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及法治保障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83 次 更新时间:2024-04-26 00:24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法治保障  

肖京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要深刻领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确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在找准方向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要全面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严格公正司法,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法治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向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总体部署。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深刻领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探寻推动高质量的实践路径,系统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确保充分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 实践路径探索和法治保障功能等方面。何立峰(2022)系统阐释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苗勃然等(2021)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张守文(2021) 从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对 “发展型法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指导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求来看, 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深刻领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全方位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 为此本文将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践路径与法治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理论研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深刻领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以来,我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也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供给体系质量不高、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当前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依然艰巨,仍需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大力推进。为此,需要深刻领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确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协同推进。其中,经济作为决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对能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全面现代化”,经济建设是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经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与核心要素,也是真正体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从战略的高度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中央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放眼世界,现代化国家必然是建立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物质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要想真正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到在物质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核心关键点,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以强烈历史责任感和高度使命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目标而奋力拼搏。

(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总体目标、主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系统阐述。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来看,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了“中国特色”基调,分别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必然是高质量发展之路。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战略安排与总体目标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从八个方面规划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每个方面都与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从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概括为八个方面,其中首要的目标任务就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大力推进。

(三)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进行了重点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转变决定了必须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为此,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结合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实际需求, 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 创立了系统的新发展理念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理解和认识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开启新发展理念的 “金钥匙”, 是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主线。新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新发展理念重塑新发展格局。为此, 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进步伐, 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积极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重点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需要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 需要在找准方向的前提下全力推进。为此,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坚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三十多年来的不断深入实践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为了有效满足实践的客观需求,需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从九个方面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强调 “高水平”,这是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来看,无论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财税金融体制,都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依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框架进行了战略部署, 提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强调 “推进新型工业化”, 强调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中制造业的高端化、 服务业的优质高效、流通体系的高效顺畅、数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体系的优化, 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要求。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来看, 高质量发展既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概括性总体要求, 体现在经济发展各个环节与指标的具体要求,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 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为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产业体系现代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同样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求来看, 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只有建立了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坚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是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战略支撑, 必然要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当今世界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变革时代,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科技方面做到坚持自主创新、 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高度重视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重申创新是第一动力, 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就要坚持把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 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支持力度, 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 开创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就要坚持创新理念, 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来源。从这种意义上讲, 必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发展必须坚持平衡性、 协调性和包容性。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协调性和包容性的重要体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城乡差距、 区域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对外开放水平也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直接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并特别强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着力点进行了整体部署。 无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还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都是在促进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 进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 必须坚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并强调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突出强调, 并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法治轨道”的表述, 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法治及其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法治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为此, 必须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高质量立法, 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体系。高质量立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立法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从立法环节引领、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立法的引领作用, 特别强调立法应当具有前瞻性, 高度重视立法质量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 “加强重点领域、 新兴领域、 涉外领域立法” “以良法促进发展”, 提出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对提升立法质量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完善法律体系” 强调的是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性, 必然要求高质量立法;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 强调的是立法要突出重点、 引领趋势、 面向世界; “以良法促进发展” 强调的是通过高质量立法促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则是从科学、 民主与法治的角度对立法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从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 高质量立法除了强调立法本身必须高质量之外, 还必须在立法理念与制度建构上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确保能够引领、促进、保障高质量发展。 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法律需求来看,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无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宪法之外, 民商法、 经济法、 社会法等法律部门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为直接, 因而也更应该在立法上予以重点推进。例如, 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离不开对产权和交易进行规范的民商法, 离不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经济法, 离不开对劳动和社会保障进行调整的社会法。此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经济法中的产业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民商法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都与民商法、经济法和社会法中的具体法律制度紧密相连。

二是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执法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效廉洁的法治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对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突出强调。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 离不开法治规范下的政府行为, 要防止政府不作为, 更要避免政府乱作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来看, 无论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以营商环境为例,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前提, 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法治政府的行政服务水平。正是因为如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对法治化在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强调。再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而这些同样也离不开法治政府的行政行为。 由此可见, 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在执法环节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是要严格公正司法, 从司法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公正司法为前提和基础, 公正司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公正司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精准概括。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对司法制度的完善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必然涉及各种各样的相关法律纠纷, 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公正司法将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而不公正的司法则必然会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 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为例,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离开了公正司法, 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保护就无法真正实现, 进而也会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 要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更是特别强调要 “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为此, 必须进一步严格公正司法, 从司法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是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在守法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并对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 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而建设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需要提升全民法治观念, 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可以看作是在精神文明层面的提升。从这种意义上讲, 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既是对精神文明的促进, 又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需要具有知识产权法治意识, 在尊重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性研究。离开了尊重知识产权的法治意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难以真正实现。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的法治意识, 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 法治社会建设能够从守法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何立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N]. 人民日报, 2022-11-14.

苗勃然, 周文. 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J]. 改革与战略, 2021 (1): 53-60.

邱海平.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J]. 企业观察家,2022 (10): 16-18.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 2022-10-26.

张守文. 新发展格局与 “发展型法治” 的构建 [J]. 政法论丛,2021 (1): 3-13.

 

作者:肖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物价》2024年第4期。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法治保障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理论法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98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