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兴 张贵:以数字经济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6 次 更新时间:2022-04-10 11:29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现代产业体系  

姜兴   张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技术革命引发数字经济浪潮,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深刻影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协同。

数字经济是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以“虚”促“实”,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可视化的方向发展。一是数字化开拓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产业数字化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产业间技术渗透融合,平台化产业新生态迅速崛起,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经济增长新蓝海。二是智慧化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数字技术可以解决实体经济中生产、经营、流通、服务等对接问题。数字化资源配置不断扩展,带来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进,有效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三是网络化对接需求供给。平台化成为产业主导模式,为经济生产经营、供应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以极低的成本分析客户需求,对接供需,助力企业精准营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可视化解决融资难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订单、制造、入库、结算等环节,可视化帮助企业更好获得金融机构服务。

数字经济引领科技创新新趋势。促进创新体系的数字化重构,使科技创新研究过程更加开放包容。数字技术有效消除高校知识创新、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和企业产品创新之间的壁垒,弱化科技交流障碍,促进产学研协同,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提升创新绩效。数字技术缩短创新周期,数据成为企业实施产品开发、研判市场趋势、优化生产布局、及时调整方向的新工具,企业发布的新产品能快速获得用户的测试与反馈,激励企业从事更多的创新活动,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技术向企业溢出,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新要素的数字化渗透为创新活动由地理空间集聚向数字空间集聚提供契机,数字化有效降低创新要素流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发挥高效联通、溢出扩散等驱动作用,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与协同,引发更大范围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在数字空间的整合和重构,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有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

数字经济催生现代金融新变革。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金融各领域,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变革支付端,从电子支付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金融、直销银行等,无一不是金融数字化的直接体现,银行业务已经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无人银行、线上银行、虚拟银行已成为现实;重构货币端,货币是实际的运行载体,信用是实质的交易基础保障,以信用体系背书的数字货币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核心之一;赋能供需端,数字化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有效减轻和克服金融业务中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风险大等问题,有助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确保资金流传送至末端中小企业,多措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强化监管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金融监管创新,提高金融监管效能,为数字金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推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提出人力资源发展新要求。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人才驱动时代,与服务业数字化主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网上客户模式不同,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更加需要人才驱动,对数字人才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数字人才是数字产业发展最大的创新力、竞争力源泉,数字专业人才与顶尖数字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新兴技术与各产业交融不断深入,产业、产品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不只强调其拥有专业技能,而且更加注重与其他领域技能的融合应用,对综合型数字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

数字经济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临诸多考验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程度还比较低,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联通产业链、优化要素配置的能力还没有充分显现。

需高度警惕平台垄断。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数据价值随数据量的增加而提升,各类数字平台企业快速发展,在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就业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部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以其雄厚的财力以及占据的数据优势和技术手段,发起收购和兼并。在此背景下,要警惕大数据“杀熟”、为打压对手恶意发起价格战、破坏交易规则,甚至操纵市场等不法行为。

开放共享与安全保护矛盾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更加需要数据的开放共享,但目前数据资源治理与监管体系仍不够完善,数据泄露、侵犯隐私、过度收集数据等问题,对安全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数字人才短缺。从人才结构看,数据价值应用、AI等领域数字人才缺口较大,数字人才培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未能完全匹配,一些高校培养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

如何以数字经济助力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面夯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础。以数字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资本、人才资源聚集,一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视数字技术的经济潜力,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数字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以产业数字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扶持大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新场景应用建设。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实现数字新场景应用系统化、规范化发展。一方面发挥平台型企业在新场景应用中的带动效应,聚焦共享制造、制造服务业等细分场景领域,打造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多家专业化企业为支撑的“1+N”数字经济特色生态圈,推进企业场景互融、标准兼容、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探索完善场景应用新机制。实行科技攻关和“场景+项目”制度,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领域场景应用,加快前沿性场景应用项目的部署。三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确权立法,加快研究出台数据条例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条例,划清数据产权边界,明晰企业、机构、用户、监管部门权责,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在加强数据产权保护的同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注重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严禁非法垄断数据资源,打击数据盗用等违法行为,确保数据安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统重构数字化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激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动力。以数字技术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建立科技创新云上协同机制。引导、扶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或自建技术开发中心,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各自优势与作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创新合作云平台,汇聚产学研用等各领域研发创新资源,共同创建产业创新“云生态”。二是建设区域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基点,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推动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国家或区域重大需求为牵引,以主要产业链及补齐技术短板、创新需求为方向,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对区域创新协同的辐射、带动作用,创建基于产业链的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带动区域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方面实行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加强创新资源和科技服务的共享,促进创新要素在区域间的科学配置,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力量,快速转化创新成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统筹发展普惠性创新性数字金融,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保驾护航。统筹发展数字金融体系,为产业链现代化、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发展筑牢资金保障,一是健全数字金融发展体系。全面加快金融系统数字化转型步伐,鼓励金融机构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符合数字金融特点的组织架构、技术应用架构和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二是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基层试点,进一步扩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扩大数据维度,创新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工具,建立更加精准的模型,提供精准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中小经济体资金流动性问题。三是以数字化科技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积极促进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结算、交易链条可追溯、资金流向可追踪、安全性、便捷性和保密性等特性,重点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抵押难等问题。

多方联动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强化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智力支撑。多举措加快数字人才发展,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与赋能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创新数字人才发展机制,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布局的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数字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数字人才发展主要目标,分析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精准定向,增量提质。建立数字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以评促建、动态调整。二是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校学科体系优化布局,进一步提升高校典型数字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招生规模上向数字人才倾斜,推动高校数字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需求,大力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和前沿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做大做强数字人才队伍的“基础盘”。三是突出企业对综合型数字人才的开发主体作用。增强企业数字化发展与数字人才培养意识,强化企业数字化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建立综合型数字人才内部选拔培养体系,有计划有效率地在企业内部选拔有数字化发展潜力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培训与企业内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转变人才发展路径、增加发展机会,开拓各职能人才的发展道路,有效培养熟行业、通管理、懂技术、善创新的综合型数字人才,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姜兴、张贵,分别系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

来源: 人民论坛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59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