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大力展开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学科实际、面向时代需求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学术自觉与学术共识
新闻传播学科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凝聚广泛的学术共识和力量,通过绘制“蓝图”、展开实际行动、提升学术自觉,加快学科学术知识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致力于推动建设具有本土特色与全球价值的知识体系。
第一,形成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共识。经过近年来的研究、研讨、辩论,可以说,新闻传播学界在关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背景与意义、目标和方向、立场和姿态、路径和方法等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共识。归结起来就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内发展起来的传统新闻传播学知识,亟须面向信息时代的人类文明新图景进行知识更新和范式转换。而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理应“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解决西方新闻学、传播学知识在解释中国实际问题上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悖的难题,才可能为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作出中国的知识贡献。
第二,激发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自觉意识。如果说在关于自主与融通、特殊与普遍之间的具体学术问题上还有一些争论、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这当然是正常而且必须的,那么“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为一项行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研究者的学术主动性、学术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科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可以看到的是,新闻传播学在基本概念、关键术语、重要理论学说的反思和再研究方面的基础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学术史、思想史、观念史的研究,以及新闻传播实践史、媒介史等基础研究也如火如荼。研究中对于中华文明知识资源的汲取,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最新成果的批判性借鉴,都体现出鲜明的学术自觉和对话意识。
第三,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类似,新闻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近年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新闻媒体机构等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在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发挥了主体性作用。新闻传播学不是形而上学,其研究对象是鲜活的新闻传播实践,学术研究与新闻业界之间本来就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来自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知识同样十分重要。
第四,共同绘就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蓝图”。知识体系的建构当然要遵循学术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学人接续努力,但同样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近年来,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政策,比如教育部发布《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传媒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新闻传播学研究重大专项,以有组织科研形式联合各大新闻院校,共同推动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联合40余所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教育与实践深入发展。复旦大学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则大力推动自主知识体系与教材建设,将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总体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各大新闻传播院校和研究机构等纷纷制定行动计划,绘制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蓝图”,积极展开行动。
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向度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沉积”式的过程。中国新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新闻学知识的起源则更早。不过在相当长时间里,新闻学尚未形成一个系统、自主的知识体系,知识比较零碎,受西方影响较大,学理性也较弱。经过百余年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新闻传播实践基础上形成党报理论,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知识架构,知识的自主性、中国性、体系性开始凸显。改革开放以后传播学等知识的引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1997年,新闻传播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至今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广播电视与融媒体、智能传播、国际传播、广告与传媒经济7个二级学科。不论是从一级学科出发,还是围绕各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都要处理好知识的时间向度问题,即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在传承好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打造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体系性知识。近年来,在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回望百余年来中国新闻学的知识传统、学术思想、观点术语,总结传播学引入中国40余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发展中国的传播理论,进一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办报实践和新闻传播思想,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中汲取知识养分,提出华夏传播的概念术语和符号等。这些探索,既是对知识传统和学术源流的尊重,也体现了以古为新、文化传承、知识转化的学术风格。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的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定盘星”,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三是要深入学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融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之中。当然十分重要的是,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真正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教育之中,产生具有学术性、解释力、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帮助新闻传播学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历史尺度上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知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著书立说,为民请命。在几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人的努力下,正是坚持为历史负责、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才奠定了今天学科发展和建设的深厚基础。从历史来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行动也是一种传承,在新闻传播学科史、学术史乃至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重要一笔。
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空间向度
在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变迁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范畴、方法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学科边界扩展、学术领域多元、话语体系多样,因而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处理好知识的空间向度问题,即学科本体与学科交叉的关系、中国知识与全球知识的关系。
首先,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要求。一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源头活水,要在实践基础上推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创新。这里的实践指的是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媒介实践,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要拉近与实践的距离,用理论阐释实践、反哺实践、指导实践。当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许多重大问题十分复杂,涉及跨学科、跨领域,其研究和解决需要多个学科的参与。比如,在文化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中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定位是什么,如何基于这些实践发展学科的概念和理论,又如何提供新闻传播学的知识贡献,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继续探索。
其次,知识体系建构面向全球格局变化带来的新要求。近年来,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战略指导下,新闻传播学科大力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国际传播作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点之一。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新闻传播学科一方面总结、研究我国国际传播活动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和话语建设,处理南方与北方、中国与全球的传播关系,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作出了许多探索。
最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面向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数字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社会运用创造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新空间,也正在塑造新闻传播知识的新图景。近年来,在关于数字新闻实践、平台化、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体系建设等议题上,新闻传播研究推陈出新,提出融合新闻学、数字新闻学等新范式。与此同时,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学科边界大大扩展,算法研究、数字劳动、数字交往、智能传播、人机交互等新的研究领域,也推动着新闻传播学知识的创新。如何在拓展学科知识边界、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养分的同时,明晰学科的原创性理论、独创性范式,同样是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