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新科技引发的产业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31 次 更新时间:2022-06-24 22:17

进入专题: 新科技   产业变革   数字化转型  

邵春堡 (进入专栏)  


摘要:新科技带动的产业变革,生成了现实生产力并创造着价值。新科技向产业转移和赋能,使数字化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产业,极易吸引投资,获得市场。

数字智能等新科技,利用其通用性向传统产业渗透,引起数字化转型,带动生产方式和就业形式变革,导致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由于全球化曲折、技术脱钩和疫情影响,使原本积极趋势的产业格局变革,转而演变为内缩和短距离的策略性调整。

主题词:科学技术 产业化 数字化转型 产业格局


18世纪以来,大约每百年都有一次科技革命,而且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重科技革命,这是因为科技革命能传导为产业革命,进而生成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实践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和复杂系统思想家布莱恩·阿瑟在他的专著《技术的本质》中写道“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随着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经济,经济从技术中泛现,并不断从技术中创造自己”。

可以说,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推广,通过产业变成鲜活的生产力,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扩大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价值创造和深远意义。

一、新科技带动的产业创新和发展

这轮科技革命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些科技领域的成果刚取得突破,许多国家率先向产业转移和渗透,发展中国家也抢抓科技革命机遇,不甘落伍,积极推进适合各自国情的产业化,在世界范围掀起新的产业变革。

1、数字科技的转化培育出规模的数字产业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的数字科技,在这轮科技革命中最为活跃,加之它的通用性,很快形成相应的工具、产品、服务,受到市场欢迎,形成应用价值,吸引更多投资,在较短时间形成世界规模的数字化产业,并成为各国和经济体相互竞争的崭新领域。

目前名列世界前茅的互联网等信息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出数字化产品、设备、软件、服务,得到市场青睐,并大规模投入,形成信息产业先驱。这些企业最长的都经营了二三十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促成了这些企业的成功。“如美国新增产值2/3就是通过像苹果、微软、谷歌等这样的科技企业创造的。许多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超过总资产的60%。” [1]

中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数字智慧城市,包括高技术园区、工业园区、科学城等,培育新型产业,孵化新业务,聚集数字智慧相关产业,成为数字化产业的生力军,打通了上下游链接,促进了软硬件配套,提供了零部件服务等,形成数字产业的集群现象。

利用信息、知识和数据,生产高技术产品,探索数字智能城市建设,开展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推动城市设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的数字化。

数字技术应用引发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吸引资源和资本的能力就强;数据资源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这种良性的产业发展势头,形成了科技资本、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基础支撑,有利于巩固新兴的数字化产业,有利于适时向其他产业延伸,在整个经济创新、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势必会通过其相应的数字化产业影响其他产业,延展到各个方面,甚至改变世界,注定会重新定义产业格局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

数字产业已经发展成世界广泛接受的一种数字经济形态,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以超出预测的速度呈指数比例扩张。2016年9月, 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是全球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企业都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浪潮。

目前,美国数字经济占GDP达33%,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德国发布《数字战略2025》,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中几乎全是数字化企业。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0万亿美元以上。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数字经济将占据全球经济的首要位置。

2021年11月在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上发布了六共倡议:即共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共促经济数字化转型,共享智慧社会红利,共塑数据要素价值,共商数字治理方案,共拓全球数字合作。从而促进更多发展共识,达成更多务实合作,携手走向互惠互利、共生共赢的美好未来。

2、人工智能带动制造业蓬勃发展

数字科技应该包括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使其在产业发展中进的更快,走的更猛。人工智能更受青睐,正在以强劲的发展速度进入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领域。今后15-20年将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将对各个行业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效应。

同其他数字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项技术的通用性。有专家认为,一个技术如果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影响各行各业,同时具备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的特征,那么也就具备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

中国积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并应用一大批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标准,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等工作,在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2]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各项产业,硬件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都在抢抓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除制造业外,智能科技已经深度进入交通、医疗、教育、物流等行业场景的应用,同时也加速着人工智能在社会服务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通过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相关企业和产业,加速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优势,进而在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加大智能分量,占据优势地位,使数字经济实质变成数字智能经济。

3、对能源和环境科技的产业化充满期待

国际社会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共识,以及各国和企业向环境科技的投入力度,使能源和环境战略及其产业,成为各经济体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无疑会在能源环境科技带动的产业发展中,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等绿色技术产品。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生存压力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推动煤炭清洁燃烧、太阳能电池、风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3] 科技带动的能源产业以诸如风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可再生能源+数字智能科技”为核心模式,加之新的能源储备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会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一些相关科技和产品已进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应用之中,不少能源和环境科技项目正在走向成熟,随着其成果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能源和环境科技的产业发展将会渐渐兴起,尽管这方面的产业化在世界各地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亟待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本支持。气候问题解决和新能源转型带动的环境生态改善,将会倒逼能源和环境科技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4、通用性技术带动服务贸易产业和平台企业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各种软件具有技术的通用性,在各个产业广泛运用中,影响到产品、服务向渠道和销售方式的技术创新,以及对消费者的重新定义。事实上,互联网等数字平台,已将用户、产品与商家串联起来,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消费者也不再只是消费者,成了集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三者合一的生态参与者。

网络连接万物,万物迅即被电子化、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参与,将所有生产的产品、服务和各种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数据不断的产生、发送和被接受,以“流”的形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把地球连接成为一个新的智慧体,互联网将成为智慧化地球的神经网络,数据中心成为这个网络里的神经节。

通过智能电网链接的各种分布式能源,构成智慧化地球的能量系统。从而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地球,地球上所有的人力、资源、能源将得到新的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一代技术,将在未来二三十年更多地转化为商业化产品。这些产品将满足和激发消费者新一轮的需求,让平台、数字化成为货物特别是服务贸易的新方式,随着规模扩大,其形态会逐渐改进和完善。

二、新科技推进产业转型和变革

数字智能科技最先形成数字产业化,但是数字智能科技的作用要远超这个范围,而其他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应该应用新技术对旧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经营方式上,或者业态上,以及传统产业体制上,都要适应新技术相应地转型和变革。

1、传统产业的数字智能化转型

数字产业迅猛发展,积极影响和覆盖到传统产业,成为提升企业效率的方向。因为,仅仅数字科技产业化非常狭窄,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向其他产业延伸,而传统产业的制造能力很完整,但是遇到发展瓶颈。将数字产业化发展到产业数字化,就会在全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那样的效率和效益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但是,传统的各个产业实施数字化技术,绝不是简单的利用新技术,牵涉到传统产业的体制、业态和各方面流程改造,需要对传统产业实施全面的转型,实际是对产业以及企业基因的再造,是一场效率革命。这就需要从决策到经营、从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实现不同程度不同环节的数字化改造。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好决策和监管,利用网络配置资源,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做好设计和优化生产流程,利用平台提升销售和服务水平。转型的目标要紧紧围绕链接的效率、数据的效率、决策的效率、经营的效率而展开。

比如,数据效率需要数据和数据间的交互、交叉和融合,然后由数据算法驱动的“自动化决策”取代“经验性的决策”,这就要尽量减少决策过程中人的参与,才能使决策更加快捷高效。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就是通过链接,获得大量的数据,并形成一定的模型,让整个系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

随着数字智能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深入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将传统思维和观念,转变到数字智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将传统产业的批量化、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转变到未来人们需要的个性化、定制化、即时化;将会在各个产业普遍地实施数据处理、仿真建模、机器学习等,改变或建立数据-信息-知识的整个流程,使数据、信息、知识进入到价值创造的崭新体系。

2、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发生产方式变革

产业转型前后,面临不同的业务经营形式和状态,转型带来的普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际简化了许多产业的传统经营环节和方式,正在经历着新旧业态的冲击和取代过程。

随着新科技对生产的深度影响,生产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使生产的社会方式适应生产的科技方式,进而影响和制约着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特别是数字智能技术引起的生产力要素巨变,连锁带动生产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关系出现诸多新现象,出现了诸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的结合,不同方式的劳动者与智能机器的交互协作。

原来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向着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统一目标推进;原来由工人主导的工厂车间流水线作业,正在向智能控制的定制化、速成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原来的商贸服务模式,正在被不同的平台和数据支配。更广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紧步生产方式变革的后尘,展示出相对自由、轻松、快乐、生态、简洁的各种特点。

3、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新职业新岗位

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让人们担心最大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对各种劳动岗位的取代。事实上,不少企业的确在数字科技的应用中取代了部分岗位。一些岗位和职业正在逐步消失,不可避免地对整个就业造成冲击。

取代的职业和岗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取代急难险重脏的工作岗位,减少和避免了人的劳动带来的风险和牺牲,这对改善就业结构有好处。二是取代重复、泛味、枯燥的工作岗位,其中相当部分的岗位经过改造,形成人机协作方式,经过短期培训就能适应,也改善了劳动过程的感受。

值得庆幸的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催生大量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各个行业注入新动能,给劳动就业带来新的希望。比如,新科技带来的电商、在线从业等新型职业和岗位,能够吸纳不少就业者。

有研究认为,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如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变革催生出的新职业。

2021年公布了十几个新职业,新职业的“含金量”高,前景广阔。以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为例,现在能自己乘电梯送餐的机器人、会做菜的机器人、会调咖啡的机器人等各种新型服务机器人频频出现。当然,每台服务机器人都需要经过技术员的安装、调试,才能适应工作场景,高效工作。

这些新创造出来的新岗位新职业,知识含量高、薪酬水平高,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劳动就业问题。从长远看,人们将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形态转变到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就业,将大量岗位让给机器人,人们将从事轻松且更有意义的文化、精神、科研、创作、艺术等工作,这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新科技对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

全球化加速以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分别是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第一梯队,掌握全球尖端技术与科技,用货币购买各国商品和服务;具备一定工业基础、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处于第二梯队,为全球提供生产、商品输出;拥有矿采、原材料优势的国家处于第三梯队,通过对外出口资源获利以发展经济。

1、新旧产业格局的矛盾和渐变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新科技孕育和催生的相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原来一些原料出口国,发展成为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有的国家科技得到较大发展,也想利用某些科技优势进行智能化改造,对原有产业结构形成一定的冲击。

比如,本世纪初开始,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格局,呈现中等收入国家、东亚和太平洋的国家快速崛起的特征,虽然近十年来的变化趋缓,但总体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步伐,金砖国家、东盟国家,以及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都有调整产业格局的呼声,要求分享科技发展和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产业格局的调整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过程。比如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美国最早占有互联网发展的优势;之后被日本取代,日本几乎成了世界互联网的中心;在此后十年时间里,在多种因素作用中,导致中国很快完成在互联网商业领域对日本的赶超。

现在,中国在一些互联网运用方面超越西方,比如高铁网络、移动支付、电商模式、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还在几年前就让一些西方人感觉神奇。疫情防控已使一些运用在全球广泛覆盖,中国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架设疫情防线方面也有新的成效。

近年来,在美国率先启动数字技术革命的前提下,中国正在迎头赶上并致力于并行和超越,也在成为数字产业革命的领军者。中美在人工智能方面对产业格局、经济格局的影响,也会延展到对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2、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深刻调整

新技术正在全链条重塑产业生态的每个环节,从生产制造到物流营销。新技术应用正在跨部门、跨公司、跨领域的协作,环环相扣,步步衔接,这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每个个体的选择将影响到最终演化的路径。

(1)产业链内缩显现

在疫情持续流行和大国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出现了产业链逆逻辑地缩向区域、国家周围,或退回到国家内部的狭隘链条,全球化曲折发展导致更短物理距离的供应链、更迅捷的交付、更密切的本地互动等,这种新现象正在取代产业向全球范围扩散的趋势。中国、美国和德国分别作为亚洲、美洲和欧洲的中心国,逐渐形成各自产业链的闭环,美欧依然主导着世界产业链的高端领域。

为积极适应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中国先是提出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外双循环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继而又提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旨在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2)产业链数字化趋势

新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分工演变是个必然趋势。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中,数字科技在产业链改造与重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将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等整个价值链各环节的媒介。由于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特别是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成为影响产业链变化的重要因素,导致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发生变化,加速重构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

(3)服务经济正逆势增长

全球价值链中传统产业的简单劳动环节持续萎缩,中间品贸易额持续下降,服务经济获得逆势增长,服务业不仅仅是中间投入,而且已经深入到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渗透到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公司乃至国家更好参与全球贸易、更好地在全球价值链上抢占优势地位,愈发重要。知识型服务业也将成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部分,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竞争的制高点。

总之,新科技带动的产业化,已然成为一股强大力量,促进着各产业依据相关科技拓展规模,各产业间根据大局动态进行结构调整,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经济和社会更大范围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隋映辉.新科技革命:科技产业转型与协调发展[J].《福州论坛》,2018,07:14-19.

[2]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N].光明日报,2017-10-31(14)

[3]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o8-18].http: / /news.qq.com/a /20160302 /052316.Htm.


【邵春堡: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入 邵春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科技   产业变革   数字化转型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89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