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彰显独特的中国智慧 坚守中医价值理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35 次 更新时间:2022-12-22 11:52

进入专题: 中国智慧   中医战略  

张其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医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彰显了独特的智慧和价值理念。中医的价值理念,可概括为仁、和、精、诚。

医者仁心。“医”作为一种职业,其目的在于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一职业特点被称为“仁术”。“仁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梁惠王上》,即“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它一开始并不是指医术医德,而是指从仁爱行为推广开来的治国之术,后世则将“仁术”作为中医的专称。将中医视为“仁术”,旨在强调医者要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的爱心,正所谓医者仁心、仁者爱人。“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仁爱之心通过医术得到充分体现。中医强调“待患若亲”,即把患者当亲人。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伦理是分不开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一书,明确了为医者的基本要求:“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所有这些,不仅是从医的入门条件,而且是衡量一个医者是否合格的标准。

调和阴阳。中医将人的健康状态称为“平”,将健康人称为“阴阳和平之人”。《黄帝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健康基本法则,倡导“天人相应、调和致平”的价值观,主张在自然观上“天人相和”,在社会观上“人我相和”,在身体观上“形神相和”,在治疗观上“阴阳相和”。中医将人的生命和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将人内在的五脏六腑和外在的五官四肢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只有通过调和阴阳,依靠自身脏腑、经脉、气血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能力,才能达到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形神气血的协调平衡。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是扶正祛邪式的调和性治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普遍使用且疗效显著的“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四个经方,蕴含中医治疗学调和阴阳的价值观念。中医注重扶正祛邪、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一方面扶持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面祛除邪气,将体内疫毒排除出去。

精勤不倦。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提出“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我国古人认为,医者除了学习医学和易学两门专业课,还须广泛涉猎经史子、儒释道等领域,以开眼界、拓心胸。《黄帝内经》称医者为“工”,倡导医者发扬工匠精神。中医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关乎患者性命,一定要精益求精,真正掌握救死扶伤的高超技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三药三方”,是多位中医专家经过反复讨论、精心研制才确定的,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一人一策、随证化裁、及时调整,注重体质、疾病、症状“三结合”,同病不同治,同病不同方,精准施治,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据统计,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截至2020年7月,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为维护人类的健康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守信戒欺。“诚”是“医者仁心”的外在表现,如果说“仁”偏于恻隐为端、慈悲为怀的医者之心,那么“诚”则偏于心怀至诚、一心赴救的医德行为。孙思邈提出,在患者求救时,无论对什么患者都要“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其大意是说,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错。这体现了真诚恳切、守信戒欺的品质。明代中医学家龚廷贤提出“医家十要”,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提出“医家五戒”,对医者行为都作出具体规定。对待患者要严守医密,不以虚言诳人,不以危言相恐,不以神方秘术炫世惑众,不曲顺人情以保己名,其中就有“诚”的要求。中医强调,医者要诚信求真,慎独自律。除了慎独外,对同道“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专题: 中国智慧   中医战略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中医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4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