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林:党的历史主题与百年奋斗的科学定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8 次 更新时间:2022-10-14 10:36

进入专题: 党的历史主题   百年奋斗目标  

王炳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高度对各个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对党百年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贡献、意义和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概括。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科学论断,对于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对于深化党史研究,推动中共党史学科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需要科学判断形势,正确认识国情,明确主要任务,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党科学分析局势,深刻认识到,不推翻反动军阀统治及帝国主义,任何美好愿望都无从谈起。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很快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国共产党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具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


《决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科学总结,这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没有社会条件,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近代中国,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贪婪地在中国攫取种种特权,并扶持大小军阀巧取豪夺,使中国战乱频仍,民不聊生。1949年前的100年间,中国的首都曾被侵略者占领过三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在北京野蛮烧杀淫掠、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惨境遇还谈什么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创造性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党成为保障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先进和最强大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


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尽快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成为艰巨的课题。《决议》对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概括,就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深刻理解这种“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对于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科学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特殊重要性。因为历史发展有主流,也有支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的主流。当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以及对形势判断有失误等原因,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波折,出现过失误。《决议》实事求是地指出:“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对待这些失误,需要用辩证理性的态度,认真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用大历史观来分析。如何认识错误、如何纠正错误,这是考验一个政党是否能够担当历史使命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国共产党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通过制定历史决议科学评价历史是非,统一思想认识,以史为鉴,更好地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深刻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伟大转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评价历史,能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深刻体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极为珍贵。这种“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党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加强。党高度重视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通过开展整风、整党,开展“三反”运动,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滋长势头。党注重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建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八大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这些重要举措,增加了党的战斗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障。


二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领导人民创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为国家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我们依靠强有力的人民政权,对内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及其残余的反抗,对外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为国家建设争取到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工农业生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步骤。到1956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成就,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独立自主的、持续的发展奠定了比较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为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美元左右。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决议》科学概括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体制问题至关重要。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就是探索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1979年3月,邓小平强调,为了有效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各种经济体制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展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强调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成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献。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推进各个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实现新的重大突破。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建设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提出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崛起和发展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显著特征,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社会建设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飞跃和成就更彰显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议》对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作出科学概括,这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为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如何理解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首先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其次是深化改革,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又相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改革总目标之明确、内容之全面系统、力度之大、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再次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制度建设为主轴,各方面先后出台2000多个改革方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


如何理解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实现新飞跃,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如何理解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强调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增强主动求变意识,提升把握历史主动的能力。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主动。


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进入专题: 党的历史主题   百年奋斗目标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1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