊超先生讲了张岱年先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关成华学长讲到了他自己与之对哲学的体悟,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今天获得的关于哲学的新的一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诠释哲学带来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我相信以后哲学对你们意味着什么,也是你们的专属,我无权定义,而且我也恳请大家千万不要将这种定义和描述的权力让渡给任何人。

简言之,既不要抵抗内心,也不要跟随流俗,在每一个当下活出自己的样子。先不要把你们的生活对象化、不要把幸福抽象化,更不要以一种旁观者的超然视角审视那些充满偶然的生活世界,因为那都会带来持续的心灵困顿和不可自拔的自我否定。在我可见的范围内,任何人的生活都经不起抽象的、幸福标准的审视。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尽量不要活得那么抽象,活得具体一些,就可以让你的回忆变得抽象一些!请相信,美好是一个纯粹的个体事件,不需要严格设计,更无需过度张扬。

谢谢大家!

    进入专题: 毕业典礼演讲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1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