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结束的两会,进一步明确了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方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展示的深刻含义十分清晰: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经济稳定,是重中之重。先稳后进,才能真正保证“进”的顺利和成功。所以,保持经济大盘的稳定,中国才有可能大步迈入“循序渐进”的节奏:国际乱,而我做到“四不乱”:不乱方寸,不乱阵法,不乱阵式,不乱阵容。
在2022年,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有进”,和“四不乱”,就要做好“加减乘除”这个作业。
加法
给“中小微困”企业“加油鼓劲”,“加气补力”,“加活(工程)补利”。
“加油鼓劲”就是把降税退费的利润加给中小微困企业;
“加气补力”,在经济爬坡过坎时,给中小微困企业加大行政支持力度,创造“亲和力”,给企业雪中送炭,缺氧之困,让企业精力充沛,同心协力,完成指标。
“加活补利”:企业也怕“失业”,怕没有活儿干。因为没有活干,就不会有收入,不会有市场,不会有收益。目前的工程市场出现的“粥少僧多”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个工程上市,总会引来各路豪杰,争先恐后,结果就出现了“申请”通道的过度拥挤。由于各种原因,最后获得项目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属于围观,期望捡漏,得到微利以求勉强度日。能否保证企业大多数都获得活儿干,既有市场机制影响,也有市场监管责任,提倡一定程度的“分配制”可能有助于消除市场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
减法
2022年中国政府加大了“减税降费”措施,让政府减少了收入,加在了企业身上。“十三五”时期,中国政府减少税收达8.6万亿。在2021年中国实现减税达一万亿元,而今年将达到2.5万亿元,力度空前。
这个“减法”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轻装上阵,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创新和创业,特别是对那些“困难”户,“五保户”企业,政府实行的“减法”,会极大刺激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进而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乘法
由于有“一加一减”的效应,成倍地提升了企业的奋进精神,特别是中国市场主体有1.5亿之多,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后备军,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成倍”增加,中国的经济就不愁不会发展。我们所说的中国经济的韧性,就存在于这些“市场主体”身上,他们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必须加倍爱惜,保护他们。
除法
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平衡发展,就不能忽略做好“除法”:要“除”去影响中国稳定的三个不利因素:需求下降,供给冲击,预期减弱。同时要关注对制造业的保护和资本市场过度波动产生的负面冲击。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掌握轻重缓急)和发展逻辑(保持预见前瞻)和执行的节奏(提倡平衡均匀),中国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灵活性对于长期看好中国发展的外国企业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目标性很强,目的性很明确,对未来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挑战时刻保持高度敏感性,和警惕性,扎实做好各项规划的落实,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把“稳”字做到实实在在:
稳字当头,安字垫尾,国泰民安,尤可期也!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