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爆发武装冲突以来已一月有余,局势仍在发酵,前景仍不明朗。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或被重新“洗牌”,拉美形势亦受到全方位外溢影响。但总的来看,这次“黑天鹅”事件难以改变中拉合作基本面,中拉关系仍处在“战略机遇期”。
政治痼疾难解,一体化进程再度放缓
到目前为止,拉美国家对本次俄乌冲突的表态一定程度暴露和加深了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固有的政治难题。
一是难以治愈的深刻意识形态裂痕。拉美作为世界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地区之一,不团结、不统一的局面往往是常态。比如关于委内瑞拉马杜罗政府合法性的问题久拖不决,已成地区政治痼疾,是造成拉美国家“选边站队”的一大因素。俄乌危机爆发以来,拉美各国在此问题上立场不一,尤其是“挺俄”派和“反俄”派各执一词,将有可能再度加深国家间本已对立的政治情绪,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极为不利。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大国表现或对拉美国际声誉和地位造成不利影响。得益于相对遥远且孤立的地理位置,拉美曾在数次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变革中全身而退,这也塑造了其较为被动的“旁观者”心态,一般不主动参与大国间的博弈。但由于全球化突飞猛进,近年来拉美的边缘地位逐步改观,一些地区大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谋求影响力,但多数时候却取得了反效果。
今年2月份,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访俄,主动提出与俄改善关系,被批作“男性沙文主义”,有提前为10月大选造势之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也在同一时间选择访俄,首次提出要打造阿根廷成为俄罗斯在拉美的“门户”,这一颇具争议的声明被国内反对派批为“机会主义”。哥伦比亚总统也将其大选竞选对手与俄罗斯进行绑定,指责俄暗中干涉其大选进程,被国内外媒体质疑借机捞取政治好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拉美的一体化之路将会更加漫长。就此次俄乌冲突而言,拉美现有一体化组织存在感和影响力式微,仅以美洲国家组织名义发过一次联合声明,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太平洋联盟等拉美现阶段较为活跃的地区组织还都处于观望状态,尚未采取任何集体行动,也未能在联合撤侨行动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地缘安全专家伊斯坎表示,拉美将再无“玻利瓦尔”式领袖,今后拉美或将开启“单打独斗”模式,拉美一体化进程也将陷入信心和动力不足的困境当中。
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俄乌冲突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来看,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一方面,本次事件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谨慎乐观。纽约富国银行称拉美为俄乌冲突“全球仅有‘赢家’之一”。当前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面临严峻挑战,拉美将是大宗商品涨价的首批受益者。可以看到,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节节攀升,巴西和阿根廷方面已加紧这方面的出口,贸易逆差得到明显改观。俄乌化石能源和有色金属在全球市场的“缺席”也有利于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和秘鲁等国填补空白。短期内大宗商品出口的繁荣景象也一度惠及拉美货币和股票市场,当前巴西、秘鲁、智利和哥伦比亚货币表现强劲,各国股市小幅看涨。
但也有学者指出,本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同于上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繁荣周期。这次全球市场能源粮食价格看涨是由于战事殃及经济,而非此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所致,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外,拉美短期内增加出口面临诸多限制:当地农业对俄罗斯化肥依赖度高,寻找合适的替补“下家”不易,而且近年来拉美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对作物种植和生长不利;当地石油行业扩产也面临设备和产业链等一系列难题,快速增产非一朝一夕之事。最重要的是,自俄乌危机白热化以来,全球经济波动性剧增,逆全球化和区域化逐渐兴起,这意味着对拉美的进口需求将会逐步放缓。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对拉美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不容乐观。首先,大宗商品涨价直接推高了拉美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为刺激经济和扩大消费,疫情期间拉美各国央行多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为后续通胀恶化埋下隐患。譬如智利皮涅拉政府曾先后四次批准预支养老金,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此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拉美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基本生活物资价格涨幅明显。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就此发出警告称,在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的叠加影响下,拉美的通胀形势已经持续恶化,各国央行也将随美“起舞”、被迫加息,这将进一步挤压拉美经济增长空间,可能会引发罕见“滞涨”。
此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也会导致拉美的投资条件和营商环境趋恶。美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全面制裁也将牵连拉美和其他地区。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已经面临极大的延期偿债压力,或将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下一步谈判中做出更多妥协和让步。智利新政府拟加大经济国有化程度,欲建立“国家锂业公司”,提高矿业特许经营费,呈现出资源民族主义和国家保护主义倾向,让众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巴西大选增加了本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当下左翼候选人呼声极高,若其当选将重塑巴西地缘政治经济版图,巴西经济可能再次面临技术性衰退。前世界银行行长朱加莱认为,外国投资者出于避险心理,将考虑转移或者削减在拉投资,拉美资金外流压力随之增大。高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不同程度下调了本年度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
再则,俄乌冲突或使拉美地区间的不平等程度再度加深,发展问题堪忧。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主席巴尔塞纳坦言,拉美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甚微。疫情已经深度影响了拉美本已孱弱的经济形势,大幅加重了拉美的“发展赤字”。此次俄乌冲突在拉美各国和各地区造成不同影响,或又扩大了拉美的“发展鸿沟”。截止目前,战事对南美资源富足型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影响有限。以阿根廷为例,阿扩大粮食出口就可部分抵消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成本。又比如智利扩大有色金属出口便可缓解石油进口压力。而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多为粮食和能源的净进口国,其经济所受影响不容低估。位于该地区的古巴和多米尼加旅游业复苏前景将更加黯淡,鉴于俄罗斯是其第一和第二大游客来源国,美西方切断通俄航线无异于斩断其经济“生命线”。
还应当指出的是,本次俄乌冲突亦有引爆拉美社会抗议的可能。2019年10月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铁曾因涨价三毛钱而引发社会性大骚乱,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当前形势则更加严峻。食品、交通和电力的价格已肉眼可见地上涨,民众生活成本直线上升,不排除社会抗议将会在拉美各处零星、多点爆发。巴拉圭卡车司机联合会已因燃油价格上涨发起罢工,阿根廷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引起社会暴力抗议,在美古巴裔伺机发起网络攻势挑拨古巴政府和民众关系,萨尔瓦多和墨西哥部分民众因不满政府涉俄乌局势的表态发起游行示威,巴西、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大选活动已经加剧了全社会紧张情绪。
域外势力介入力度加大,拉美外交形势多线承压
一是俄罗斯将继续巩固加强在拉美的地缘存在。近来拉美反美反帝国主义兴起,美拉“控制和反控制”矛盾突出,拉美迫切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和依附。因而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收获更多发展红利成为拉美普遍诉求。此外,近年美国战略重心逐步东移,对中俄倾注过多,一定程度上顾此失彼,这为俄罗斯填补空白提供契机。俄罗斯也认为加强俄在拉美存在感可牵制美国在东欧的行动,必要时甚至可成为与美谈判的筹码。
二是美国对拉美的重视程度和介入力度都将上升。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有意修复前总统特朗普时期美拉关系,升级“美洲增长倡议”,推出“重返美洲倡议”,提出“拉丁美洲近岸法案”和“2022年西半球安全战略议案”,不定期委派高官出访拉美,并已定下于年中召开重磅“美洲峰会”。预计美今后将继续加大对拉美事务的干涉力度,维护好与“后院”的关系,遏制俄在拉影响力并趁机打压中国,谨防拉美在关键时刻倒戈。
这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来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正式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后,美已有意将委内瑞拉视为其石油进口替代国。二来是出于安全利益考虑。俄罗斯与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的军事合作由来已久,虽不至于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埋下隐患。最近,美国重新开放哈瓦那使馆签证活动,似有意拉拢古巴。另外,美国和哥伦比亚的加勒比海联合军演中首次启用核潜艇,并有计划授予哥“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可见美将继续加大与拉美盟友的军事合作力度,宣扬俄拉军事合作威胁,对俄拉在航天和通讯等领域的合作提高警惕。
三是拉美将再度面临艰难“选边站队”抉择。在中美博弈加剧和俄美关系恶化情况下,中美俄拉四边关系不稳定性增加,拉美希在其中左右逢源以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或将落空。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开展多边合作的成本上升。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多次高调宣传萨中、萨俄关系,结果是其多名亲信和高官被美国纳入“恩格尔名单”予以制裁。尼加拉瓜总统连任激起美国强烈不满,美再次收紧对尼的移民管控和侨汇,强行颁布《加强尼加拉瓜履行选举改革条件法》。墨西哥因对俄罗斯疫苗有一定依赖,始终保持中立,拒绝跟进对俄施加经济制裁,但美借《美墨加协定》不公正条款对墨进行多方施压。
另一方面,开展多边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拉美本轮大选周期与新一波“粉红浪潮”交织,一些国家将迎来政治生态更新迭代期,外交政策走向暂不明朗。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卢拉素来与美不和,对经营与美关系兴趣不大,巴美关系或渐行渐远。哥伦比亚人道运动候选人佩德罗呼声最高,但有意与美保持疏远关系,哥美安全合作或面临中断风险。智利新任总统博里奇为左翼出身,但坚决谴责俄罗斯此番行为,对美国的态度还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此次俄乌冲突对拉美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均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中拉关系的影响也基本有限,并未改变中拉合作的大局。在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期,纵使中国不会再次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美的“白衣骑士”,也将是拉美可以永久信任的好朋友和好伙伴。
(章婕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原文刊载于澎湃新闻202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