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陈思杨、马麟贺、钟超、张超)
近日,欧洲议会研究局发表《2024年值得关注的十件大事》报告。报告深度分析了欧洲形势,并展望本年度影响欧洲的重大事件。报告由欧洲不同政策领域的十位专家合作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年轻人参与欧洲政治进程
2024年6月,欧洲议会将迎来大选。欧洲议会选举为民众参与欧盟政治事务提供了渠道,而2019年的选举投票率有所上升,表明年轻人正成为欧洲政治的重要力量。此次欧洲议会选举可能成为年轻人政治参与的转折点,原因有四:
一是比利时、德国、马耳他、奥地利、希腊等国纷纷调低投票年龄。这不但会通过扩大投票人群、带动父母投票等方式对投票率产生影响,而且能鼓励公民养成终身投票的习惯,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二是欧盟领导人多次表示重视年轻人的政治参与,认为年轻人的参与是欧洲强大的基础,提出“年轻人在塑造欧洲的未来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此次选举为欧盟领导人密切与年轻人的关系提供了机会。三是年轻人从未远离政治,而是通过选举和网络、街头运动等非传统政治活动参与其中,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四是年轻人希望决策者更多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尤其是弱势青年群体。对年轻人而言,他们主要关注维护和平与安全、增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强调欧盟价值观、民主和人权等议题。
二、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
2024年,除欧洲之外,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等也将迎来大选。这些选举可能会受到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度伪造等技术能够扭曲人们对现实的认知,通过“谣言轰炸”阻止选民投票或影响“摇摆选民”的决定,给政治生活和民主带来混乱和新的风险。对此,全球性的应对政策尚未出台。欧盟通过了《数字服务法案》,以打击虚假信息传播等行为。欧盟还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了协议。该法案的技术细节正在最后敲定,这些细节将决定该法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采取更强硬还是更柔和的立场。欧盟领导人在等待立法出台的同时,应在2024年选举年采取更多措施打击网络虚假信息。
三、绿色、数字双转型迎来关键节点
2024年标志着“下一代欧盟”的实施进入关键阶段。欧盟及其成员国将绿色和数字双转型确定为2020年代的主要目标,而支撑这一目标的最大资金来源是总额超过80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工具,其主体是“复苏和韧性基金”。该基金自实施以来,欧盟和成员国已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铁路基础设施现代化、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网络等,并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数字公共服务。
2023年5月,欧盟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复苏和韧性基金”的部署大体按计划进行。截至2024年1月8日,成员国已实现绿色转型支柱下15%的目标和数字转型支柱下13%的目标。2024年,“下一代欧盟”和“复苏和韧性基金”将进入下半程,其所资助的所有投资和改革项目必须在2026年之前完成。欧盟委员会将在2024年2月20日前向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提交一份关于“复苏和韧性基金”实施情况的独立评估报告。从“下一代欧盟”和“复苏和韧性基金”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欧盟今后继续采取措施以推动双转型进程。
四、多措并举适应气候变化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尚无法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C以内。虽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二氧化碳仍然至关重要,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同样迫切。尽管《巴黎协定》呼吁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之间取得平衡,但只有四分之一的国际气候资金专门用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此外,用于适应的资金在2021年下降了15%,在适应所需资金和实际资金之间每年存在1940亿至3660亿美元的缺口。欧洲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更加明显,应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欧洲气候法案》要求成员国制定国家适应战略和计划,并确保在气候适应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欧盟为实现气候中和以及绿色和公正转型,制定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框架,现在是时候展现出同样伟大的适应气候变化的雄心了。
五、汽车行业亟待转型
当前,欧盟汽车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绿色转型、数字化和全球竞争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的互联性、自主性将持续增强,趋向于成为高性能的“车轮上的计算机”,并越发依赖于芯片和软件。这些趋势改变了行业的基本面,电池或技术等领域的新公司得以进入市场并超越现有公司。因此,全球汽车生产的层次结构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
中国等竞争对手在电动汽车领域大展拳脚,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力量。中国主导着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的电动汽车价格低于竞争对手,质量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多数欧洲公司在电动汽车创新方面仍然落后,在软件架构、连接性或自动驾驶方面,没有一家欧洲公司是顶尖的创新者。欧洲汽车企业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确保获得负担得起的电池和半导体,提高其在新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并采用更加环保的方法——特别是回收关键原材料。此外,欧洲必须迅速发展配套性基础设施,如电网、充电桩和高速数据传输,并努力提高工人的技能。这都需要巨额投资。
六、助力乌克兰恢复和重建
2024年对于乌克兰应对冲突以及国家恢复和重建至关重要。有三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欧盟新的融资机制——乌克兰基金——将从2024年开始为乌克兰提供资金;第二,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即将启动;第三,2024年6月在柏林召开的乌克兰重建会议(Ukraine Recovery Conference)有望为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更多的私人投资动力。
冲突发生以来,欧盟和成员国已累计向乌克兰提供850亿欧元的各类援助,是乌克兰的最大援助方。欧盟近期推出500亿欧元的“乌克兰基金”,旨在支持和推动乌克兰的恢复、现代化及其加入欧盟的进程。尽管这一基金的运作遭遇一定挫折,但仍然是欧洲议会和绝大多数成员国的首选方案。乌克兰重建会议将于2024年6月举行,会议的重点是促进和激励更多私人投资用于乌克兰的恢复和重建。乌克兰迅速赢得冲突并成功实现复苏,不仅符合乌克兰的利益,也符合欧盟和所有其他国际援助方的利益。乌克兰越早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拥有稳定的法治环境和正常运转的社会市场经济,就能越早利用自身的税收收入并通过私营部门的大规模投资为进一步的恢复和重建提供资金。乌克兰的民主和繁荣有助于推动整个东欧,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主变革。
七、俄乌冲突中的法律问题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国际刑事法院、国际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已在各自管辖权范围内对冲突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采取措施。比如,2022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宣布开始调查乌克兰危机中,即2013年11月21日以来犯下的罪行。2023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及其儿童权利专员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犯有非法驱逐儿童和非法将儿童从乌克兰被占领地区转移到俄罗斯的战争罪。此外,立陶宛、波兰和乌克兰于2022年3月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欧洲刑警组织和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办公室等陆续加入。为支持对证实战争罪至关重要的证据收集活动,欧盟于2023年创建了“核心国际犯罪证据数据库”,作为保存、分析和储存核心国际犯罪证据的中央司法数据库。有关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赔偿的问题也在讨论中。
八、厄尔尼诺冲击粮食安全
2023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并可能持续到2024年中期。厄尔尼诺现象会破坏正常的降雨模式,导致农作物和牧草歉收、农业减产以及野火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攀升,而过量降雨会毁坏农作物和重要基础设施。厄尔尼诺还影响海洋温度和洋流,扰乱渔业,影响沿海民众的生计。即使是农业减产的预期也会导致各国通过限制粮食出口来保护国内市场,从而提高全球粮食价格,加剧依赖进口的国家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构成“双重打击”,打破气温记录。厄尔尼诺现象对欧洲的影响不太明显,但预计北欧的冬季会更加寒冷干燥,而南部则会更加潮湿。欧盟的粮食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而对大豆生产的可能影响会反映在欧盟肉类和奶制品价格上,从而推高食品通胀。最后,厄尔尼诺可能会破坏巴拿马运河等国际物流网络,从而推高能源和农业价格。欧盟应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九、美国大选
2024年11月,美国将迎来总统选举。在2023年末的民意调查中,拜登在支持率上落后于特朗普,尤其是在重要的摇摆州。拜登连任意味着美国内政和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拜登很可能会保留其传统的外交方式,重点是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志同道合的盟友和伙伴就全球挑战开展合作与协调。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中东危机的升级以及台海日益紧张的局势等因素的叠加,可能会使美国的军事能力捉襟见肘,预计拜登会被迫“重新平衡”跨大西洋关系,要求欧洲为自身安全做出更大努力。
特朗普在共和党拥有巨大影响力。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将可能造成“一个‘不受束缚的特朗普’的回归——比第一任期更愤恨、更具组织性、更不受约束”。特朗普可能对美国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其对盟友、国际组织、气候和能源的态度将发生重大转变,但在中国问题上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共和党人反对气候变化政策,除非这些政策针对中国,支持化石燃料行业,并寻求撤销拜登的绿色转型法案,解散联邦机构中的相关办公室。在贸易方面,特朗普可能会以拜登的“购买美国货”工业政策和产业转移政策为基础,坚持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10%新的普遍关税的主张。在国防方面,特朗普可能不会寻求让美国退出北约,但可能会就GDP2%的开支目标甚至负担转移问题向北约成员国施压,并逐步缩小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特朗普声称他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这可能导致美俄就乌克兰问题达成“和平协议”,而美国对乌克兰“不惜一切代价”的承诺也将结束。
十、印度崛起
2024年对印度而言是关键的一年。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印度在该地区的战略部署也在不断扩大。2022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仍处于上升通道。高盛集团预测,到2075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印度的外交影响力也在提升。印度不仅是金砖国家集团的创始国之一,还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2023年,印度还担任了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印度有潜力通过其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如宝莱坞电影、旅游、印度美食、板球和瑜伽。印度的侨民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正在崛起,但一系列因素可能对印度未来的崛起构成挑战。印度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但其一半以上的开支用于人员支出和养老金发放,限制了国防采购和现代化的空间。同时,印度在军事领域的人力和开支不得不更多地用于国内安全问题以及与邻国的激烈冲突。能源安全也是一个潜在的挑战,印度没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印度增加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这可能预示着印度未来将更加依赖俄罗斯。印度的基础设施尚无法充分支持其能源、贸易和商业需求。印度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在未来可能会成倍增加。此外,印度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腐败、针对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暴力)、经济问题(如贫困和不平等)和环境问题等削弱了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