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是一句很漂亮的口号,从它提出的那一天起,它就迷倒了众多不明内情的老百姓。可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一口号提出了质疑,认为离开了体制的彻底改造,“科教兴国”必将成为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尽管我们天天喊着“科教兴国”,可我们的决策、我们的行动却总在和“科学”背道而驰,“国”也并未因此而“兴”起来。
究其原因,首先我们要搞明白,“科教兴国”的载体是什么?领导肯定是去“兴”不了的,每天繁杂的行政事务,而且都非常琐碎,他不可能有功夫去思考那些“0101”之类的符号。政府也“兴”不了,政府的职能是拿纳税人的钱,给纳税人、给企业服务。如果让政府去办企业、去“兴国”,那就成了“政企不分”,然后就是亦官亦商,危害百姓。政府办企业的唯一作用,就是不可避免地“用民众的血汗肥官员的腰包”,这一道理我已经一再论证过。
所以,真正能够去掌握、积累科学技术,并且将它们应用于生产,而使国家因此而“兴”起来的载体,只能是独立的高科技企业。政府和领导的职能,只是去制定方案、发布决策,改造好我们的企业制度和银行制度——使银行和企业都成为独立的、产权明确到自然人的经济主体——那么在逐利行为的自发驱动下,银行和企业就会自主的去寻找、探索着“科学技术”,并且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国家因此而“兴”起来。
可当我们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全部被一些低效率的官僚机构所控制,而且其经营者都根本没有内在的利润冲动的时候,那他们还会积极地去寻找和探索“科学技术”吗?我们的国有企业还会自动地去寻求那些科学家来转让科技成果吗?我们的国有银行还会自动地去寻求那些高科技企业来贷款吗?——当占国家大部分的经济资源几乎都陷于窒息、瘫痪、无活力状态的时候,那“科教兴国”的工作又等着谁去做呢?
我注意到总理在提出这一口号不久,好像开过几次相关的会议,但随后就没了下文。这么看来,“科教兴国”这句口号的作用,第一是唬弄了几个不知内情的平头百姓;第二就是填充了一下新闻媒体的版面,让一些无所事事的帮闲们多了几次抛头露脸的机会而已。至于临到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又能受多大的益呢?连邦公司一位副总裁曾经在《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提到,“我想很严肃地指出,国内的资本市场是很不规范的”——所以我们的搜狐、网易、新浪等等真正有前途的企业,才不得不远涉重洋到纳斯达克上市,而与此同时,我们本国的投资者却不得不把大量的货币窝在银行里形同废纸——谁能算得清,我们有多少有前途的项目就因此而被窒息、埋没了呢?搜狐的处境落到今天这般田地,难道国内的资本市场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国企不改,天理不容!我想再重复一篇,国有制其实就是官员所有制,它窒息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阉割了民众的创造力。国有制存在一天,国家的经济增长机会就减少一天,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就被压抑一天,中国人民的苦难就多上一天!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国有制不改,别说“科教”兴不了国,其他一切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都注定不可能产生作用。中国的经济复苏将永无指望。
我们不应该忘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过的一句话,“仅有技术和知识,无法让人们过上一种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在我们大肆鼓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简单的道理,科学技术其实是人创造出来的。离开了对私人财产权和个人创造力的充分尊重,离开了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所谓的“科学技术”终将成为无源之水,呈现江河日下的衰败之象。
我特别注意到,总理在这次人代会议报告中说过一句话,“不能将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对不起,我能不同意总理这一观点,我认为问题不是要不要“量化”的问题,而是如何确保“量化”的公平、公开与公正的问题。因为你不从制度上公开地将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他们就将会有更多机会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而达到“量化”的目的。这反而造成最不公平的腐败、和经济效率的崩溃。
“国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也就是产权不能明确到自然人,就好像很美味的粥却吃不到口里去一样,这还是从根本上剥夺了人民的财产权,阉割了民众的创造力。所谓的“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对这一极不合理的产权制度的一种非理性的反抗行为。所以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造现行的国有制,我们是绝没有出路的!
作者任职于湖南省娄底市农业农机学校
email: wuhui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