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瑶:构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挑战和突破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09 次 更新时间:2024-02-23 08:53

进入专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  

朱光瑶  

 

内容提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泉。但仍存在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治理横向协同不足、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存在短板、产业数字化非均衡发展等问题。未来,京津冀地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制度引领、技术创新支撑的京津冀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效合作机制,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当前,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进程加快,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有力推进。但整体上看,区域内城市群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差距明显。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点,在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整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将成为深化三地高水平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面分析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数字经济成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发展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平台正在打破传统业态边界,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位于京津冀三地的智能工厂打破原有生产模式,孕育出柔性制造、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产业平台全链路数字服务转型提高了部门间协同效率。线上经济节节攀升,商品网上零售成为京津冀社会消费品零售的重要推动力。2022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成。

数字经济已成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北京、天津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5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6%。同时,数据中心产业合作进一步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2017年,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在天津超算中心启动建设,助力三地加快协同管理进程;2022年,河北怀来打造大数据创新创业核心示范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心,并着力建设承接北京数字产业外溢的科创基地,不断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创新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战略体系正在形成

建设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产业互联、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现代产业体系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围绕京津冀等地开展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强调统筹建立优势互补的京津冀数据中心聚集区;《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跨区域数据资源流通共享,强化京津冀地区政务服务协同;《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出台助力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2023年5月,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中心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大数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合力探索区域化数字化转型的智慧样板。

京津冀政企合作形成落实相关战略的系统合力。2021年3月,天津市政府和中国联通签订了《“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全5G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在开展5G新基建、搭建工业互联网、打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达成合作,助力天津打造“全5G城市”;2021年5月,京津冀三地数字经济领域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联合发起成立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推进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2022年11月,中国移动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河北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三)数字经济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研发投入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区域内创新主体茁壮成长。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累计投入近4000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4.1%,区域R&D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2%来自高技术制造业,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0.6%来自高新技术产业,京津冀地区共有53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重为12.3%。

科技创新基地成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引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宝坻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张家口市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石家庄市正定数字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构建了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协同推动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集聚,初步取得发展成效。

(四)数字经济助力京津冀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数字技术为京津冀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京津冀制造、能源、建筑等传统高能耗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推出的工程减煤、提效节煤、清洁代煤等污染治理举措取得成效。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引发了京津冀能源产业再生性变革。数字技术为构建京津冀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数字解决方案。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是世界上首个输送大规模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

数字基础设施零碳改造成为京津冀地区“减碳”新方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过量碳排放,全力构筑绿色数字基建,推动零碳智能园区、零碳数据中心等改造正在为京津冀“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中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正在悄然形成。

构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面临的问题

(一)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次核心的梯次发展格局。北京数字经济的综合实力较强,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治理等方面优势突出;天津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方面重点发力;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点,但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制约短板。2021年,北京和天津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每平方公里均超过1100个,而河北省不足京津的1/4。同时,京津冀数字经济资源要素存在空间差异,人才、技术、资金和数据等资源分布不均。比如,2021年,天津吸引外商投资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北京超过7000亿美元,而河北不足3000亿美元。近五年,北京地区高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计3755项,而天津地区高校和河北地区高校仅分别获得746项和483项;北京地区高校专利授权量超过16万,而天津和河北地区高校的专利授权量均不足5万。

(二)京津冀数字治理横向协同不足

京津冀区域数字协同治理存在数据流通不畅、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和协调能力欠缺等问题,数据要素尚未实现京津冀互联共享。2016年12月,北京、天津和河北发布《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针对区域内数据资源管理、整合利用、开放共享与交易流通作出部署,但效果仍有待提高。三地数据标准仍未全部实现统一规范,在数据采集、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安全等方面尚需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政务数据共享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政府均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政务信息共享要求搭建了各自的政务云,但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京津冀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合作强度仍待提升。三地需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统筹规划,提升数字经济管理部门的指挥联动能力。

(三)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存在短板

京津冀在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存在割裂现象,三地间要素流动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数字经济技术研发、政策互通、产业标准化等方面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字要素区域流通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统一的一体化平台建设方面,尽管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已现雏形,但基于产业链的产业联动性还不够强,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渗透不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形成联动格局,统一的一体化平台建设短板制约着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四)京津冀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

京津冀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仍存。北京市产业数字化规模最大;河北省产业数字化规模仅次于北京;作为传统工业重地,天津产业数字化潜力巨大。2021年,北京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天津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4%,而河北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9.4%。从三次产业来看,京津冀农业数字化速度趋缓,工业与服务业的数字化进展差距明显。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数字化程度较高,轻工业数字化比例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慢、问题较突出。

构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缩小京津冀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

一是准确识别京津冀地区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针对性补齐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区域内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而传统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加强欠发达地区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关注乡村传统网络设施建设情况,尤其关注河北省原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实施推进传统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专项行动,有助于打造促进数字经济资源要素流通共享的环境。

二是加快共建共享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畅通数字经济要素资源流通渠道。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京津冀地区作为“东数西算”重要枢纽节点,中心架构的数据中心难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打造“中心+边缘”集约化梯次布局将成为趋势。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为依托,统筹三地协同建设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算力基础设施,为数据流通交易创建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流通环境。着力推动张家口等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加强多方合作盘活供电所、信号塔等闲置空间,支撑边缘算力网络形成。

(二)加快构建制度引领、技术创新支撑的京津冀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

一是推动三地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为构建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提供制度支持。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数据权属界定、数据安全保护、数据流通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数据要素流通运行基本规律,探索合理高效的数据基础制度将有助于构建京津冀数字协同治理新局面。加强京津冀地区数字立法的全面统筹,树立共商共享共治理念,完善数据产权制度,保障数据所有者合法权益;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快捷高效;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引导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平化发展;建立数据治理法规标准互认机制,以制度建设推动三地建立数据互联共享长效合作机制。

二是推动京津冀公共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加速跨行政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联动进程。公共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拓宽数据资源融通渠道,实现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交互,提高政府工作的协同性,推动区域内数据要素大市场提速发展,为打造数字协同治理新局面提供数据基础。支持搭建京津冀政务云互联平台,促进政务数据共通共享,打通信息壁垒,探索常态化的数据治理协同模式。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设立的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出台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引导各类型数据交易场所共同发展,推动构建跨区域多层次数据市场交易体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数据库,开展数据共通共享合作行动,围绕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汇聚人口、技术、资金、土地等数据建立若干专题数据库。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年度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情况的监测与跟踪分析,更有序有力地推进数字经济协同各项任务,同时对数字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监管。

(三)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效合作机制,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

一是建立三地定期协商沟通数字经济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对话交流有助于明确三地在数字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定位,落实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链分工,建立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成立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委员会,统筹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工作并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设立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协调各职能部门、通信运营企业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重点业态协同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公司,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二是建立推广数字经济合作试点示范区,探索适应不同城市的合作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发展高地。基于各城市的比较优势,选择先行城市建立区域内和跨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试点,加速三地寻找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谋划数字经济协同发展项目,围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易等领域,策划一批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协作项目在先行城市落地,为数字经济协同提供发展示范。继续支持京津冀数字产业联盟建设,发挥三地大数据中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重要载体平台的区域辐射功能,为三地政产学研金等各方主体提供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京津冀数字技术协同创新。鼓励数字产业联盟联结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实验平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科研平台,集中力量突破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难点,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赋能。

(四)深化京津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推动区域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为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出数“智”解决方案,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全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立足区域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全局,明确区域内重点数字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激发数字经济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引擎作用。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针对钢铁、汽车、石化等传统行业,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升级改造。积极培育服务业数字新模式,持续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鼓励支持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配送、服务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服务业数字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全过程、全方位、全角度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北京创新要素与津冀两地农业生产相结合,构建京津冀农业信息统一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流通营销等流程,加快农业数字化提档升级。

二是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难点堵点。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其数字化转型对于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推进行业内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积极运用大型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瞄准未来产业进行布局,拓展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构建共生共赢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同时,持续推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以及第三方服务平台,使其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升级困局。

(参考文献略)

【本文为天津哲社规划二十大精神阐释课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TJESDWT2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吕明元 朱光瑶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11-12期

    进入专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3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