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
刘元春,1972年8月生,四川大竹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1993)、硕士(1996)、博士(1999)。1999年起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等。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领域:开放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10余本。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时评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
-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逻辑框架不同于以往的刺激政策
- 以地方财政困境为突破口打破地方“四位一体”的循环关系链
- 构建可持续的科技金融体系的两条反思路径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的深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未来五年,中国在贸易政策和战略上需要有新的定位和思考
-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 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比想象中更复杂
- 对中国当下经济形势的几点判断
-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三大基石
- 2024年中国经济前瞻及政策应对
- 迎接大资管时代的变革与挑战
-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 对未来金融特性的几点看法
- 从十大现象看当前宏观经济
- 重大拐点已现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 宏观经济修复与复苏进程中的近忧与远虑
- 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要有破有立、长短结合
- 消费现恢复,但未有报复性消费
- 数实融合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 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
- 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大国冲突全面上扬
- 高水平开放的内涵与近期战略选择
- 未来5年我国将面临6大挑战和机遇
- 解决全球通胀,中国给出一个重要方案
- 精准科学构建一揽子消费刺激方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更坚实
- 全面复盘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 抓住宏观经济问题的本质,科学谋划经济复苏下一程
- 有信心经济恢复到5%左右的增长速度
- 解读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 将香港打造成未来国际金融引领者和国际风险定价者
- 从全球视角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 当下经济复苏的关键点在哪里
-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 抓住内外部环境提供的两大契机,破解“远虑甚于近忧”的难题
- 全球滞胀中中国崛起的新机遇
- 消费券或产生消费替代效应,通过保就业也能保消费
- 全球在大变局中将进入高成本时代
- 从中美中央与地方债务结构看中国破解债务软约束的新思路
- 创新工具,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的经济减震器作用
- 从当前通货膨胀中透视未来全球所面临的高成本时代
- 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救助中小企业
- 超越“情绪性判断”,用战争经济学分析框架研判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
- 刘元春 :新问题、新逻辑决定了短期宏观稳定需要新思路
- 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
- 最优货币供应和利益分配是货币体系最基础的两大角度
- 刘元春 :以更加开放的状态促进内部改革,形成改革与开放新时代的有效路径
-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深度剖析中国经济形势 三大核心力量支撑下半年经济向好
- 新发展格局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新思路
- 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刘元春 :全球收入不平等的7大典型事实与5大新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大国竞争,拼谁能“咬住”
- 提升消费,需要系统筹划
- 中美博弈正由不对称向对称迈进
- 经济复苏三大亮点显现,未来仍需关注五大问题
- 新发展格局:主动作为的“中国选择”
- 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几个认识
- GDP增速要达到4%左右才能达成调查失业率为6%的目标
- 要从宏观形势和宏观目标的发展来理解“六稳”与“六保”之间的关系
- 保障2020年就业,中国需要6.5万亿刺激方案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 低迷与繁荣并存的2015中国宏观经济
- “新常态”需除“旧教条”
- “中国经济2014年大崩溃”论批驳
- 大改革与大转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 大改革与大转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 刘元春 闫衍:2014中国经济可能爆发危机吗——大改革与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
-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三问
演讲
- 突破传统定势思维,构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新体系
- 积极应对未来脱钩风险,着力培育外贸成本优势
- 多角度认识一季度宏观数据,进一步夯实经济向好的政策
- 全球产业链重构或出现阶段性成果,关注结构性变异的影响
- 技术创新超级红利下滑与金融定价模式革新
- 挑战与契机共存,大变局下对外贸信心不减
- 全球博弈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转换视角来寻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
- 以历史视角理解土地财政,以全新理念寻找改革突破口
- 把握全新历史阶段,从长期视角总结和反思
- 分析美国加息影响需关注近年来美国经济结构与金融市场的调整变化
- 价格疲软反映中国经济要高度重视需求端问题
- 2022年疫情、经济若有大拐点,政策调整是必然
- 对明年经济的预测
- 从“十四五”框架理解政府工作报告
- 中国金融、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格局
-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稳增长的逻辑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