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峰:春联的文辞拟定与书法创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23 次 更新时间:2024-02-06 17:43

进入专题: 春联   春节  

孙学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至春节,人们通过春联表达内心的希望,以便在新的一年中讨个好彩头,期盼个人健康进步、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等。当然,这只是泛而论之。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思想,由此生发出的“春联”语言表达,也保持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宜、新鲜、生机和活力。

春联文辞的拟定,需要“切题”来表达内心的诉求。切题有两层涵义:一是切入的角度和方法,作为具体的操作措施来解决“从什么说起”的问题,是切题的显性意义;二是恰切、契合,作为衡量操作措施的标准来解决“为什么从此说起”的问题,是切题的隐性意义。简单来说,切题包括切人、切事、切地、切时、切物、切情六个方面,在具体使用中,创作者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力使文辞拟定与思想内容完美统一。当然,文辞拟定只是形成春联的脚本,春联还需要有现实的展示空间。

相传,春联源于上古神话中神荼、郁垒立桃树下执鬼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民间很早就有挂桃符的习俗。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大门往往呈左右对称状设置,所以,桃符也往往有两块,以左右对称悬挂。“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说文》释“门”:“闻也,从二户,象形。”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孟昶曾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以其非工”而“自命笔”的说法可知,此前便已有通过书写对联替代“神荼”“郁垒”的探索,只是因为对联依然书写在桃木板上而沿用了“桃符”的名称。宋代时,人们逐渐以红纸替代桃木板,至明代开始盛行,也真正产生了“春联”的概念。

为了配合传统建筑中门口的装饰,完整的春联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张贴在门两侧的单行竖式对联,称为“框对”;其二为张贴两扇门中上部的对联,叫作“门心”;其三张贴在门楣处的四字吉语横批。按照传统的汉字排列方式,字与字由上而下,行与行自右而左,所以,门两侧和门心位置的对联均以上联置于右侧、下联置于左侧,横批的四个字也从右向左排列。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区楼房通常以单扇门替代双扇门,门心位置的对联也变为“福”“春”“祥”等单个字的斗方或其他吉庆图画。有些单位的大门口,由于安装伸缩式庭院电动门,则只保留门两侧的对联。总之,春联的张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实际安排。

我们从事春联创作,需要根据每个门户的所处场所,比如学校、银行、商店、宿舍等,来确定春联的表达内容;同时,需要根据门户的形制、位置、环境等确定纸张的长短、宽窄等尺幅要求,进而确定字数的多少和单字的大小,之后拟定春联的具体文辞。在实际书写中,春联一般采用隶书、楷书或者行楷书,而较少使用篆书和草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春联需要内容易于识读、排布相对整饬、形式左右对称。出于美观的诉求,书家还需要根据排列方式、具体字数叠好方格,采用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的方式书写,适当照顾每一个字的体势、大小、轻重以及上下联之间的对比、呼应和顾盼,最终创作成思想向上、表达妥帖、文辞典雅、形式精美的春联作品。

在书法专业研究生的春联实践课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同学自作春联,具体要求为五言联,必须以自己的名字为切入角度。马冲同学作“晴和焕春意,冲素得天心”,赵茜同学作“葱茜盈春致,潺湲问水长”,金诗怡同学作“诗怡添雅趣,文畅写春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王安石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悬挂春联的盛况。在新春来临之际,必然出现更多的优秀春联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和歌颂社会的和谐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孙学峰,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

    进入专题: 春联   春节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14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4日 05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