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东: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9 次 更新时间:2023-03-03 20:34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向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高瞻远瞩,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它不仅被写入党章和宪法,而且多次被写入一些重要国际会议或双边关系文件。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它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道,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世界历史”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既体现出理论原创性,又具有鲜明时代性。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是对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具有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也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把我们居住生活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涉及很多层面,需要各国坚持不懈,携手合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过程具有渐进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合作范围具有层次性,需要在国际社会、双边和多边的不同层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撑,需要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合作方式选择具有制度性,以共建“一带一路”等已有国际合作为坚实依托,与国际关系中的各种伙伴关系有效对接,从功能性合作到制度性合作不断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遵循主权平等这一规范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沟通协商这一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公平正义这一改革和完善国际秩序的根本要求、开放包容这一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要路径、人道主义这一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等一系列原则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各国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各国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所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要有效应对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他还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践行。中国与世界密切联系,须臾不可分离。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倡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将同各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复杂变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理性抉择。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考验,甚至有可能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都将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和摈弃。总之,只有各国人民共同携手、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开创共享共赢、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未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2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