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其中说到的书是“知识泉源”以及能够让人成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使人印象深刻。在读书生活中,自己进一步体会到,读书不仅能求知,且惟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后来,随着阅读的理论书籍逐步增多,自己开始发现在读书这个基本功面前,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青年朋友要想打牢自己的理论功底,首先就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因为它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最深厚的基础,只有读懂读透它,掌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在“通往未知境界的理论探索之路”上保持思想定力和理论张力。同时,还要把读书当成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要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读书不仅要爱读,还要善读。在多年的经济学研究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这样几条体会。
要注重体悟“大道”。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九字箴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常”是指常规、规律。“知常容”是说掌握了客观规律的人,胸怀就会宽广,“容量”就大。“容乃公”是说胸怀宽广、容量大以后,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道。“公乃王”是说办事公平、公正、公道,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这里讲的是我们要学会“悟道”,修炼大“道”,方能泽及后人,也是我们要从阅读中收获的人生意义。
要注重把握“精髓”。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从厚到薄”就是说读书要注意抓住书的“精髓”。1894年,瑞士日内瓦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打算创办一本《新纪元》杂志,他们请恩格斯题词。此时,74岁的恩格斯把他认为马克思著作里最能代表新社会本质的话写了下来,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我看来,这句话就代表了马克思著作的精髓,是现代社会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
要注意弄清“全貌”。阅读一本书,特别是阅读理论著作时,要有全面系统读的意识,否则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例如对“消灭私有制”的曲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确实有过如下文字:“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但是,这只是一句完整话的后半部分,其前面还有个重要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前提十分重要,意味着这句话是针对“阶级剥削”而言的。实际上,“这个前提”正如201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就会产生理解错误,进而影响到具体的实践。同时,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共产党宣言》里讲的是作为一种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指“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时期”,更不是指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研究工作很多时候是探索未知的工作,是不平坦的,需要靠多读书、读好书来夯实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能放下快阅读带来的诱惑,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探索未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