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复杂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坚定信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国竞争的关键所在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国竞争的关键所在,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总体来看,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刻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意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而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更好支撑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价值链加快调整和重构,大国之间战略竞争日益激烈,具备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更好集聚和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和挖掘内需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强国内容量、能力和需求,同时将国内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之中,更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整体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卡脖子”技术等困难和挑战,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有效手段。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更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把握住新机遇,提高保障安全的科技水平,巩固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
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项措施,总体来看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总的来看,新质生产力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新要素,新质生产力主要是建立在资本、科技、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基础上,这些生产要素是人类活动不断创造和持续积累的结果。二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主要以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为载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大多体现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三是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有新的商业模式与之相适应,从而带来生产组织方式、就业形态、商业业态、盈利模式等一系列变革。四是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尤其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为核心推动力,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强调制造强国。具体来看,新型工业化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化。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在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不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能够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三是新发展格局支撑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应当建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上,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让各类商品和要素资源充分畅通流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更好配置资源、开拓市场。
大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我国部分产业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导致了“卡脖子”技术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包括我国现阶段在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暂时无法进行进口替代,也包括国内有些企业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认为从国外采购成本更低,不愿意进行进口替代。
为了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必须要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产业布局,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对一些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进行联合攻关,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能力基础。
大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建立起政府“自上而下”和企业“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一方面,发挥政府“自上而下”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这些研究往往具有研究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难以用短期绩效评估、产业化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国家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方向,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应完善对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鼓励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
另一方面,发挥企业“自下而上”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相关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抓落实的重要性,提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为顺利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关任务,必须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党全国上下都要聚焦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团结协作推动工作部署的顺利完成。为此,必须要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决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更好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着眼长远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宏观目标和整体利益的实现。
营造良好积极的创新生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在取得一定成效以后,将先进经验复制推广。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应当支持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实行尽职免责机制,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激发更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宏观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微观主体的行动。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离不开各级政府、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为更好激发微观主体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在职务晋升、要素配置、市场回报等方面,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组织进行鼓励。
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瞭望》202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