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乌克兰危机震荡全球,成为冷战后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既是“百年变局”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推动大变局加速演进,突显“国际格局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深刻内涵。
壹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由此展开,持续至今已300余天,尚且看不到停火迹象。
乌克兰危机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月14日至4月中旬,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入乌克兰,试图以“闪电战”的方式攻下基辅,但因后勤补给问题被迫从基辅周边撤出。第二阶段从4月中旬到9月,俄军将兵力集中于乌东,接连拿下马里乌波尔,攻克北顿涅茨克,将乌东与南部连成一片,直通克里米亚,亚速海成为俄的内海。7月后,双方在战场上形成僵持局面,双方损失惨重。第三阶段从9月初至今。9月初乌军发起反攻收复大片领土,9月下旬普京发布了部分动员令,征兵30万。乌东四州举行入俄公投。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被炸,随后俄对乌全境的电力设施连续多日打击,导致乌全国性电力危机。11月9日,俄宣布从赫尔松撤出,这是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方的最大挫折。12月以来俄乌仍在多条战线上激战,冲突有不断升级的可能。
乌东四州入俄后,俄乌谈判的大门被关闭,乌克兰要求俄撤出乌领土,并进行战争赔偿。俄在把四州并入版图之后,绝无退让之可能,双方都认为谈判的结果需要通过战场上的成果来确定。因此,尽管国际上近来有一些重启谈判的呼声,俄美也在接触,但双方谈判停火的可能性很小。俄做好了打消耗战的准备,在经济上顶住了西方的制裁,2022年GDP下滑幅度约为3%,经济形势远好于预期。10月底,普京在瓦尔代论坛讲话时指出,“单极世界”已经结束,俄不会听命于西方,未来的十年将是二战后“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十年”。
对乌克兰来说,西方援助是乌支撑下去的关键。12月21日泽连斯基访美,美国承诺2023年将继续对乌提供450亿美元的援助,还同意对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及其盟友组建了反俄联盟,对俄进行制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目前看,西方对乌的军事及财政援助也不会停止。因此,乌克兰危机仍将会持续下去,只有战场上的形势明朗后,双方才有可能重回谈判桌。
贰
由于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其国际影响还难有定论,目前看到的比较明显的影响有:
首先,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俄的做法表明,俄不愿接受冷战后的国际秩序,不接受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与西方在联合国的斗争加剧,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被削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承认,乌克兰危机重创联合国的权威。世界已变,“后冷战时代”结束,世界可能进入无规则的动荡期,“混乱的多极格局”。更多国家将信奉“丛林法则”,没有安全感,寻求安全感将是很多国家的头等大事,更多的国家将谋求加入军事集团。奉行中立政策多年的瑞典和芬兰放弃了中立政策,选择加入北约。
其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受到挑战。乌克兰危机使各国加大国防投入,德国一改二战后的和平主义路线,将军费提高至GDP的2%以上,日本也借机扩充军队,其他国家也将加大军费支出。武力解决冲突和矛盾成为一种选项,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纳卡问题也不断激化,吉塔边界冲突也愈演愈烈。甚至不排除一些国家为增强安全感,开发核武器的可能。朝鲜则再次发射导弹,有可能再次进行核试验,不排除朝鲜半岛局势升级的可能。乌克兰危机表明,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也并非不可能,核战争的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受到巨大挑战。此外,核泄漏的风险也不断上升。
第三,全球化受到冲击,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加剧。俄是资源大国,乌是农业出口大国。乌克兰危机导致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乌克兰危机前,欧洲47%的煤炭、45%的天然气、25%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欧洲打算与俄全面脱钩,切断几十年形成的紧密的能源关系,这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2022年俄对欧天然气出口下降了55%,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已经由40%多下降到9%以下。俄欧能源脱钩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此外,全球有30多个国家一半以上的粮食进口都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动荡,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粮价、油价、气价,镍价创新高。几千家西方公司从俄撤出或暂停业务。西方想把俄全面排除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巨大。全球化在疫情的冲击下已有退潮之势,而战争又进一步冲击全球化,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影响。
第四,大国对抗加剧,阵营化趋势加强。乌克兰危机后,俄西关系彻底破裂,西方对俄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制裁,俄欧面临全面脱钩。欧洲的一道铁幕现次落下。不仅是经济上的脱钩,文化、科技、人员交流都停止,这对俄欧双方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美俄关系难以转圜,美拉盟友对付俄罗斯,形成了由50多个国家组建的“反俄联盟”。在打压俄罗斯的同时,美不顾中俄国情不同、政策不同的事实,将中俄捆绑一起,视中国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对中国挑衅,施压。大国关系被严重破坏,对抗性突出。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本身的影响和对欧亚地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但鉴于冲突尚在持续,一些趋势仍需要观察。
同时也应看到,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也难以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从军事角度看,乌克兰危机目前还仅限于乌克兰境内,仍被限定在局部战争的范围内。核战的风险尽管难以排除,但各方还是相对克制,俄美军方仍保持联络,避免局势失控。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GDP仅占全球不到2%的份额,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不高,也非全球贸易大国,除了造成能源、粮食等基础价格上升外,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也是有限的,俄欧之间相互的影响比较大。
从大国力量对比看,俄罗斯想以军事实力实现战略突围,西方以乌克兰为棋子,用经济战、金融战、信息战全面削弱俄罗斯。俄的行动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的团结,组建了50多个国家参与的“反俄大联盟”,俄以一己之力难以对抗西方。全球货币体系、金融贸易体系、话语体系仍掌握在西方手中,国际体系仍是西方主导的,俄罗斯未来的国际影响将可能下降,但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将不可逆转,一些地区强国,如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外交将更加积极。
从国际秩序看,联合国仍是各国认可的全球性组织,尽管效率不高,但各国仍将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协调解决矛盾冲突,以战争和军事的手段解决矛盾的代价巨大。未来联合国将面临一定的改革,但仍将是国际体系的核心。
叁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方提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一系列原则、立场和主张,为化解危机、缓和局势、劝和促谈、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发出了中国声音。
2022年3月初,习主席在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就提出“四个应该”,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11月初,中方又提出了 “四个共同”,即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改善人道主义状况,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11月中旬,习主席在与拜登总统会晤时再次强调,面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全球性、复合性危机,有这么几条值得认真思考: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将继续劝和促谈,支持并期待俄乌双方恢复和谈,同时希望美国、北约、欧盟同俄罗斯开展全面对话。
事实表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些都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也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全球安全与稳定,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增加更多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