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长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与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90 次 更新时间:2022-06-06 19:59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戴长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审时度势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它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将促进世界共同繁荣进步作为前进方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兼济天下的胸怀,深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事实。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外交思想与理念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自成立伊始,便坚持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原则,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积极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公平正义。1953年,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如今,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在国际关系中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贡献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明确提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中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核心是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则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一个“负责任大国”成为中国外交最重要的价值诉求。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主张在一个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和休戚与共的时代,谋发展、求和平、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为此,就需要树立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注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借鉴,妥善解决各类分歧,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审时度势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论断。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着眼于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动态和中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将中国国家利益同世界各国利益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利益发展,在促进各国共同利益发展的进程中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抓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主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类思维”——一种对于传统的造成人与人之间分裂并瓦解的“物种思维”的超越——从而实现了对人的具体的把握。一方面,它体现出人作为类存在物,可以超越物种之间的区别与界限,从而同其他物或其他人之间建立起本质性的一体性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体现出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就是说他同其他物或其他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内在一体性关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人的创造性活动而建立起来的。从中国传统思想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大同”社会的追求,突出了“仁爱”的重要性。中国关于大同社会的传统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祥和,而这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从国际关系学角度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各国视为命运与共、平等互利的主体,而非仅仅以狭隘的自我利益为中心并为此争夺权力的行为体,并且关注到国家之间各渠道、各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现实。同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国际共同体等传统上描述国际关系的概念相比,“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家间分歧等原有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强调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命运日益联结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因此,必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正确义利观,主张多赢共赢,大国也应当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充分照顾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从而推动国际关系向着“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抓手。它既是新时期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不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也是协调中国同相关国家间关系、强化双边和多边利益纽带、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大国际倡议。“一带一路”直面“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全人类所面对的共同挑战,顺应了人类社会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求和平、谋发展的历史趋势。它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体现出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自觉担当。

发展“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既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的自然延伸,还是中国应对各种国际秩序挑战的现实选择。它的内涵包括政治上结伴而不结盟,经济上包容发展,安全上合作共享,文化上交流互鉴。这体现了中国对时代主题与特征的深度思考,是中国关于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来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努力推动周边国家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则聚焦于当代世界上两大核心问题——安全问题和治理问题。其中,“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各国人民应当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共同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各国之间要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等途径妥善解决分歧,共同维护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稳定关系。“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主张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汇集各国共同利益,从而推动各国共同参与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外交坚持维护本国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大批新型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日益联结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各类全球性威胁日益突出,这些又对各国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形,中国外交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既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又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系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化名家人才资助项目“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中国之治’及其国际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4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