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思想之光长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50 次 更新时间:2024-06-08 08:46

进入专题: 陆炳麟  

周瑞金 (进入专栏)  

 

冰临,是已故知名老报人、《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陆炳麟先生的笔名。

从1980年开始,《解放日报》推出“灯下随笔”时评专栏,冰临为其主笔。从1980年1月11日一版第一篇《不能让它滑过去》起,到1991年5月23日二版最后一篇《“糖老鼠”何其胆大?》,断断续续发表了200多篇短文。

值得庆幸的是,陆炳麟先生在生前汇集了125篇“灯下随笔”,并在1987年3月写了一篇简短的前言。前言指出,当报纸编辑有个好处,就是能够比较早、比较多地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曾巩诗云“夜半喧阗意气豪”,谭用之诗云“夜来冲斗气何高”。这种意兴,编报人庶几近之。虽然他们身处斗室,伏案灯下,但他们的心是同世事万象跳动在一起的。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人民的喜怒哀乐,就是编报人的喜怒哀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一个大时代,编报人就有了评说新闻的气候和条件。

在谈到“灯下随笔”的特点时,前言指出,这些短文是一些“急就章”。它们全都是作者当夜写的,一面编稿一面写。说老实话,是其始终不移的目标。它们是一些“四不像”,不像社论那样立论谨严,不像短评那样结合工作,不像散文那样文采灿烂,不像杂文那样深入开掘。不过是些随感而已,是几朵“大时代中的小浪花”而已。最后作者在前言披露心声:随笔中所涉及的事实早已过去,但事过而境不迁,读者如果从这丛“小浪花”中,能够看出“大时代”留下的一丝痕迹,那我真是感谢之极了!

从前言可以看出,陆炳麟先生生前已经为“灯下随笔”的结集出版做准备了。只是,1987年以后,“灯下随笔”依然继续着,一直写到1991年5月,疾病迫使他辍笔。一年多后,1992年12月15日,陆炳麟先生溘然长逝,享年68岁。从此,署名为“冰临”的“灯下随笔”也与读者永别了。

今年是上海《解放日报》创刊75周年。夜班编辑同仁谋划出版一部回忆夜班编辑部人与事的文集,作为志庆纪念。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应该为长期在报社主持夜班编辑部工作的老报人陆炳麟先生出版一本“灯下随笔”文集,以纪念他对《解放日报》夜班工作及辛勤培育夜班人才的卓越贡献。

曾长期在老陆手下工作,被大家昵称为“得意门生”与“关门弟子”的陈振平和丰蔚佳,主动把珍藏了30余年的一套老陆有关“灯下随笔”的前言手稿及剪报复印件资料献了出来。为此,解放日报社领导果断决定为冰临的“灯下随笔”出版一本专集,并嘱我为之作序。

让人高兴的是,陆炳麟先生的子女很快找到了父亲的前言手稿原件及部分“灯下随笔”剪报原件。他们还精心收集保存了几乎所有“灯下随笔”文章的电子文档。于是,经过编辑筛选,冰临的“灯下随笔”文集共收录204篇文章,涵盖了从1980年到1991年“灯下随笔”专栏的大部分内容。

青灯黄卷不夜侯,铁肩妙手急就章。冰临的“灯下随笔”,大多是对当天新闻报道的有感而发,敏锐地抓住报道的事实,针砭时弊,弘扬新风,说理晓畅,旗帜鲜明,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不少篇章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读来如饮香茗,回味无穷。以伏案灯下,评点阳光下发生的真人真事,虽然每篇文章篇幅不长——长的五六百字、短的三四百字,却都是这位老报人对新闻事件的敏锐观察与深入分析,也是他富有真知灼见的思考和评点。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的眼界、智慧和胆识。

如果说“灯下随笔”是一朵朵浪花,那么它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年代的脉搏和足迹。虽然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再读,这些文字依然令人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从中读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繁花似锦与问题迭出两者并存,新人新事与新问题新矛盾相互交织,新思想新事物与旧观念旧体制的纠缠冲突随处可见。尤其从随笔闪耀出来的思想之光,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1980年10月25日《解放日报》一版《千根线与千根针》,尖锐地批评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一个企业竟有22个委员会之多,令基层不胜其烦。1981年6月27日一版《攻玉》,从上海灯泡厂引进日本显像管生产线,一年建成投产,让日方佩服,顾客满意,企业盈利,提出引进先进技术,“借他山之石”,必须自立自强攻玉,达到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既不能“躺在外国先进技术上睡大觉”,也不能“见了外国先进技术自惭形秽”。1984年6月7日二版《天上会掉下金娃娃来吗?》,以上海两家集体烟杂店实行承包责任制取得良好效果为例,为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人大唱赞歌,“改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干出来的,不经过实践,谁也没法保证它在一开始就天衣无缝,而且保证它以后十全十美”。

1980年10月16日一版《领导学得如何?》,从一篇表扬稿中看到了不足,认为报道只讲基层各区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情况是不够的,更应该聚焦市里的领导部门学得如何,做全市各级党组织的表率,因此建议“我们市里的领导部门,是不是可以也来个学习调查,并且把学习取得的成果,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公之于众,真正像《准则》所说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呢”。

1986年8月16日二版《漫画和领袖》,针对前一天《解放日报》在漫画专刊刊登两幅领袖漫画,遭一些读者“丑化国家领导人”的责备,作者鲜明地指出,漫画有多种功用,揭露谴责只是一种,漫画有幽默感和人情味。领袖人物上漫画,说明他们也是普通人,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漫画中的领袖比肖像上的领袖更加有血有肉。”

思想之光可以穿越时空,照亮当下,启迪未来。时可过,境可迁,人事可代谢,唯有思想之光长存。这是新闻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冰临“灯下随笔”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灯下随笔”文章讲究思想的传递手法,不尚说教,寓理于事,平和中藏有机锋,尖锐中深含厚道,含蓄蕴藉,隽永有味,为广大读者所喜欢。这也是“灯下随笔”的鲜明特色,十分可贵。

陆炳麟先生生于1924年,今年是他的百岁诞辰。解放日报社在庆祝创刊7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出版冰临“灯下随笔”文集,实现了他的遗愿,是纪念他百岁诞辰的最好礼物,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本文刊于2024年6月8日解放日报07版朝花

 

进入 周瑞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陆炳麟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25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