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彬:陶洙与抄本《石头记》之流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3 次 更新时间:2022-09-29 08:48

进入专题: 红楼梦  

胡文彬  

2001年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收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简称师大本),被该校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同志“在查找《红楼梦》版本资料时偶然看到,开始引起红学界的广泛关注”,媒体做了广泛的报道。[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张俊、曹立波、杨健三位先生合写的专文《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概述》(简称《概述》),介绍了“师大本”收藏经过和初步鉴定的结论。其结论云: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具备北大庚辰本的特征,与北大本有密切关系,当是以北大庚辰本为底本,参照己卯本、甲戌本、戚序本、程甲本或甲辰本等版本,加以校补、整理而成的。种种迹象表明,其整理者关涉己卯本、庚辰本的主要收藏者及与收藏者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士。


根据我亲自目验“师大本”的印象和红学界看过此本的一些朋友的见解,可以认为北师大三位作者的考察结论是基本符合事实的,是可信的。


《概述》中指出:“种种迹象表明,其整理者关涉己卯本、庚辰本的主要收藏者及与收藏者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士。”作者在这里没有确指“主要收藏者及与收藏者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士”究竟是谁,但是每一位对《石头记》抄本流传较为熟悉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多次为版本学家提到的陶洙心如。然而,由于某种社会的或政治的原因,尽管现当代红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都与陶洙有过往来,某些著述也偶尔提及此人,但大都淡淡一笔带过。[2]陶洙这个名字,不仅在红学工具书上难有详细了解,就是近代的人物工具书(例如《民国人物大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也没有任何著录。多年来,我在阅读清代及民国间的“笔记”过程中略有所得,现公之于世,聊供版本研究同仁参考。


一、陶洙家世及生平事略


陶洙,字心如,号忆园,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陶家为武进望族,书香门第。其兄陶湘(1871—1940),字兰泉,号涉园,早年纳捐累保至道员,历任京汉铁路行车副监督、上海三新纱厂总办等。民国后历任招商局、汉冶萍煤矿董事,天津中国银行经理,北京交通银行经理等职。他一生极喜藏书、刻书,所藏多稀见,珍籍30万卷,新印者250种,成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中国藏书家辞典》著录)。辑著有《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涉园所藏宋版书影》《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清代殿版书始末记》《明内府经厂书目》《涉园鉴藏明版书目》《清代殿本书目》《武英殿聚珍板书目》《武英殿袖珍板书目》等。[3]


或许受其家兄影响,陶洙也极善访书、藏书、刻书。周肇祥《琉璃厂杂记》中记云:


陶心如洙,曾许以藏石拓本见赠,久未践也。昨相遇于澹翁处,出三种赠我,曰於纂、曰飞骑田君夫人桑氏、曰李信,余皆有拓本,惟心如自拓纸墨较精耳。於纂在魏碑中自是佳品,与德州出土之李璧可称双美。[4]


1929年,徐世昌主持的《清诗汇》(共200卷)刻成后,意欲仿黄梨洲、全谢山之《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例,编纂《清儒学案》。1931年,徐世昌邀聘朋友数人参与其事。据夏纬明(慧远)在《〈清儒学案〉编纂经过记略》一文中记述,陶洙也在徐氏的“邀聘”之列,并负责采书、刻书。《记略》中云:


当日参与编纂之役者,为先父夏孙桐闰枝,及王式通书衡、金兆蕃篯孙、朱彭寿小汀、闵尔昌葆之、沈兆奎羹梅、傅增湘沅叔、曹秉章理斋、陶洙心如诸人。夏、王、金、朱、闵、沈分任编纂,傅任提调,曹任总务,陶任采书、刻书……至民国廿七年(1938)戊寅春粗毕,一面清稿,一面付刻,经陶心如交法源寺内文楷斋刻成。[5]


由以上两则记载可以看出陶心如自1929年至1938年间在京的行事及其对图书采刻的浓厚兴趣。关于这一时期陶心如的行迹,还可以从《董康东游日记》一书中得到一些信息。[6]


1927年年初至1933年11月,董康赴日,旅次日记中三次提及陶心如,可见董康与陶心如之间关系密切的程度。


(1)1月3日:“是日,寄北京陶心如、东京田中庆函。”(卷一上,第5页)


(2)3月11日:“寄陶心如、孙逸斋、梁云山信。”(卷三,第86页)


(3)11月18日:“(孙)伯醇为陶心如亲家之内侄,寿州相国文正公侄曾孙。”(卷五,第216页)


1935年4月,董康二次赴日访书,邀陶心如同行。董康在旅次日记中又多次提到陶心如,例如:


(1)4月23日:“余以校务孔亟,函托心如向清水婉转。”“未几,心如南来,怂劝。不得已,遂定是日乘长崎丸东航,并约心如权知秘书。”“是日,清晨,陶(心如)、高(锡昌)二人来舍,料简行装启程。”“余所居室为105,陶、高二君居107。”


(2)4月26日:“途中风物如昨,而心如则孕无穷之感慨。”“余居松之间六番,陶、高二君居五番,为上年杨无恙之室。”


(3)4月28日:“九时,田中来,偕赶东京会馆儒道大会。心如因事未往。”


(4)4月29日:“十时,田中夫妇及乾郎来,偕余及心如至榛原服部三越购物。”“余嘱乾郎伴心如代表前往。”


这样的日记一直到5月18日。1936年9月,董康三赴日本。此次,陶心如没有随行,董康日记中也有记载文字。


(1)9月3日:“……赴内阁文库为(陶)心如校对宋本《淮海词》一页。”


(2)9月12日:“上年曾偕(陶)心如来此,室中奉佛像,旁置木鱼……”


我在搜集和研判陶洙生平过程中,感到最大的困难是有关他的生卒时间问题。世间诸多事大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日,我偶读《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朱彭寿1939年撰的《安乐康平室随笔》时,偶于其卷六第69则中发现有关陶心如生日的记载。其文云:


辛未岁,余应东海府主之聘,分纂《清儒学案》,每遇星期五日,群集曹君理斋寓中,讨论其事。时理斋处有生日会之举,除学社诸友外,并约故都同志,共合人数为十二,得以逐月举行……今记诸人生日如左,援《清尊集》例也……武进陶心如洙,光绪乙亥三月二十二日。[7]


“光绪乙亥”,即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洙小其兄湘五岁。《董康东游日记》中也有关于陶洙生日的记载,见于1935年4月24日日记中,“是日为余与心如诞辰”。1935年为乙亥年,查万年历知道4月24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二日。董氏日记所记“诞辰”时间与朱彭寿所记相符,可以确认陶心如生于1875年。至于陶心如的卒年时间,目前尚未查到确切日子。但是有一条材料可以证明陶心如于1954年仍然在世。吴恩裕《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第27页有《陶心如谈甲辰本〈红楼梦〉》一文,其云:


1954年陶心如先生为余抄寄1784年乾隆抄本《红楼梦》(即所谓“甲辰本”)序……[8]


由是记可知,陶心如本年为79岁(虚岁当为80岁),已是高龄老人。我推测,陶氏当在此年后不久即逝世。


二、陶洙与抄本《石头记》关系之记载


陶洙与抄本《石头记》关系之记载,初见于一粟《红楼梦书录》。己卯本条下记云: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评。残抄本,存第一至二十、三十一至四十、六十一至七十回,共四十回;第一回首缺约三分之一回。内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系抄配,第六十七回后题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间抄本,武裕庵补抄。”


第五回前笺条:“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业人”,同戚本。有“己卯(1759)冬月”“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简记“己卯”本。正文每面十行或十一行,行三十字或二十五字。有双行夹评、行间评、眉批及回前后总评。


此本董康旧藏,后归陶洙,现归文化部。


回目同“庚辰”本,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同程甲。[9]


一粟《书录》中没有提供“董康旧藏”的根据,也没有说明何时归陶洙之手。丙子(1936)两次己卯本题记与“庚辰本校讫”,署“廿五年丙子三月”。后丁亥(1947)年春和己丑(1949),陶洙又三次在己卯本上写下有关此本残缺情况,但仍未述及他收藏己卯本的时间及经过。据《董康东游日记》记载,陶洙早在1935年5月之前就读过“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抄本《石头记》。董康在5月13日日记中有如下记载:


三时许,诣文化研究会访狩野,并晤仓石、吉川。会中所储丛书全部皆由兰泉让渡,以故与心如相契尤深。导心如至二阶,逐一摩沙。陶氏以聚丛书鸣于一时,各部精选初印及足本,于藏宋元旧椠外特树一帜。


归途至佐佐木书店,购紫式部《源氏物语》一部。此书纪宫闱琐事,俨然吾国之《红楼梦》。惜文笔为当日方言,非深于和学者无从味其真神境也。心如耽于红学,曾见脂砚斋第四次改本,著《脂砚余闻》一篇。始知是书为曹雪芹写家门之荣菀,通行本评语乃隔靴搔痒耳。


这则日记对于我们了解陶洙“耽于红学”很有帮助。日记中提到陶心如见过的“脂砚斋第四次改本”虽不敢遽定就是“己卯本”,但可能性极大。但陶“曾见”的这个本子是董氏所藏,还是他人所藏,抑或陶氏自藏,皆语焉不详,难以作出明确结论。从陶心如根据所见写出《脂砚余闻》一文的情节看,这部“脂砚斋第四次改本”在陶氏手中的时间不会很短。倘是“借阅”,陶与藏主的关系也当是较为亲密,否则不大可能让抄本在他人处太久。从1936年到1947年春天陶洙在己卯本上写下第一条题记,时隔12年。可以猜测,如己卯本确曾为“董康旧藏”,那么归于陶洙的时间当在这12年之间。即早不过1936年,迟也不会晚于1947年春。因为董康于1947年逝世,其藏书散出也当在董逝世前后不久。


除己卯本的流传与董康、陶心如有密切关系之外,陶心如还与庚辰本、甲辰本、甲戌本的抄本有关系。《书录》在庚辰本条下记录:“此本徐郙旧藏,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陶洙等有摄影本,现归北京大学图书馆。”据周汝昌先生言,50年代初,陶心如曾借其甲戌本的录副本,可见他“耽于红学”版本之情愫。甲辰本《红楼梦》出现于1953年。孙玉蓉编《俞平伯年谱》内记:


晚秋。俞平伯自郑振铎处借来两大包旧本《红楼梦》,“其中有从山西新得的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原封未动,连这原来的标签还在上面”。这些珍贵的资料,为他校勘《红楼梦》提供了方便。[10]


显然,当时能见到甲辰本的学人是极有限的。前引吴恩裕先生所记《陶心如谈甲辰本〈红楼梦〉》,时在1954年,那么陶氏见到甲辰本当在是年年底或1954年年初。他当时竟能全文抄录了甲辰本梦觉主人序文寄给吴先生,亦可见他对《红楼梦》版本的流传之重视。


陶心如不仅是一位收藏家、版本鉴定专家,而且他还是一位丹青手。1940年郭则沄家印本《红楼真梦》(第六十四回)卷首就有陶的绘图,均为回目故事。[11]由此亦可见陶心如真真是一位“红迷”了。


三、陶洙与北师大抄本《石头记》之关系


从张俊、曹立波、杨健三人合写的《概述》内容看,北师大图书馆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己卯、甲戌、甲辰、程甲诸本的“整理本”或称“汇校本”。其“整理者”是谁?研究者在未见全书面貌之前,有人已怀疑可能与陶心如有关。为此,《概述》作者和一些研究者曾专门访问过周汝昌先生,以确认陶心如借阅甲戌本之事实。实际上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记1949年1月19日陶洙已访过周先生,谈及《红楼梦》事。[12]借甲戌本当在是时。


首先,陶心如在当时整理出这样一部抄本具备充分条件。他早在1933年已有了庚辰本的“摄影本”,故以此摄影本为底本。他收藏过己卯本,借阅过甲戌本,又看过甲辰本,极可能做过参校本。至于戚序本和程甲本、程乙本,当时不难找到,所以北师大抄本中吸收以上诸本中的文字,一点也不奇怪。其次,陶心如具有版本校勘方面的常识,且有改补己卯本文字及批语的先例。因此,他在整理庚辰本正文和脂批的时候吸收了他本的优点,并改订了正文、脂批中较为明显的讹舛。其三,陶心如具有抄录此本的时间。《清儒学案》自1938年开始“一面清稿,一面付刻”至40年代初当已竣事。其后的十余年间,是社会激烈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此时此刻正是他整理、重抄庚辰本的最佳时间。同时这也是他了却一生“耽于红学”的一桩心愿。


由于北师大本尚未影印流布,所见极为有限,许多看法还有待验证。本文的目的不在对北师大抄本的流传经过及版本优劣做出全面评价,而只是对陶心如的家世生平略作介绍。希望对北师大抄本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2001年10月31日于宣南红香书巢


(《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辑)


[1]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发现后,《人民政协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予以报道。2001年第2辑《红楼梦学刊》上发表了曹立波的《我看到北师大脂评本的经过》和实达《北京师范大学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专家座谈会综述》二文。


[2] 例如1961年5月,胡适在《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中云:“近年武进陶洙家又出来了一部‘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止残存二十八回:……据说此本原是董康的藏书,后来归陶洙。”


[3] 陶湘生平见李玉安、陈传艺编《中国藏书家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2—313页。


[4] 周肇祥:《琉璃厂杂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周肇祥(1880—1954),字嵩灵,号养庵,别号退翁,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曾任四川补用道,奉天劝业道,署理盐运使,临时参政院参政,葫芦岛商埠督办,清史馆提调,北京古物陈列所所长。著有《东游日记》《补正宋四家墨刻簿》《山游访碑目》《故都怀古诗》《退翁墨录》《重修画史汇传》等。


[5] 夏纬明(慧远):《〈清儒学案〉编纂经过记略》,载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245页。


[6] 《董康东游日记》又名《书舶庸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四卷本有1928年董氏自刻本和1930年大东书局本。九卷本有1939年冬董氏诵芬室重校定本,1940年曾重印。本文所引文字均摘自2000年版。


董康(1867—1947),字授经,又字绶经、绶金,自署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历任法律馆提调、刑部主事、大理院候补推丞。宣统三年(1911),赴日留学,学法律。后历任法律编修会副会长、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财政总长、上海法科大学和北京法科大学教授等职。终年80岁。董氏喜诗词,精法律,家富藏书兼治版本目录之学。著有《书舶庸谭》《课花庵词》《曲目韵编》《词曲丛刊》《嘉业堂书目》等。


[7] 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与《旧典备征》合为一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引文见第276—277页。朱彭寿(1869—1941在世),字小汀,号述庵,又号述叟、寿鑫斋主人。祖籍江西婺源县,后迁浙江海盐。15岁入学为秀才,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时年20岁,次年入都,越年为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年(1894),以“襄校平定回苗各匪方略书成议叙,蒙恩以侍读遇缺即补,并赏加四品衔”。光绪二十一年(1895)会试中式,二十四年(1898)进士。曾任典礼院直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等职。著有《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


[8] 吴恩裕:《陶心如谈甲辰本〈红楼梦〉》,载《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9年版,第27页。


[9] 一粟:《红楼梦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10] 孙玉蓉编纂:《俞平伯年谱(1900—1990)》,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


[11] 参见一粟《红楼梦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12]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740页有云:“陶心如先生于1949年1月19日午见访于北京东四牌楼七条胡同借寓,谈次偶及《红楼梦》,乃语余云:‘民国二十二年春,在上海蒋君家目击壁上悬一条幅,画心长约二尺余,所绘乃曹雪芹行乐图……及二十三间见徐藏本石头记八册(按即庚辰本)因复忆及雪芹小照,始向往之……’”疑此次陶访周氏借甲戌本事。


    进入专题: 红楼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8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