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林:提升人民安全权感的中国实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23 次 更新时间:2023-12-15 00:00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李昌林  

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是人享有其他权利的保障。安全权既是人民幸福生活的表征,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统筹内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丰富了提升人民安全感的中国实践。

一、维护全球安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信,只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才能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中国自觉肩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为世界和平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侵略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统筹国家、地区和全球安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搭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动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亚洲安全新架构,打造相互尊重、开放共融的亚洲安全模式,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促成双赢、多赢、共赢的国际安全格局。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进以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及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之道。中国参与30余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目前派出人员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位居首位。

二、捍卫国家安全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人民安全的根本保障。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广大人民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毫无人权、毫无安全可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为人民安全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把和平与发展确立为时代主题。但是,国际上总有一股势力企图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局面。面对外部挑衅,中国人民也不惧怕战争,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卫了国家安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仍有一些国家蓄意制造事端,对崛起中的中国进行打压遏制,煽动反华势力、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进行渗透、破坏、颠覆、分裂等活动。中国适时制定、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刑法等法律,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面对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推动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推动香港局势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三、维护公共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有利于营造社会和个人从事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往所不可或缺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中国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一批为害一方的“村霸”“街霸”“矿霸”被绳之以法;从严惩治暴力伤医、扰医、闹医等侵害医务人员权益的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安全和尊严;从严惩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对一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依法判处重刑;依法惩治袭警犯罪,让暴力抗法者付出代价;依法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总数、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数量持续下降。2001年至2021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杀人案件从27,501起(占0.62%)下降到6,522起(占0.13%),伤害案件从138,100起(占3.10%)下降到82,476起(占1.64%),抢劫案件从352,216起(占7.90%)下降到9,700起(占0.19%),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从7,008起(占0.16%)下降到2,860起(占0.06%),盗窃案件从2,924,512起(占65.61%)下降到1,602,450起(占31.87%)。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量从本世纪初最高峰时的一年14万人、140起下降至2.71万人、16起。2022年,中国生产安全事故、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三个双下降”,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0%、23.6%。2021年,杀人、强奸等八类主要刑事犯罪和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及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数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64.4%、56.8%、96.1%、62.6%和59.3%。2022年全国刑事立案总数实现七连降,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数量实现八连降,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1年实现持续下降。2021年,中国每10万人中命案数为0.5起,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中刑事案件数为339起,是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持枪、爆炸案件连续多年下降,是枪爆犯罪最少的国家之一。2001年以来,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多次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全国群众安全感从2001年的81.4%上升到2021年的98.62%。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四、保障人民安全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供给,人们就难以获得安全感。中国人民深知免于贫困、免于饥饿为生存之本。多年来,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实现人民的发展权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消除贫困,提高发展水平,为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中国政府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中国以占全球6.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从根本上消除了饥饿,持续改善了人民的营养水平。

中国持续开展减贫行动,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基本标志。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就业局势长期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增加到2020年的7.5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中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于2009年提前6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截至2018年,全国农村供水工程1,100多万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供水服务总人口达到9.4亿人,人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

中国通过开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大规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推进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人民基本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中国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提高医疗科技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指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人民生命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中国基本建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迈进。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达到134,592万人。生育保险依法覆盖所有用工单位及职工。

中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以及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制度体系。

中国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综合治理,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建立了全方位、全链条的安全治理体系。中国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保卫网络信息安全;构建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与食品安全评估体系,依法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守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针对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妨害安全驾驶等公众担忧的安全问题,促进综合治理,有力维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和出行中的安全。

中国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制、机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社会矛盾总量出现历史性拐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中国不断发展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全面优化,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扎实推进。

五、结语

中国人民的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结果,展开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美丽图景。我们深知,全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保障,公共安全是人民安全的前提,个人安全是人民安全的落脚点。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适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我们呼吁各方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安全这一“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李昌林,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9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权》2023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