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但丁作品及其思想的当代价值

——访美国但丁研究协会主席阿尔伯特·拉塞尔·阿斯科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64 次 更新时间:2023-07-21 22:40

进入专题: 但丁  

白乐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后人誉为“希望的先知”,被视为西方人文主义萌芽的先驱,他的思想在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与政治潮流的象征。他的诸多经典作品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在欧洲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在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近日,围绕但丁所处时代的背景、以《神曲》为代表的但丁作品及其思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但丁研究协会主席阿尔伯特·拉塞尔·阿斯科利(Albert Russell Ascoli)。阿斯科利长期致力于但丁及其作品研究,著有《但丁,一个近代作家的历练》等书。采访中,阿斯科利结合自身的研究心得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深刻认识与独特见解。

新旧交替时代的“巨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伟大的人物往往诞生在特殊的时代。但丁生活的欧洲中世纪晚期对整个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在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恩格斯这样评价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您如何看待恩格斯对但丁的这一评价?

阿斯科利:恩格斯的这一评价体现了但丁所处时代的新旧交替性以及但丁在这一时代脱颖而出的“历史必然性”。欧洲13世纪晚期和14世纪早期固然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人和富有新意的诗歌作品,然而,在作品内容的深刻性、题材的丰富性以及作品所达到的文学成就方面,没有作家能与但丁相提并论。

但丁所处的时代属于欧洲“黑暗”中世纪的末端与近代欧洲的开端,中世纪旧有封建制度即将崩溃,新兴资产阶级伴随着货币经济的萌芽崭露头角。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场开启于意大利随后扩展至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在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的厌恶在社会层面大范围蔓延,但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的。他犹如新旧交替时代十字路口的“巨人”,用作品书写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他的旷世之作《神曲》堪称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流露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拉丁文化的深深眷恋,同时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

可以说,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欧洲独特的社会土壤为但丁思想的形成与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第一,在12世纪和13世纪,以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为代表的意大利知识分子对于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广泛提倡,以及以伊本·路世德(Ibn Rushd)为代表的阿拉伯思想家对古希腊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大力传播,对但丁的哲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在但丁所处的时代,原始资本主义正在形成,虽然但丁在主观上对此是抗拒的,但这一历史事实在客观上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第三,13世纪初方济各会(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但丁作品中反映的宗教思想。第四,12世纪和13世纪法国和意大利“方言诗体”的兴起在创作方式上启迪了但丁。在一个以拉丁语为主要文学语言的时代,但丁选择使用他熟悉的佛罗伦萨方言,使作品更加贴近普通民众。这种使用方言的做法对后来意大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政治见解超越时代局限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但丁的作品中透露出浓郁的政治倾向,反映了他对意大利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深刻关注。在但丁看来,人们的行为和命运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他因此呼吁应该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国家和个体真正的自我救赎与命运改变,这一主张也极大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阿斯科利:的确,如你所言,但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在13世纪的意大利,以支持教皇的贵尔弗派(Guelfo)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吉伯林派(Ghibellino)冲突为代表的党派之争成为塑造但丁政治理念的基础。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但丁本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但后来由于对教皇贪污腐败表示不满而被驱逐出佛罗伦萨并终身流放。政治生涯的不尽如人意和生活的颠沛流离,使得他对政治的见解超越了某些时代局限性。

从多重意义上而言,但丁早期诗歌中的政治色彩并不浓厚。但丁对自己作品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在他被流放后发生了实质性的巨大改变。无论是对意大利和欧洲政治状况的激烈批评,还是对另类政治秩序可能性的理想化想象,在《神曲》和他的政治著作《帝制论》中都随处可见。

《神曲》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但丁在灵魂之旅中的游历经历。尽管《神曲》是一部宗教史诗,但也涵盖了但丁的政治观点。其中,地狱和炼狱被描绘为充满腐败、背叛和不义之徒的场所,隐含着但丁对当时意大利政治权力争夺现实的担忧及对中世纪封建制度罪恶的批判。与但丁的其他作品相比,《神曲》在内容的全面性、原创性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不仅体现了但丁一如既往的诗性风格,也增加了有关政治生活和神学预言的维度。

此外,但丁在《帝制论》中,以经院哲学的推理方式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但丁崇尚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理想,因此在这部作品中构想了一个具有普惠价值的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存在的意义不只是统治,更是协助建立一种充满正义与和平的世界秩序。但丁主张在意大利实现和平、统一和自由,反对教皇的干预和外来势力的侵略。他认为,只有一个强大而正义的君主才能够实现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维护公正和道德,从而实现人们的尘世幸福。这部作品反映了但丁的君主制倾向和理想化政治愿望,也创造了西方最早和最清晰的政教分离学说之一。政教分离学说被视为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核心议题,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探究构成人文主义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报》:但丁作品的主题包含了大量关于道德和人类的思考。他的代表作《神曲》被视为一部对人类生命进行探究的作品,表达了对上帝、信仰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在但丁看来,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他在《神曲》中所描述的人类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存在,需要依靠信仰和行动来感悟宇宙的真正意义。您对此如何解读?

阿斯科利:的确,但丁的作品中彰显出对人类内心情感与生活体验的强烈关注和重视。正如德国文学史家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所指出的那样,但丁在《神曲》各个篇章中对具体的、模范的人类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状况的刻画,闪耀着浓厚的人性光辉,构成了一种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潮。这一思潮肯定人的智慧与价值——纵然人类在上帝面前是渺小和无力的,但通过现世的积极努力能够摆脱卑微的灵魂,从而抵达理想中的至高境界。但丁所表露出的这一人文主义情怀与文艺复兴时期普遍的自我意识觉醒相契合。

在我的著作《但丁,一个近代作家的历练》中,我将但丁称为“一名大胆的文学实验家”。但丁清楚地知道,他所创作的《神曲》将成为一部无法被成功模仿超越的作品,对于今生和来世人类现实生活之旅鸿篇巨制式的呈现,既有庸俗意义上的对世俗文化的肯定,也有崇高意义上的对人类品格的赞美。

但丁在创作历程的每一步尤其是从写作《新生》开始,都在自己的诗歌中进行大量批判性思考。在他的创作中后期,这种思考越来越多地被置于中世纪晚期政治、法律、哲学、神学、文化等广阔的背景之中。我认为,但丁作品的思想是一种宝贵的文学遗产,极大地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作家如彼特拉克、薄伽丘、阿里奥斯托等人的创作。同时,但丁自身的创作也深受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维吉尔等古罗马诗人的启示和影响。在《神曲》的前三分之二章节,可以找寻到大量维吉尔的影子,但丁将维吉尔作为自己的引领者走过“地狱”和“炼狱”。维吉尔在但丁心中是理性和哲学的化身,代表着但丁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推崇,更寄托着人类经过磨炼考验从黑暗到达光明、从迷茫走向真理的美好愿望。

西方诗歌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报》:除了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但丁的创作手法与技巧也备受后人推崇。例如,《新生》中使用的抒情式风格和叙事手法与但丁的其他作品颇有不同。您如何评价但丁在这部作品中使用的叙事手法?除此以外,但丁的其他作品在文学技巧方面还有哪些创新?

阿斯科利:《新生》描述了但丁与理想化情人贝雅特丽齐的情感经历和她芳魂早逝的悲剧。整个作品用散文式的叙事连缀了31首抒情短诗。从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反映而言,这部作品无法与《神曲》相媲美,但它清新自然、细腻真挚的抒情式风格使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备受后世读者欢迎。在《新生》中,但丁使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富有象征性的风格也成为但丁其后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政治放逐初期,但丁还完成了《飨宴》的创作。这部作品取材于但丁被迫流亡前后的生活经历,但丁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些诗歌进行了散文式的评论,这一方式十分新颖。但丁突破了传统“诗性”框架的束缚,极大地超越“诗歌应当是怎样”的限制来进行创作。同时,他在《神曲》等作品中大量运用第一人称,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自我评论”,这一写作方式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与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西方其他文化解放运动时期的作家相比,但丁在承认并尊重一直以来主导西方的传统文学模式的基础上,更为崇尚作品中的个体创造力和个人成就,这标志着西方作品向“个性化”作者理念迈出一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报》:最后,请您介绍一下但丁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但丁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在当今是否依然受到欢迎?如果是,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阿斯科利:毫无疑问,但丁及其作品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和整个世界范围内依然备受欢迎。《神曲》等经典著作依旧被广泛阅读,但丁这个名字依然在欧洲近代史研究领域受到认可与敬仰,而但丁作品的思想结晶也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可以说,但丁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跨越时空的,可以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相媲美。在我看来,但丁及其作品思想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但丁在意大利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被视为现代意大利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意大利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但丁相关学术研讨会或但丁诞辰周年庆祝活动。在日本和印度,人们对但丁作品中的文学思想和政治观点也很感兴趣。他的政治见解曾遭到一些欧洲极端分子的攻击,最近几年他甚至被少数团体定义为极右翼法西斯政治文化的创始人——这激起了世界各国但丁追随者的愤怒,恰恰表明了但丁强大的影响力“光环”与他持久而独特的人格魅力。

但丁将个体力量置于宏大视野的方式,将个人经验融入宇宙整体的能力,把正义、和平与爱作为人类幸福关键的主张,和不断审视自己诗人角色的自省力,都注定他在西方诗歌史上是一个永垂不朽、难以忘却的人物。

    进入专题: 但丁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外国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68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