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两项最核心的国家利益。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在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军事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生存、维护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和平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冷战后新的国际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任务。所谓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是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通过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和实践,是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和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深刻回答,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发展。
一、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指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方向
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源于对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世界军事变革趋势的认识,对国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江泽民作了这样的基本判断:“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134(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页。】也就是说,总的看国际形势对我国发展是有利的。在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各种重大战略关系也在调整变化,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好一些大的战略关系,善于利用一些重要矛盾,就能够适应国际局势的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看到国际形势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时,江泽民提醒全党,也要看到对我们不利甚至严峻的一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而且到处伸手,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天下并不太平,世界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西方敌对势力还要对中国搞和平演变。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要从地球上全部彻底消灭社会主义的企图决不会放弃,这种本性决不会改变。对此我们党内和军内的高级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数,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丧失警惕,不可以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1992年10月19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旧的世界格局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期,往往同时蕴含着机遇和危机。西方霸权主义妄图继续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通过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的渗透和压力,千方百计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时也不排除其通过军事手段配合和平演变的图谋。因此,“虽然世界大战一下子打不起来,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要看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我们必须充分警惕,一定要有这根弦,千万不能麻痹。”【《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面对国际形势的两面性,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其本质。虽然新的世界大战和针对我国的全面战争在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诱发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国内局部社会动乱的因素仍然存在。面对霸权主义的新威胁,有备才能无患。而这个“备”,既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准备,也包括军事方面的准备。“一个国家要应付突发事变,不受外国的欺凌,必须有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武装力量。可以说,军队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一个民族的命运。”【1991年1月25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从国际军事发展看,冷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大国不仅没有放松强军备战的步伐,反而利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加快了军事变革的速度。
迄今为止,人类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军事变革,即冷兵器阶段、热兵器阶段、机械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7—578页。】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电子技术革命引发的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美国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起者,在越南战争后期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智能武器、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等方面已经初露端倪。1993年,美国政府委托兰德公司进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随后进入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军事变革高潮阶段。1994年美军提出“21世纪部队”概念,1995年提出“战略信息战”概念,1997年提出“未来联合作战”概念,同时,在国防部组建军事革命高级指导委员会、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工作组,进行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的实际组建,2000年建立世界第一个数字化作战师。几乎与美军同步的还有英国,1995年英国制定了陆军数字化总纲,着力打造信息化军队。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强了以信息战为核心的军事变革研究,并投入巨资组建精干的信息化军队。美军的信息化成果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威力,对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际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对我国而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就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在这场新军事变革中落伍,势必进一步拉大我们同发达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增大我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潜在威胁。
世界新军事变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机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每一次大的变革中,顺应变革潮流的国家和民族,往往能够乘势而上,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甚至后来居上;否则,就会被变革的潮流远远抛在后面。江泽民指出:“今后二卜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3页。】江泽民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高度关注,1991年海湾战争刚结束,他就提出要注意从这场战争中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并得出了现代战争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结论。1996年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对世界新军事变革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要求全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1998年他提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1999年他明确提出:信息化战争将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2000年又进一步强调: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正确把握这场变革的发展趋势,充分估计其战略影响,清醒地看到我军现代化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这是我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抉择。
从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看,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后,中国遇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国际敌对势力扬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产主义,预言中国将会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后尘,很快就会垮台。他们对我国全面施压,公然支持我们国内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搞破坏、颠覆活动。他们加紧对我国进行以西化、分化为目的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利用所谓“人权”、“民主”、“宗教”以及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挑起事端,我国的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大业和社会政治稳定面临严重威胁。如果我们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增强国防实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一旦有突发事变,就要陷于被动挨打的位置,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损害。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的安全形势,给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新的历史课题,在国际斗争中掌握战略主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于1993年1月提出了新军事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讲,今后一个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速我军质量建设,努力提高我军应急作战能力,扬长避短,灵活应变,遏制战争,赢得战争,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页。】
这个新军事战略方针,把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确立为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是我军战略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中“特别是高技术”6个字,是江泽民亲笔加上的。之所以要加“特别”这两个字,江泽民做过这样的解释:“海湾战争表明,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当今一种基本的战争形态。将来我们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也会是高技术的,起码会带有高技术的特点。”“过去我们也打过局部战争,但不是高技术的,有一些现代技术,也不多。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虽然也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是从作战准备的角度研究不够。”【1993年6月16日江泽民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可以说,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见事早,决策及时,应对有力。
继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关注世界战略形势和战争形态发生的深刻变化,更加注意当代战争形态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8年,中央军委对“高技术战争”的本质作出明确定位,提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2002年.江泽民更进一步揭示了新军事变革的核心:“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人类社会的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整个工业时代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体制、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以及后勤保障方式等,都将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彻底改造。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转变为信息化军队。”【《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8页。】2004年6月,江泽民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方向和目标作了这样的概括和总结:“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战争的基本形态。必须明确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全军同志都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转变,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8页。】
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军事变革的认识日趋成熟,对未来战争的形态基本明晰,由此,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方向、目标最后正式得以确立。
二、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确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确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具体道路。
从军事变革的角度看国情,有哪些特点呢?主要是三条,首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战争的潜力和后备资源巨大。其次,国防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科技实力为依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处于落后状态。第三,我们的国防战略是积极防御,对外不搞霸权,我们要搞进攻型武器,要有必要的威慑能力,包括核威慑能力,但更要重视发展防御型武器,提高整体防卫能力。
什么是我军的实际情况?第一,我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有特有的政治优势,有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有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作指导。【1993年6月16日江泽民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第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1996年12月14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第三,我军在武器装备、情报侦察、通讯联络、指挥控制、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等一些基本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8页。】第四,我们在理论上对高技术战争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很不系统,有分量的东西还不多。“有许多问题我们还不了解、不熟悉,有的问题可以说还处于盲区。”【1997年8月1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这些国情和军情表明,在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我们一方面要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立足实际寻求克敌制胜之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情和军情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要以宽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推动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2002年3月13日江泽民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由于我军处于机械化没有完成、又要奋力追赶信息化潮流的特殊阶段,我军面临着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完成机械化再进行信息化的老路,而必须在加强机械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即要跨过机械化的某些阶段,同时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任务。
1、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1997年12月,根据我国“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江泽民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从2011年到2020年,加快我军质量建设的步伐,适当加大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力度,完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部队素质,进一步优化体制编制,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前20年是基础,头10年是关键。我们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战略资源,迈好第一步,走好第二步,争取用2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军队机械化,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经过30年的发展,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任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7页。】
2、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受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限,我军机械化的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化成为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和潮流,我们就面临着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使命。江泽民指出: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要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信息化要以机械化为依托,我们可以跨越机械化的某些发展阶段,但不能逾越机械化。如果放弃机械化建设,把建设重点全面转向信息化,这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和军情,还可能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跨越机械化的某些阶段,也要跨越信息化的某些阶段,避免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初期走的一些弯路,最终进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轨道。
3、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我国的国际战略决定了国防费用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因此,不能与某些军事强国进行盲目攀比,要坚持走重点发展、跨越式发展、系统配套发展的路子。叫花子不和龙王比宝,但不能没有打狗棍。军队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化,是当今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不能向那个霸权主义大国那样追求军事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不能没有几样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对我军来说,一方面要立足现有装备打仗,树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之敌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增强应付高技术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了“杀手锏”,可以威慑敌人,使之不敢轻率发动战争;真打起来了,可以减少损失,加快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进程。在“杀手锏”武器建设上,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二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同攻关。三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引进为辅。四要重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五要重视质量和效益。
4、实现跨越式发展,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体现在武器装备等“硬件”上,也体现在军事理念、部队组织指挥能力等“软件”上。在“软件”建设上,首要的是创新军事理论。在过去的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关键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建军和作战理论,特别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大量不熟悉的东西将涌现在我们面前。新军事变革将推动军队的整体转型和作战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的变革,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6页。】只有掌握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驾驭和赢得战争。理论创新就是研究、发现和掌握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扬己之长,击敌之短,从而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其次,要积极推动军队体制编制改革,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好地吸纳高科技发展的成果,提高领导、指挥和管理效率,优化整个军队的系统功能。
5、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装备的关系,实行人才先行的方针。高技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人。人才是兴军之本,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尽快抓出成效。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治之策,必须抓得紧而又紧。”【2002年3月12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高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列装周期长,但人才的培养决不能等到有了装备再进行,而必须实行人才先行的方针,“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12页。】
三、坚持质量建军,探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现途径
注重军队质量建设是毛泽东、邓小平一贯强调的观点,也是我军过去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法宝。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从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出发,赋予了质量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对加强质量建设的内涵,有一个逐步深化、逐步丰富的过程。
最初主要是针对基本国情和军情讲的,比如1990年7月江泽民在视察驻西藏部队时说:“边防一线部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住的分散,点很多。但每个点上的人数未必就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的部队必须是高质量的。”1990年12月他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三百万军队,要真正养得很好,国家财力上有困难,因此不能在数量上打主意。不但不能在数量上打主意,还应该使军队更精干,政治质量更高,军事素质更高。这样才能以一当十。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战略思想,不要总想增加人。”
1991年海湾战争后,江泽民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他认为,一方面,我国领土领海广阔,我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保持一定的军队数量是必须的。另一方面,要从现代战争形态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要求更高的角度辩证处理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995年12月1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1997年7月31日,他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实现我军现代化的正确选择。”“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1998年12月25日,他在总结20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军队质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军队质量建设作为“基本指导方针”,正是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为了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江泽民和中央军委作出了一系列深谋远虑的战略性部署。
第一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政治质量是军队质量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军队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三周年时发表的电视讲话》,《人民日报》1990年8月1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一定要在全军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保证我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指示。”【《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7页。】
第二是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江泽民提出:“在全局工作的指导上,我们要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提高军队建设质量,通过加强质量建设保证军事斗争准备的可靠性。”【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尽管我国的安全形势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某些大国利用我国尚未统一、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领海争议、极少数民族极端分子伺机搞分裂活动的复杂形势,对我国实施军事遏制、讹诈、战略包围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抓住了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军队的质量建设就有了目标指向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检验性。
第三是提出了实现我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本方针。即军事战略方针要从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第四是裁减军队员额,调整军队结构。“八五”期间将军队规模压到了300万人以内,“九五”期间又缩减了50万人。同时,加强了应急机动部队的建设,使这些部队的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成为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完成新时期军事斗争任务的中坚力量。加强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的建设力度,对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建设也进行了通盘部署。
第五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江泽民提出:“加强质量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科技练兵是提高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10月13日江泽民在观看全军科技练兵成果演示时的讲话。】根据江泽民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紧贴实战需要,坚持从难从严,向科技要训练质量,向科技要战斗力,并在2000年举行了继1964年全军大比武以后规模最大的实兵演练“砺剑2000”,检验了科技练兵的成果。
第六是实施人才兴军战略。江泽民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军人才素质的差距是带根本性的差距。”【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因此,必须“要采取超常措施,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2002年3月12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对于高素质人才,江泽民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要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专业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过硬。二是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三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江泽民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和实践的启迪
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和实践是江泽民国防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防军队建设历史成就和基本经验的重要体现。认真总结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和实践,对于继续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队建设实践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必须按照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把“打得赢”和“不变质”统一起来。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明确了全面推进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理顺了军队建设各方面协同一致的关系。江泽民对此有过这样的概括:“我这些年集中精力抓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军能否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4页。】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同时,军队党的建设必须围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进行。各级党委要努力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努力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增强驾驭现代战争和领导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2,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步骤和目标相协调。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1998年3月10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讲话。】,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证国防经费不断随国家经济发展而适当增加,“走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路子。”【1998年3月10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讲话。】
3、必须创造性地坚持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好人的因素和武器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个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当今世界军事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战术,更好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1999年11月12日江泽民在全军参谋长会议上的讲话。】
4、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成果。我军必须面向世界,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但是,这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各国国情、军情不同,外国的经验和做法,不一定适合我们。关键的技术和装备也不是拿钱能买得到的。“实践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165页。】
(作者王均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中)》2011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