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起:共建“一带一路”:物质家园,更是精神家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59 次 更新时间:2023-10-19 11:44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王文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是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完美统一。回望十年风雨历程,我们可以愈加清晰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器物层面为沿线地区乃至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而且在精神层面提炼并升华了丝路精神,活化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并发展了人类的精神思想宝库。

一、丝路精神涅槃重生的历史逻辑

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跨越千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影响极其深远。法国学者布尔努瓦甚至认为,“研究丝路史,几乎可以说是研究整部世界史”。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古丝绸之路集聚了历代参与者共同的信念、观念、理念,内嵌并固化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先后建立海洋霸权,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主通道,基于资本的极端逐利性和由此带来的对全球霸权的追逐,商业贸易活动被异化为工具和武器,西方文明的侵略性、强迫性扩张使各大洲许多古老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曾经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贸易和交流通道嬗变为扩张之路、殖民之路,古丝绸之路及其承载的丝路精神遭到否定和颠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掠夺、殖民等残酷方式迅速改变着世界的形态,巨大的创造伴随着巨大的破坏,两次世界大战将资本逻辑和霸权逻辑极端发展的严重后果展示得淋漓尽致。冷战后这一逻辑阴魂不散,继续推动文明撕裂与对抗,推动侵犯他国主权安全、战略空间和发展利益,制造集团对峙,并衍生出恐怖主义、种族主义、极端主义等怪胎,也引发了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的迷思。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东西方文明结构的深刻重建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日益平衡,人们有理由并有可能呼唤世界发展逻辑的重塑和传统精神的回归。在此背景下,饱含东方智慧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时代呼声中应运而生,这一倡议既兼具了古丝绸之路的通道之形和精神之魂,又通过对古丝绸之路“形”与“神”的继承与超越,实现了历史传承和时代内涵的精神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二、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刻精神内涵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关于人类社会未来的深沉思考和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一)崇尚和平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要前提。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受路线漫长、自然条件恶劣、运输工具速度缓慢,中转环节复杂繁多等因素影响,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维护极易受安全因素影响,对和平的环境有着天然需求和强烈渴望,和平历来是古丝绸之路的主流和主旋律,历代“丝路人”架起的是东西方合作的纽带,是和平的桥梁,友谊的通路。如今,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很多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主张和倡导通过沟通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协商化解分歧,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等主张和共识,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外交传统,也是对时代主题的重要呼应。

(二)聚焦发展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本追求。共建“一带一路”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发展倡议,有重要而丰厚的经济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普遍薄弱,也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结合中国发展经验和共建国家的产业、资源等优势与潜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立稳固的增长原动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聚焦发展和建成繁荣之路,既反映物质层面的雄心,更是凝聚各国最大共识的精神指引。

(三)开放包容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道义支撑。共建“一带一路”的思路就是搭建一个平等、开放的合作平台,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强调平等参与,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与传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不同,共建“一带一路”不设置硬性的规则、制度和准入门槛,拒绝封闭性和排他性,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有意愿加入的国家都可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进行合作,合作模式、内容、路径呈现多样性,合作进程机动灵活,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重要精神特质。

(四)共享普惠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价值旨归。共建“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理念,以“共享”为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寻求利益契合点,使合作成果惠泽各方,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更深层次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在一国产生了边缘化群体,在国际上产生了边缘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在理念上对弱势群体高度关注,最大限度扩大受益者范围,为解决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提供了解决方案,特别是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各国经济与社会民生,中国及时推动把 “一带一路” 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进一步诠释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道义高度和精神追求。

(五)平等对话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文明使命。共建“一带一路”,直观看是经济发展问题,深层地看则是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明观问题上秉持西方中心主义,认为文明甚至人种有高低、优劣之分,恐怖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等思潮的泛滥,不能不说就是这种文明观不断极化、异化带来的恶果。历史呼唤着各种文明实现平等、同放异彩。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人群在文明、文化层面进行平等、深入、全面交流搭建平台,实现超越民族、文化、制度、宗教隔阂,在新的高度上感应、融合、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同文明实现平等对话,和谐共处,是“一带一路”精神的基础性元素,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六)开拓创新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思想法宝。与古丝绸之路所处年代存在本质不同的是,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任何国家、任何合作机制或倡议,唯有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脚步,唯有在理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将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加强前沿领域合作以及科技与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在更深层次上,从“五通”、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到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等新提法新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在思想理念层面不断实现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绿色循环低碳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和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推动将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显示了卓越远见和创新思维,彰显共建“一带一路”是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智慧的精神回归。

“一带一路”倡议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面向未来,呈现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走进第二个十年,我们要从涵养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高度不断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认识,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各方共同将“一带一路”建成更加美好的物质家园和日益丰盈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78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