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建平:全球产业合作:新质生产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66 次 更新时间:2024-06-30 23:49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阮建平  

 

新质生产力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国际国内学界的广泛讨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和价值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全球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全球相互依赖的加深和共同挑战的涌现,各国客观上已逐渐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但是发展资源的竞争以及主要由此而导致的认知冲突,制约了人类由自在共同体向自为共同体的演进。

从总体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经历了一个“总—分—总”的发展轨迹。推动其变化的动力机制是如何解决每个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具体表现为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与人的矛盾。在作为一个种群产生之初,人类主要是一个整体。由于科学知识和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最初只能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得自然的直接食物生存,为此必须实行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这时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较少。随着人口的增长,有限的地理范围难以提供足够的食物确保所有人的生存,这就需要不断分散到更广阔的地方才能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长期生活生产,形成了不同的种族、氏族和部落。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但人与人的矛盾也开始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此时人与人的矛盾是人与自然矛盾的结果。为了能够在与自然和其他群体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人类群体逐步由氏族、部落向国家发展。此后,国家又逐渐从城邦国家、封建国家、帝国向民族国家发展,群体生存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相互对抗的规模和烈度也在不断升级,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在这漫长的时期,人与人的矛盾不断上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人与自然的矛盾,成为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生存的重大变量。随着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各国之间的生存竞争逐渐被发展竞争所取代,由此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换言之,此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人矛盾的体现。全球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和共同挑战的不断涌现,推动各国逐渐由排他性的竞争关系逐步向包容性的共生关系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应对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的根本路径,确保和平衡各国的发展权是其中的核心。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对生存发展资源的竞争。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用来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要素。一方面,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外延会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另一方面,资源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总是有限的,要么表现为储量的有限,要么表现为自然再生能力有限,或者是容量的有限。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又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维护和促进本国国民的安全与福利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资源的有限性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得对这些生存发展资源的竞争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长期主题,制约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二个是组织制度调适问题。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其背后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结果,并对整个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产力越发达,它就越需要突破原有的政治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如果组织制度不能够进行相应的调适,就必然会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历史来看,人类很多重大冲突和战争归根到底都是组织制度变革滞后于经济技术发展而导致的。当前,经济全球化需要与政治责任地缘分割之间的背离导致全球组织制度变革滞后于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

第三个就是集体行动的困境。面对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和共同挑战的不断涌现,惟有建立一个安全稳定、开放包容、平等有序的国际秩序才符合各方共同和长远的利益。但一些国家的“搭便车”行为和个别大国的“单边主义”阻碍了这一集体行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甚嚣尘上,脱钩断链、阵营对抗、地区冲突不断,加剧了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

二、新质生产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发展理念有机结合的产物,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人类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还有助于缓解人与人的矛盾。同历史上生产力的每次巨大飞跃一样,新质生产力需要超越既有的生产关系,同时确保每个国家的平等发展权利,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动力支持。

第一,新质生产力有助于进一步缓解资源短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国之间的竞争,为构建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前提。对生存发展资源的竞争贯穿了有史以来国际关系的主线,是引发各种冲突和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根本障碍。从历史来看,资源是一种动态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深化,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既有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可供利用的资源范畴,从而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各国之间围绕有限资源竞争而引发冲突的风险。与之相应,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新的产业和业态,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缓解各方之间的发展竞争,为构建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前提。

第二,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各国利益的深度交融,为构建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利益基础。从产业发展来看,技术越发达,产业链就越长,就越需要各方之间的分工合作。比如当前国际社会比较关心的半导体行业,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半导体全产业链,并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其挑战是非常大的。除了技术开发本身的困难外,还有一个成本效率和市场应用问题。对很多新兴行业而言,技术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大,国际分工合作和市场开放是符合各方的最有效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投资、创新、市场化和收益的良性循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各国利益的深度交融,为构建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矛盾。在人类社会产生后的漫长历史里,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生存问题,尤其是粮食短缺和疾病等威胁。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困扰人类生存的粮食、疾病等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或有效控制,更大的挑战主要来自生态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发展目标,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对此,以绿色低碳技术和行业发展为重要内容的新质生产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有助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避免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共享一片蓝天的梦想。

三、全球产业合作是新质生产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新质生产力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但要将这种动力转化为最终结果,避免历史上保护主义导致的相互伤害和自由主义导致的不平等,关键是要加强全球产业合作,在缓解人与人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发展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永恒任务。在工业革命之前,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人口增长速度的滞后导致周期性社会动荡,即“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大生产为缓解“马尔萨斯陷阱”提供了重要支撑。生产力水平越高,超越“马尔萨斯陷阱”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每个国家都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以在新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断跨越既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工业革命推进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不断跨越传统地域分工,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分工中来,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各国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与此同时,社会化大生产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就是,生产增长的速度一般是快于市场扩大的速度,由此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会面临常态化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只有相互开放市场,才能确保各国的发展机会,实现共同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对开放合作的需求也越迫切。

如何在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实现发展?近代以来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自由主义的路径,一种是保护主义的路径。自由主义的路径就是完全由市场来主导,但它会导致先进国家的优势长期化和合法化,使后发国家形成依赖于先进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结构,从而导致贫困与依附的长期化。正如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所揭示的,西方主导的这种国际分工导致了不平等的发展。一方面是中心国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边缘国家贫困的积累。这就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旧秩序的相继斗争。与之相对,保护主义的路径,短期内有利于自身发展,但难以实现长远发展,还会因为他国的报复而使世界经济陷入系统性危机之中,进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20世纪20年代主要国家竞相实行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政策,其结果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诱因,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两种路径之争的背后是如何确保和平衡各国的发展权利,这是相互依赖不断加深背景下全球治理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以暴力为后盾的旧殖民主义,还是以资本技术为主导的新殖民主义,体现的都是西方资本的意志,难以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更不可实现共同繁荣,惟有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根本出路。对此,必须加强各国的政策对接,促进全球产业合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地缘政治竞争导致的脱钩断链和阵营化不断加剧,对全球产业合作带来了空前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能阻挡全球产业合作的客观需求。从历史来看,即使是对抗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依然不能阻挡全球化的进程,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及随后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告诫世人,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和阵营对抗只会导致相互伤害的严重后果。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同,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但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享有获得高质量生活的权利。在全球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和政治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全球产业合作不仅是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避免冷战后资本主导全球化导致国内和国际双重失衡的替代方式,更是维护各方发展权利、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共同发展的必要之举。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全球产业合作是落实合作共赢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各方利益的深度交融。在促进全球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大国之间应该推进开放合作,而不是阵营对抗。发达国家应在尊重发展中国家主权以及基于国情的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技术和政策支持,缩小“数字鸿沟”,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98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