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新阶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5 次 更新时间:2022-05-22 17:33

进入专题: 制度型开放  

陈鸿斌  


习近平主席在5月18日庆祝中国贸促会建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时,“中国贸促会始终把服务中外企业作为立身之本,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制度型开放,在国际经贸仲裁、知识产权服务、商事调解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同各国工商界加强沟通联系,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制度型开放。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而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则是: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这一表述方式的重要变化为此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确定了方向。这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阶段,也凸显了中国领导层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侧重于推动商品、服务方面的进出口,以及吸引外资与推动企业“走出去,”这是一种以商品和要素流动为主要形式的对外开放。2001年12月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此后中国深度参与多边化贸易体制,在国际贸易、投资、服务和技术等领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资本融合、资源融合、市场融合、规则融合促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要素,推动中国国内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对外经贸体制的不断变革,让中国社会发展一步步站上更高的台阶,极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0年吸引外资也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对外直接投资也从世界第26位攀升到全球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这一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口和经济规模在全球所占的比重。

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主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中国加快国内的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二是中国应在制定、完善国际通行规则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制度型开放转变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内经济发辗转型的需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品质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也必须相应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向更高层次的质、量结合的发展模式。二是国际经济形势演变的需要。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经济体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措施,WTO多边规则受到破坏,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甚至逆流,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堪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秩序的坚定捍卫者,也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形成更符合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多边规则体系。

制度型开放就是要实行国民待遇,打破垄断、取消保护,就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正进入、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再被排斥在某些行业之外。也就是说,未来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只有性质的不同,而没有其他非国民待遇。任何一件事只要国有企业可以干,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可以干。

当然,也有不允许干的事情,那就是负面清单,但只要是负面清单中不允许的,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同样不得进入,这也是公正公平的。而负面清单管理就是除了政府规定的不许干的事情以外,企业什么都可以干,即“法不禁者皆可为”,这是一个重大进步和突破,因为此举不仅可以降低或放宽各种性质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还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道理非常简单:正面清单管理是让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那还怎么创新?而负面清单则给企业创新打开了更大的想像空间。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比过去更重要。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向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于2015年加入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这是中国“入世”后加入的最重要的WTO新规则,这一协定于2017年生效是中国“入世”后参与并达成的首个多边货物贸易协定。

随即中国又积极参与了由86个成员共同参与谈判的电子商务协定,目前这一协定谈判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对这一协定的谈判是认真的、是充满诚意的,并为此做出了独特贡献。中国不仅就电子商务协定的谈判提出了草案,还和一些成员提出了联合草案。如这一协定获得通过,对数字贸易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将是巨大的,这是制度型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最新的进展则是2021年12月8日,中国主动参与并积极推动的《关于完成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的宣言》终于达成。美国早在2013年9月就发起了在WTO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但却对中国关上大门,而当年中国已经是世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这一做法是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中国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尽管参与谈判的只有67个成员,仅占WTO成员总数的1/3,但是其所代表的服务贸易总量占全世界的90%,中国和美国都在其中。这是制度型开放的又一重要成果。

此外,中国在G20中率先提出签订投资便利化协定。当下WTO内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正在正常的轨道上有序推动,这些都是中国“入世”20年来最具标志性的制度型开放举措。

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未来的中国无疑将在制度型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中国的高品质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进入专题: 制度型开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94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