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更坚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04 次 更新时间:2022-11-14 23:12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现代化  

刘元春 (进入专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步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时代十年,我们坚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等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创新驱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十年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升到超过6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一位;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2021年9月,我国各学科“高被引”国际论文数为4.29万篇,居世界第二位、占比24.8%;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等顺利实施,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取得突破;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0%。

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发展不协调问题得到缓解。我国基尼系数改变了过去的上升趋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1下降到2021年的2.50∶1。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45.5%提高到2021年的53.3%。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各项指标发生转折性变化。十年来,我国地表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12.5个百分点,2014—2021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份额超过6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近十年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森林面积,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为降低能耗和排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提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2019—202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为10.8%,高于全球9.1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共享发展取得历史性成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10.3亿人、13.6亿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比2012年分别增加7733万人、9277万人和8323万人。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高,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截止到目前,中国是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

稳步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脚步稳健有力。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从总量看,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跨越60万亿、70万亿、80万亿、90万亿、100万亿、110万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1.8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2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宏观经济稳定性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中美经贸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动力源,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2012—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约6.6%,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3%以下,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2%以下,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国际收支状况最健康的国家之一。

高标准市场体系加速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逐步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跃升至目前的第三十一位;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由2012年的5494.8万户增加到2022年6月份的1.61亿户,增长1.92倍。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5.4%上升到2021年的65.4%,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驱动力开始摆脱过去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局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45%提升到2021年的54.9%,提高近10个百分点;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和国际竞争力也大幅度提升,2013—2021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达到5.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从2016年的1409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346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7%。

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重大进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性自主性得到明显提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已从2012年的45.3%降低到2021年的34.2%。我国还在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展开专项行动,逐步建立起一套严密完善的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筑牢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屏障。

新时代十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取得突出成效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十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十年;是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明显的十年;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和贡献率持续提升的十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进入 刘元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0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