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孔子家语》的价值究竟几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0 次 更新时间:2021-12-27 23:15

进入专题: 孔子家语   孔子   儒家  

杨朝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孔子家语》的价值。与以往熟知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对应,有人提出“一部《家语》兴中华”的说法。人们不禁要追问:《家语》的价值究竟是怎样的?它和儒家经典《论语》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孔子家语》热”迹象显现

按照西汉时期学者孔安国的说法,《家语》在性质上与《论语》基本相同。但与《论语》的语录体文体不同,《家语》更为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并受到汉唐时期学者的重视。然而,自宋代以来产生疑古思潮,人们开始严苛审查古书,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偏差,《家语》也就成了典型的所谓“伪书”。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孔子故里,视察孔子研究院,在看到桌子上摆放的孔子研究院成果中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时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是一个特殊的机缘,使《孔子家语通解》从一本常销书成为畅销书,引发人们对《家语》价值的思考,并推动《家语》研究的热潮。在伪书说占据主流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其学术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肯定,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

除出版学术著作外,社会各界还相继举办专门的书法展、名言选辑、专题讲座、网络讲读、研读班等。所有这些情况都有益于进一步推动《孔子家语》研究的深入。这似乎也预示着《家语》这个“宝库”即将被打开,“《孔子家语》热”或许不久就会到来。

从“伪书”到“儒学研究第一书”

《家语》能不能热起来,能不能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首先取决于它自身的价值。尽管真正走出疑古思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家语》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得以彰明,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经过学者的考察,《家语》是王肃伪造的“成见”已逐渐不为学者所接受,但有关《家语》的材料来源、成书及其价值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对于《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进行考察认为,它不仅不伪,而且与儒家“四书”等相比,《家语》甚至可称得上“儒学研究第一书”。

从规模上说,《家语》超过了儒家“四书”中的任何一部,至少可以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具有同等价值,儒学最紧要、最基本的典籍可由传统的“四书五经”改为“五书五经”。如果将《家语》与“四书”、《史记》等比较,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要准确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决不能舍弃《家语》,该书可以被称为“儒学研究第一书”,它可以将千余年来争论不休的《家语》“伪书”案终结,而且为进一步利用其材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华文明研究的全新视野

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我们更加坚定了以往对于《孔子家语》性质的整体认识,它不仅不是后世人们“言之凿凿”的伪书,而且还可以纠正传世文献中的不少错误,同时也激活了一批为人们长期忽视的所谓“伪书”,为今天人们重新认识孔子儒学、认识中国上古文明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使用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先秦历史文化研究而言,只言片语都弥足珍贵,而《家语》保存了一大批比较原始的记载,许多地方都明显胜于其他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价值。家语内容丰富、规模庞大,其价值之高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家语》与《论语》资料同源、思想相通,可以印验《论语》等经典文献的记载。对于《家语》和《论语》的关系,孔安国的《论语》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点,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辑出来的孔子语录。《家语》与《论语》同源,其中随处可见《论语》的“影子”。相对于《论语》的“纯正”而言,《家语》只是略显“驳杂”。

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家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历史学者研究得失的一次很好检验。南宋朱子说《家语》“是当时书”,所言极是!只要认真比较今本《家语》与很多的典籍资料,特别是将《家语》与大、小戴《礼记》等进行比勘,它的优点或者优势就能明显地被感觉出来。

由于《家语》的重要地位,它可以开辟中国文化研究的新天地。与《论语》相比,《家语》不仅内容丰富,具体生动,更首尾完备,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信息。《家语》汇集了孔子的大量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时人谈论问题的许许多多场面,还有经过整理的孔子家世、生平、事迹以及关于孔子弟子的材料。《家语》更全息展现了丰满的孔子形象,它打开的是一个更真实真切、更细致深入、更翔实活泼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世界。

中国学术史上的绝佳标本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人们对于他认识的模糊,不能不影响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认识。因此,厘清《家语》公案,不只意味着在孔子研究中多了一部可信的、丰富的、珍贵的材料,更蕴含着对中国文化史救偏补弊的意义。

新材料的不断问世,打开了人们的学术视野,大家看清楚了《家语》成书问题的真相。该书资料珍贵,卷帙丰富,把人们带入中国早期思想认识的新境界。《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是历代研究得失的很好检验。因为《家语》的特殊性质,它与中国学术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标本。

《家语》是孔门弟子整理、编纂而成的“孔子遗言”,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想、汉代的学术与政治、汉代经学的发展历程,都与《家语》价值的认识直接相关。《家语》虽然有幸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却错过了列为“经”书的机会。孔安国整理的《家语》本一直在孔氏私家内部流传,后王肃为《家语》作注,这样才逐渐流传开来。只是由于王肃反对郑玄之学,许多人留下了王肃为反对郑玄而“伪作”《家语》的成见,这也是唐宋以来疑古学者认定《家语》为“伪书”的重要观念。

业师李学勤先生曾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走出疑古时代》。其实,真正走出疑古时代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疑古辨伪方法有一个“科学的古史学”的名号。以古史辨派辨别古史,最终落脚于辨别古书,到了顾颉刚先生时代,儒家经典简直几乎“无书不伪”。就《家语》的学术研究而言,我们需要一个“大历史观”,需要认真反思,不仅是学术观点,更是它的学术方法问题。

作为一部“孔子”的书,《家语》与他书不同,在学术上经历了非常坎坷的历史命运。幸运的是,经过学者的研究,终于拨开了附在《家语》身上的重重迷雾,一部孔子儒学至关重要的典籍重见天日。《家语》为孔子儒学的研究补充增加了新的资料,“激活”了更多古代的文化资料,这是新时代孔子儒学研究不能越过的经典,也是普通人应仔细阅读的经典。当然,《家语》这部典籍需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尤其需要进入传统文化研究者的视野,而且还要让更多人认识它、了解它、认可它,正本清源,认识它的地位,发挥它的独特价值。



    进入专题: 孔子家语   孔子   儒家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5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