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对于这所学校,是积淀,也是压力。穿越百年,“现代化”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你选的是什么?”小瑜问,“古希腊数学,你呢?”小欣边走边回答。
“哇塞!别吓我,太恐怖了吧!”“别一惊一乍的,你选的是什么?”“哈哈!酒与文化。”“你对酒有兴趣?”小欣追问道,小瑜赶紧解释:“不是对酒,是化学。”
金秋时节的林荫道上,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谈论着各自选择的课程。树人堂在远处耸立着,它上一次见证这一幕要追溯到六十年前。
石头上的字
扬州中学北大门里的草坪上,有一块巨石,上刻“自治自动”四个大字。要解释这四个字,需要了解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九十年前的1920年5月20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在扬州市大舞台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自动’的真义”。这是杜威自1919年来华所作的巡回演讲中的一场,主要内容包括:自动与社会、自动与生理、自动与教育。其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
现在的学校,讲义编得好好,书籍注的完完全全,句子圈的密密整整,真是代学生用心思,代学生用耳目,代学生用脑力,使学生如泥塑木雕。但人的本性,皆喜自动,一朝丧失如此,厌弃教育的心,就从这里发生。
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来到扬州中学,先做教师,后做教务主任。他根据扬州中学的特性,为其提出学校的教育目标:“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需兼重。”这就将源于杜威的人格与学术、自治与自动思想编入了学校课程的目标,对扬州中学影响颇大。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校无人敢谈及这个思想。直到21世纪初,这个宗旨才在公开场合出现。特别是自治自动更是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可就在卫刚就任校长的第二年,那块巨石上刻上了曾被批判的“自治自动”。
“无论什么时代,人格的健全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自治自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卫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在江苏省的校长论坛上、在英国教育代表团访问会上等各种公开场合,不厌其烦地阐释他对高中课程的理解,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人理解这样一个穿越时空的课程理念。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的发展首推人格的塑造,独立且健康的人格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也是一个国民应对困难,体验幸福感的基础。可是,人格的健全不能靠说教,应该创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行动中养成,自动是人之天性,自治是人类社会的应然状态,现代社会需要学校教育去将属于人之天性与社会之应然相衔接,帮助学生成长为自主发展,恪守规则,善于思考,敏于行动的现代公民。
一百节选修课
教育原本是面向未来的,对学校的评价也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实中,人心早已失去了平衡。谁都想看到一项措施能够一劳永逸,能够立竿见影。当卫校长提出新的课程改革计划时,就有教师怀疑,“让老师们自己开设选修课,而且全校要开设一百节,怎么可能?”也有家长反对,“时间多用在考试科目上好不好?与高考无关的课就不要设置了,行不行?”
可能绝大多数校长都会遇到相似的情境。很多改革的困难其实首先从身边的人开始的,他们有的善意地规劝,有的激烈地反对。在人们没有看到成效之前,人们更愿意固守传统。这既需要校长具有超越当下的勇气,去追求心中的教育理想,又需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推进改革。
课程委员会,一个精干的团队在2008年初建立起来,负责为全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
“应该大胆地学习深圳中学的模式,打破班级授课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选课系统。”一位委员会成员提出自己的设想。“不行,那样肯定会引起混乱,学生家长会强烈反对。”立刻有人反对激进的变革。“这样吧!可以在部分班级先尝试。”又有人提出新建议,“学校不可能有两个课程表,教师排课会很困难。”……
“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具有示范性,在我们这里能够做到的,在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做到;但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应该是教师个性的张扬。示范性要求我们考虑操作的稳健,独特性则需要我们激励教师。”卫校长对课程改革定了基调。“可以从能做到的方面先做起来,比如先建框架,开出20几节选修课,用树人讲堂的模式做起来,以后再逐步完善。”
按照人格与学术发展的脉络,各教研组开始行动起来,教师自主选择开设的主题,一个教研组可以构成一个模块。但是,要注意两个原则:首先是趣味性与前沿性的统一。这是吸引学生选课的关键。其次是跨学科,要考虑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可以请别的学科教师来本组开设选修,这在以学科本位的多数高中难以实施。卫校长身体力行,全校的第一个跨学科课程由他自己来上。
数学教师的历史讲座
“袁世凯这个人很重要,他是共和时代的第一位长期执政的总统。过去,人们都认为他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的邪恶之人,可历史的复杂性常常在于不能用一个模式简单地评判历史人物。”卫校长在“树人讲堂”侃侃而谈,师生们都很好奇,这位数学特级教师怎么会开设历史讲座呢?
文理兼重历来是扬州中学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兼重之外还要融合,理科教师需要人文素养,文科教师需要科学精神,文理教师还需要体育与艺术的熏陶,这样脱胎于传统教育体系的教师就能逐步拥有人文与科学的基础。唯有如此,人格健全才能通过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选修课程的学科交叉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可问题还有另外一面。
每一个学科有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尊严,别的学科教师来开设讲座会不会对此造成负面影响?换句话来说,数学教师开设历史课,或者音乐教师开设语文课会不会闹出笑话?
“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卫校长笑着说:“一个学习,一个是合作。”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这里的学习是指教师不能凭自己的兴趣随便看一些书,就去开设讲座,而是要向专业教师学习。卫校长原本对民国初期历史就很有兴趣,他找的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近代史教授。在专业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基本把握了与之相关的史实及研究概况。那么,“合作”呢?当然是与本校历史教师合作讨论,把自己的设想与专业学科教师多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逐步形成可行的讲稿。
开讲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卫校长讲座的标题是“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兴与败——兼谈历史人物的社会责任”,在阐述了民国初期那场惊心动魄的帝制风云,以及分析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之后,卫校长停顿了一下,用凝重的语调说:
袁世凯死了,他的一段故事也讲完了。但作为历史人物,他还会带给后人许多思考。比如,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不能完成从帝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变?为什么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可以孕育出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人物,而我们却冒出个袁世凯,以及大大小小的一堆军阀?
历史给了袁世凯非常好的机会,民国初期,孙中山等人忙于发展经济,袁世凯掌握国家大权,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他能够审时度势,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的历史面貌可能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当然,历史的发展不可假设。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也只能为之叹息,但是,在座的同学你不妨仔细考虑一下,如果将来你一下拥有了良好的机遇,不论是一位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还是一个地方的官员,或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你该怎么做呢?
此刻,卫校长俨然已经是一位历史教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感受历史对我来说就是文理交融。”随后,各类讲座逐步开设。到2010年9月,已经形成16个模块,192个讲座构成的选修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你选的是什么课
要让学生成功选课,需要很多条件的支撑。首先是课时从哪里来?高中每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课时紧的不得了。语文课含作文一周五节,数学课一周五节,物化只有三节。这些主要学科减下来,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很不容易的。
其次,教师这一头需要打磨课程,需要向他们说明:这个课堂是你自己做主,一方面,你自己的权力很大,课程目标、授课方式、评价方式都是你自己决定。另一方面,你也有风险,毕竟最终决定权在学生手中,他们可以在很多课程中选择,如果不选你,这门课选择人数低于10人,以目前的情形看就难以开设了。
然后,还得有个基于网络的选课系统平台,让学生选择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评议。这三个主要条件解决了,选课的基础就搭建成功了。可还有最后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学生根据什么来选课?“是啊!仅仅是个人爱好吗?”课程委员会上,就有老师提出质疑。“编一个选课手册吧!不仅要有课程的介绍,还要有选课指导,最好还要有学习方法,这样更为完整。”卫校长作出决定,课程实施的基础得以全部完成。
如果你走到扬州中学的校园,随意抽取几个学生询问,你会发现各自不同的选择。
“我选的是‘张爱玲作品研究’,挺有收获的。”一位短发的女生回答。
“我选的是‘走出思维的迷宫’,其实是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一位高个男生回答。
“我选的是‘智能机器人’,别奇怪,确实选机器人的女生就我一个,不过,我觉得很好玩。”
“我选的是‘宋庆龄’,中学历史人物中全是男的,这会儿终于有个女士,哈哈!”一位看起来比较调皮的女生回答。
“我选的是‘影视剪辑技巧’,他选的是‘全球问题’,他野心很大!哈哈哈……”一位拿着篮球的学生笑着说。
“我选的是‘圣经故事’,全英语的课程,很有挑战性。”一位文静的女生对笔者说,她认为,有一些学生选了课后又后悔,是对自己和对课程的把握不当。看起来选课没什么了不起,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学问。比如,你要考虑每周两节课的选修对你自己未来发展有什么意义?对你以后做研究性学习的报告有没有帮助?当然,你也可以不考虑这些,就是开阔一下眼界,可至少你对此要有兴趣,否则一定是浪费时间。我选的内容与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关,我希望今后做与英语相关的事情,估计可能会报考语言类的专业……
更多的自由与宽容
卫校长曾经是扬州中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就到扬州中学工作,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从教务主任,成长为校长。他在这所学校前后时间相加,已经接近三十年。对教育,对扬州中学的发展,他自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社会转型正处于加速的时刻,这一代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世界,学校有必要考虑得更加长远。”卫校长一直认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在不少人可能早已忘记了邓小平在1983年说过的这段话,将眼前利益放在首位,或者只是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
现代化是什么?现代化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考虑的重心应该落实到“人”这个字上面。而人的健全发展需要的是自由与宽容,以此来促进人的自治与自动,进而实现人格与学术的健全。
选修课程的意义除了在内容上提供超越统编课程的知识,如全球问题、多元文化问题、伦理价值冲突问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自己个性与前途的思考,来主动选择学习的方向,这就是要将自动变成现实,变成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行为。而与选修课程互为支撑的学校社团活动则为自治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自治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行动。这样,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扬中特质的现代公民便会在这所百年名校中成长起来。
落叶缤纷的校园里,时有鸟雀在自由飞翔。课程是学校宗旨在实践层面的体现,1950年以后,原本丰富的选修课逐渐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里消失。在扬州中学即将迎来110年校庆的前夕,丰富而多彩的选修课程又让校园充满了激情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