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友谊的缔结艰难且影响深远;建交之后,中法两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持续推进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视频致辞时再提“中法精神”——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称这一精神在当今世界更加弥足珍贵,并呼吁两国要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
回首过去60年,中法两国在持续推进的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巨大进步,虽有过分歧却能及时妥善处理,所经曲折并没有影响彼此扶掖向前、携手共进的信心与基调,这始终是激励两国共同前行的支撑。
独立自主,政治互信
1964年,被西方媒体称为突发的“外交核爆”的中法建交,是中法两国各自追求独立自主、彼此培育政治互信的生动体现。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了希望。法国《世界报》曾发表社论表示,中法建交使“两个具有独立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评论称,中法建交是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可见中法友谊的缔结是多么艰难且影响深远。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共有的历史禀赋与文化基因,也是中法两国携手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重要前提。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问题上,两国向来持有共同的立场。1963年,中法建交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就建交事务再次访华的法国前总理富尔时表示,中法两国都没有在1963年美、苏、英于莫斯科推出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而且两国事先没有进行任何商谈,这件事证明了一个真理:任何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只要彼此没有互相侵犯的意图,并且互相尊重主权和独立,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中法两国有共同性,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周总理的话生动地阐释了他对中法两国在彼时国际局势下所处“心境”的深刻理解,进一步说明了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可以凝聚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
过去60年间,中法两国一直珍视彼此间的政治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成就了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制度选择、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向而行、和平共处的一段佳话。
法国不但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还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997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的西方大国。中法关系的逐步提级是两国在诸多领域内持续推进战略合作的积极成效使然。
1997年,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签署中法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基于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变革的分析作出的决定。当时的世界正从原有的两极体制向多极化过渡,两国决定进一步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国际事务中任何进行支配的企图,以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从那时起,两国就决定保持双方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和经常性联系,为此商定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双边高层会晤和两次外长级会晤。
2004年,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加强多边体系,维护集体安全;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再次证明了中法两国相向而行、携手前进的强烈意愿与积极行动。与此同时,两国元首年度会晤机制的确立进一步密切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协作。
如今,中法关系早已逐步凝聚了三大支柱——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此框架下,两国元首年度会晤、高层频繁互动以及涉及众多领域的各类常设性混合委员会的运转,都是双方政治互信与战略合作的生动体现。
互利共赢,相互成就
中法关系源起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从发轫之初就带有不平凡的使命。基于双方共同珍视的政治互信,过去60年间中法关系持续稳健发展,坚持互利共赢、相互成就,战略合作日益深化。
自建交以来,两国持续推进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作为“压舱石”的经贸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据外交部数据,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建交60年来,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196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约为1亿美元,如今已超过812亿美元(2022年)。至2021年底,法国累计在中国设立的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投资存量达180多亿美元。而中国对法国直接投资存量近49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对法投资和创造就业的第一大亚洲国家。
过去60年间,两国携手共创的多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第一”,既是“中法精神”的生动写照,折射出两个民族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基因,也是双方求真务实、携手前行的体现。
1966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国签订航空运输协定,并于当年开通巴黎与上海之间的航线,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开通的第一条航线,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进入了“空中时代”。此后,双方在航空工业领域逐步开展的生产合作,对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产生了示范和支柱作用。纵观两国在航空领域50多年的合作历程,我们看到的是持续的突破与中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有专业人士曾如此评价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从早期的设备采购、专利许可证转让,到现在的转包生产、技术转让和工业合作,合作方式的转变以及合作水平、深度的加强,有效助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壮大,也让中国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世界航空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中,不断向航空强国迈进。
中法航空合作笃行互利共赢的原则,早在1980年代,中国就向以空客公司为代表的法国飞机制造商大量采购民用飞机产品,在此后20年间空客公司不断拓展其在中国的零部件转包生产合作规模。进入21世纪后,空客等航空制造企业及相关设备供应商纷纷加大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2007年,空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在天津总装厂正式开工。2022年底,中国内地在役的空客民用飞机总数已达2123架,市场份额达54%。
1978年,中法两国签订科技合作协定,成立科技合作联委会,正是这份中国与西方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打开了彼此开展官方科技合作的大门。此后,中法科技合作迅猛发展,在核电、航空、高铁、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硕果累累。多年来,中法科技合作的一个优势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其中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是重要领域,在此框架下双方有大量科技人员进行研究交流。
1982年,法国又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两国合作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从1984年动工到1994年投入商业运营,法国电力集团全程参与了大亚湾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国家电力供应安全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大亚湾核电站也是中国核电技术的重要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的核电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0余年的中法民用核能合作,见证了双方合作从“法方为主、中方为辅”到“中方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共同设计、共同建造”的三个重要阶段,以及双方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其间,中法核能企业从“师徒关系”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间的信任以及互利共赢、相互成就的信念使双方不曾分离。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法两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彼此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早在建交初期,以文化、教育、经济与科技交流为纽带的友好往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重要支撑。进入1980年代后,双方人文交流的机制性安排日益完善,并签署了涉及多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协定。世纪之交,中国先后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周”和“中国文化季”,推动法国民众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促进民心相通。
进入21世纪,两国又成为第一对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2002年,中国文化中心在巴黎落户;2004年,法国文化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2003—2005年,中法两国又率先在对方国家互办文化年,使双方成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开展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典范,开启了不同国家间大规模开展常设性人文交流活动的风气之先。此外,法国还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两国持续推动青年人彼此相识相知。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中法高级别战略对话等框架下不可或缺的重点议题。中国始终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和参与者。法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自始至终给予坚定支持。实际上,早在2007年中法两国就共同发表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2015年两国领导人又在北京发表《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求同存异,携手向前
过去60年间,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不过,中法的友谊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数次波折,但总会及时修复并回归正轨,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中法精神”的体现。中法始终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理解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充分彰显了中法关系的战略性所在。
实际上,中法关系的意义远超一般性双边关系。中法关系不但是中欧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亚欧合作对话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两国还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公共卫生、联合国改革、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与法国的协作至关重要。
如今,中法两国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非常紧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双方之间的竞争自然在所难免,这就为未来中法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此情势下,如何维系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推动优势互补,对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中法关系的健康发展允许双方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是意见分歧,但只要彼此珍视并共同维护这份“中法精神”,秉持“和而不同”的信念与共同愿景,就一定能够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跨越障碍,走向前进。2023年春,习近平主席在同来华访问的马克龙总统会谈时,多次提及中法关系的“战略性”,并表示中法“有能力、有责任超越分歧和束缚,坚持稳定、互惠、开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
回望中法两国60年来的非凡友谊,“中法精神”既已照进两国关系的历史,也能照亮当下和未来,它内涵的独立自主与政治互信的信念,成为两国关系行稳致远、战略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石。下一个甲子轮回,两国携手前进,为彼此国家和民族各自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所能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期待的。
张金岭,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群言》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