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著名化学家,曾任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院议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是说,要明白人的思想亦不停在变。在不同阶段,新的思想会出现,而旧的思想会遭放弃。即使在同一阶段,人的内涵无论多好亦会有坏的一刻,无论多坏亦总有好的一刻。所以,不要由于人过往的形象而对他的评价固执不变,否则只会产生很多人际关系的烦恼。
我们既然不执著事物的一时现象为永恒不变,同时更了解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在变,故此亦不执著一时的认识是永远正确。肯定与否定并不存在截然分离的界线,而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好像磁石上的南北两极一样,既是相反,也是相承,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的。佛教称之为“空”。
我们尝试以夫妻的例子来说明两边分别的表面所掩盖着的互动依存特性。表面看来,丈夫与妻子是两个不同的人,但从名分来看,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为什么呢?因为未婚的男士不可称为丈夫,直空至娶妻后,丈夫之名分才出现,所以无妻子就无丈夫。同理,未婚女士亦不可称为妻子。所以夫妻名分是互相依赖并存的。从夫妻关系来看,夫妻应要互相爱护、互相忍让,婚姻才能维持长久和谐。单方面的爱及忍让是无法令关系持久的。很多人往往都不理解“空”的互动性,而执著于自己一方,单向对方提出要求和指责,令关系变得更糟。如果了解“空”,我们便不会执着语言的争拗,反而主动地先作出改变,从而带动对方亦有所改善,通过互动作用,使关系改善而更臻完美。
由于了解到这种两边对立却又依存的特性,所以我们不从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取舍判别,而是深入认识现象背后的因缘条件,明白它们的相同性,并将之统一。
让我们回到夫妻争拗的例子,表面上夫妇两人虽然各据一方,但其实大家都可能同样是为了家庭的和谐或子女的教育等着想。假如分析出问题背后的因缘条件,从而认识到它的统一性,向着主要成因来对症下药,我们就不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消解双方的对立。所以说,不执著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并统一两边的分别,这就是与“空”相应。
“空”作为佛教用语很具超越性的意义,我们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但为了方便阐明和讨论,这里较强调将“空”作三方面的理解: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现象;两边相互依存而互动的关系;以及分别对立的统一。